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他们崇尚暴力与腐败 将一切责任推给别国 /

他们崇尚暴力与腐败 将一切责任推给别国

研究非洲社会的美国学者贾森·斯特恩斯在即将完成《刚果战争:失败的利维坦与被遗忘的非洲大战》的写作时,一位刚果议员朋友对他说了一段话,这段话也被记录在书中:

“在刚果,为了生存,我们每个人都得腐败一点,冷酷一点。这就是这里的体制。这就是这里的现实。如果你不行点贿,不利用人们的偏见,那些愿意这样做的人就会取代你……即使是你,如果你被扔进这个体制里,你也会这么做的。你要是不这么做,下场会很凄惨。”

用这几年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刚果社会就是典型的“逆淘汰”社会,只有劣币驱逐良币。生于这种国家,若想不同流合污,唯一办法就是离开。

上世纪60年代,刚果民主共和国在比利时的殖民压迫下获得解放,开启民族独立进程。但是,这个面积与西欧相当的矿业大国并未就此走向繁荣。1996年起,刚果接连爆发两场战争,刚果、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乍得、苏丹、津巴布韦、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等九个非洲国家卷入其中,数百万生灵死于非命,无数人流离失所。在延绵数千里的战火中,灭绝人性的屠杀频频发生,孕妇被活活剖腹,平民被成批活埋,五六岁的孩童惨遭性侵……

贾森·斯特恩斯写道:

“刚果战争得和我们这个时代中几场重大的人类灾难放在一起:两次世界大战、卢旺达和柬埔寨的种族灭绝屠杀。然而,尽管这场战争规模巨大,却没有在世界其他地区引起持续的关注。它造成的死亡人数庞大到了荒谬的地步,几乎失去了意义。在外界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首要的叙事或者意识形态可以解释这场战争,没有简单的部落冲突或者意识形态革命可供新闻抓住做文章。”

但是,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11位、人口排名世界第16位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并非一片贫瘠的土地。它曾是全世界最大的钴产地、第三大工业钻石产地、第五大铜产地,还有丰富的黄金、锌、钨、锡和铀矿。但这一切并没有让刚果受益,反而怀璧其罪,引来殖民者的觊觎,种族间的互害。

探寻这片土地的真相十分不易,斯特恩斯写道:

“有时候,一个人似乎一踏上这个国家的国土,就不再像阿基米德那样看待真相,而是被卷入谣言和指控的网络中,仿佛这个国家本身是某种后现代小说里的东西。这种局面的产生,一部分是由于结构上的缺陷,缺少一些能够深挖和认真检验信息的机构,比如自由媒体、独立司法和问责的议会。但这也和某种文化自豪感相关。当人们聚在一起喝酒或者在等出租车的时候,散布谣言传说能够让他们生活变得有意义……他们也相信,刚果的冲突其实是美国公司为了窃取刚果矿产的阴谋。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可能比复杂的事实更容易让人接受。”

同时,文明世界似乎也没有耐心深入这片土地,去探究一切发生的原因。媒体对这里的报道,始终浮于表面、偏于猎奇。就像书中写到的那样:

“从刚果发回来的报道尽管并没有这样惊人的种族歧视色彩,但通常还是将那里的冲突简化成脸谱化的戏剧。故事中的角色通常都是这样的:腐败分子、残暴的非洲军阀和野蛮的士兵,他们在这个国家胡作非为、烧杀抢掠。吸食安非他命和大麻的士兵的照片——有些人来自离刚果一千英里以外的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可怜的黑人难民:孩子们脸上粘着一条条风干的鼻涕,身边苍蝇飞舞,他们通常是在难民营或者国内的安置所容身。在这些杀人凶手和受害者的形象之间,并没有留下什么空间可以挑战这种老掉牙的刻板印象,更不用说合理地解释一场实际上错综复杂的暴力冲突了。”

当然,按照书中的说法,指望文明世界的媒体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有详尽报道并引发广泛关注,多少也是一种苛求。这是因为“在柬埔寨,有残暴的红色高棉;在卢旺达,人们可以给实施种族灭绝的胡图族武装扣上邪恶的帽子。而在刚果,这些角色很难找到对应的人。这里没有希特勒或墨索里尼。它是一场普通人的战争,许多参战人员都是无名之辈,他们战斗的原因很复杂,没法用一两句话说清——对国际媒体而言就更是头疼了。你如何报道一场至少有二十个不同的叛军集团和来自九个国家的军队参与,却似乎连明确的原因或者目的都没有的混战?”

刚果河流域的人居史非常悠久,但直至公元10世纪才出现早期农业社会,14世纪末,刚果王国建立。15世纪后期,葡萄牙船队来到刚果,与刚果王国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外交和贸易关系,刚果王国酋长允许了奴隶贸易的存在。有人将之视为一种诅咒,认为刚果人有着为了利益出卖灵魂的传统。到了16世纪末,葡萄牙人开始入侵刚果。再之后,比利时获得了刚果的殖民统治权。

上世纪60年代,刚果民主共和国独立,但政局从未稳定。蒙博托的独裁统治下,反政府武装斗争从未停息。直至蒙博托执政晚期,才开始由一党制转向多党制。

当然,这是被迫的。

“在施行了二十五年的专制暴政之后,蒙博托逐渐失去了对权力的掌控。冷战期间,他巧妙地成了西方的盟友,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如今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多年来一直支持他的美国、比利时和法国都已在向他施压,要求他进行改革。经济停滞不前。刚果人的工资比三十年前刚独立时还要低。”

他的所谓改变无力改变国家的命运。1996年,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与卢旺达爱国阵线出于利益驱使,推翻蒙博托独裁政权,扶持洛朗·卡比拉上台,是为第一次刚果战争。卡比拉政府面对混乱局面,同样采取独裁方式,也因此与卢旺达等交恶,导致周边国家均无法置身事外的第二次刚果战争。即使矿产丰富,仍然被乌干达、卢旺达、安哥拉、津巴布韦等周边国家占有和掠夺,并将财富继续投入战争,形成恶性循环。

其后的小卡比拉政府时代则非常明智地将妥协放在第一位,通过各种协商沟通,稳定了国内局势,最终签署和平协议。但对于这片动荡土地来说,危机始终存在。

相比“非洲像个手枪,扎伊尔就是扳机”这样的说法,1996年《经济学人》的一个说法更为贴切:“他们说它是个国家,但其实它只是非洲中央一个有着扎伊尔(刚果旧名)形状的黑洞罢了。”

《刚果战争》中引用了一位刚果人的话:

“在刚果,只要是被政治碰过的东西,都会变成一坨屎……即使是上帝本人决定竞选总统也没用,他必然会变得腐败、恋权,以及犯下打破十诫的所有罪行。”

与很多人习惯的“阴谋论”不同,作为“失败的利维坦”,刚果乱局中并没有哪个世界大国扮演教唆犯的角色。而在战争中,每一方势力都会将尽可能多的无辜者拉入自己的战车,他们鼓吹仇恨,毫无悲悯之心。蒙博托在给军队的演讲中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你有枪,你不需要薪水。”换言之,他可以纵容人们做任何邪恶之事,只要有枪。每个胜利者都只求眼前利益,极力攫取财富,从无建设中立政府并约束自身的念头。卡比拉就是个例子,所谓的起义军不过是民兵和无业游民的合体,没有坚定政治理想,只想投机。

在贾森·斯特恩斯的采访对象中,鲜有人站在人性角度思考问题,而是将暴力视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这些杀人机器并非生来如此,但在这片土地上,“这样做不一定能活下去,但不这样做一定活不下去”。因为,“人就是这样,当他害怕的时候,他看谁都是敌人,觉得想要活着就得消灭他们。”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