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同一个学校里 两位同班同学的不同命运 /

同一个学校里 两位同班同学的不同命运

我们班当年有两个特别家庭出身的同班同学,第一个是卢晓蓉,她是民生公司卢作孚长子卢国维的女儿。

抗战结束后,卢作孚所在的民生公司也是内忧外患。卢晓蓉记得,爷爷几乎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可即使他再忙,也会挤出时间和她逗逗乐,或者带她出去兜兜风。对于卢作孚,膝下的第一个孙女晓蓉就是他最好的人生藉慰。

民生公司的老人,也曾记得,民生公司开会时,年幼的卢晓蓉就在台上走来又走去,卢作孚也不会干涉,任她来回地溜达。

幼时的卢晓蓉,老爱皱眉头,卢作孚见了,曾感叹:“这孩子从小爱皱眉头,将来长大了不知会有什么样的际遇。”

1959年秋天,卢晓蓉考入重庆四十一中学。报到那天,她忽然从班级的花名册上,发现了彭云的名字。彭云,就是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儿子。从此,卢晓蓉与彭云成为同班同学。

因彭云是江姐的儿子,班上有了他,从而格外与众不同。学校对此班关爱,选派优秀老师任教;市里也是另眼相看,有什么重要活动,常会邀请此班同学参加。

卢晓蓉,在学校,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在65年高考时,卢晓蓉落榜了。

卢晓蓉后来写道: “我第一次报考大学是1965年。其实早在1964年的夏天,我就嗅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有几位当年毕业品学兼优的学长因为出身不好没有考上大学,为我们树立了“脱胎换骨”的好榜样:“上山下乡,扎根农村一辈子”。

待到刚升上高三,工作组进驻学校这个特殊班,把好端端一个班拦腰“劈”成两半。“一半”是“依靠对象”和“团结对象”,“另一半”是“孤立对象”和“打击对象”。

于是上课时,“一半”坐前面,“另一半”坐后面;复习时,“一半”有老师辅导,“另一半”自力更生;考试时,“一半”开卷,“另一半”闭卷;政治试卷,“一半”的题目是“长大要接革命班”,“另一半”的题目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卢晓蓉即从班长、年级主席的“巅峰”,跌入了“另一半”的低谷。

在这样的形势面前,卢晓蓉只能向高年级的榜样看齐,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就选择自己的出路。连续写了六份书面申请,要求不参加高考直接下农村。其实潜台词是,很害怕背上一个“考”不上大学的“坏”名声。见到卢晓蓉的态度很坚决,当时的校长找卢晓蓉谈话。

“你不是说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吗?考大学也是祖国的需要嘛,你应该带头考好。考不上大学再下农村也不迟。”卢晓蓉知道,老校长在当时那种自身难保的情势下的心里话,寄托着他的祝愿和希望。

卢晓蓉就这样被动地参加了运动前最后一次高考。高考前填志愿时,她在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的十个空格里,无一例外全部填上了农学院。排名从北京农学院到最后一个新疆建设兵团农学院。

哪知志愿表交上去后,班主任两次找卢晓蓉改填志愿,第一次说学校研究过了,她可以报考北京大学化学系,“那个系在全国都很有名。”第二次又对她说:“北大化学系还不是全国最好的系,最好的要数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系主任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你报考这个系吧。”卢晓蓉没来得及核实梁思成当时还是不是系主任,就再次改填了志愿表。只是留了一手:其余九个志愿,仍是清一色的农学院。

最后结果当然是落榜,一个大学都没有考上。班主任得知后,若无其事地说:“大概是志愿填高了。”

时隔七年之后的一个偶然机会,卢晓蓉看到了这张志愿表,发现“中学成绩”栏里除了体育80多分,其余都在90分以上。“优缺点”栏里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可是在“此生是否录取”栏里,却写着“此生不宜录取”,上面还盖了一个母校的大红印。”

随后,卢晓蓉去了四川最艰苦的地区之一,大巴山区万源县,在那里劳动、工作、生活了13年。

1978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卢晓蓉犹豫了。在家庭出身一栏,填吧,有爷爷资本家的阴影;不填吧,又会犯有隐瞒家史的罪名。横竖都难堪,不如硬着头皮写吧,爷爷卢作孚,民生公司总经理。

出乎意料的是,卢晓蓉竟成了全县第一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考生,而且还是华东师范大学。那一年,卢晓蓉已经32岁,并有了一个4岁的女儿。从此,大学四年,彻底改变了晓蓉的后半生。

大学毕业后,卢晓蓉与当时录取她的吴铎教授,异地重逢。卢晓蓉问起:您当年哪来那么大的勇气录取我?

吴教授回答:抗战时,我乘过你爷爷公司的船,从湖北去四川避难,特佩服你爷爷的勇气。

卢晓蓉,作为爷爷卢作孚最钟爱的长孙女,其命运,其悲欢,也深受爷爷的影响,好在最终有了一个很好的结局,同学们都为她高兴。

我们班第二个特别的同学就是已经提到的彭云。当年,29岁的江姐走向刑场的时候,她唯一带着的就是自己儿子彭云的照片。

江姐在临刑之前给谭正伦(彭云父亲彭咏梧的前妻)写下一封托孤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牵挂之情:“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孩子决不要娇养,粗茶淡饭足矣。”

彭云是谭正伦带大的,彭云曾说,“我和谭妈妈的感情与亲生的母子没有任何区别,我一直就叫她妈妈。”

彭云身高只有1.60米,个子不高,从外表上看,除了脑袋略大和戴着一副眼镜以外,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然而我们这个班却因为有了他而与众不同。不仅学校对我们倍加关爱,还为这个班选派优秀教师,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而且市里对这个班也另眼相看,重要活动常常会邀请这个班参加。只要彭云在公众场合亮相,必然会造成轰动效应……来自全国乃至其他国家的信件雪片般飞来。

大凡学校里有什么学习竞赛,彭云一定名列前茅,他还一直担任班干部。有一次我们班到渣滓洞举行纪念活动,不知怎么被认出来彭云就是江姐的儿子,楼上楼下顿时被挤得水泄不通。为了安全起见,班上一位男同学赶紧换上彭云的衣服和眼镜和彭云“调包”,这才成功“突围”。

卢晓蓉形容中学时代的彭云,“从不声张,从不骄傲,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低调。”

彭云本人则更愿意把这种低调归结为天性,“我对别人的关注比较淡然,而且一直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上课看小说,还被老师没收过几次,可就是学习成绩好。我能一直做班干部,除了特殊身份之外就是成绩好,人缘好。”

1965年高考,彭云成为四川理科状元。清华大学招生的老师几次找他做工作,劝他去清华学习。但彭云决定继承父业上军校,选报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

哈军工是军校,考生的身体条件要求不同于一般的大学,身体方面最低的要求是满足陆军服兵役的条件。彭云体重不够,只有92斤,还戴着一副600度的高度近视镜,第一轮体检就给刷下来了。

后来,学院了解到彭云的特殊情况后,破格录取了彭云......

毕业后,彭云被分配到沈阳一家工厂。

1973年,彭云与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易小冶结婚。易小冶家在北京,外公是杨开慧的舅舅。1975年,彭云调到了北京四机部一个研究所工作,全家得以团聚。

1977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以后,彭云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随后,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国,先后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7年,彭云在中科院软件所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后,又前往美国。从此之后,他一直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并成为了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是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江姐牺牲在原“中美合作所”,她唯一的儿子却定居美国。对此,彭云说:“我就是想做点学问,没什么太大的志向,其实开始的时候没想一直留在美国。后来,研究做得还算可以,就这么做下去了,回国的事也就拖下来了。从研究的内容来说,当时感觉国内比较看重两头,一头是纯理论,一头是完全应用,而美国学校里大部分是做中间段,适合我。”

彭云还说:“其实我总在想该不该回去。也曾经努力过,但想不好回国做什么,我似乎找不到着力点......我这个人就是爱念书,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踏踏实实做点学问。在现在这个学校虽然也很忙碌,但是很安静,环境宽松。在马里兰大学教课、带研究生,同时做一些行政工作,生活很充实。”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2-09-28 16:27
    您已点过赞
    谢谢邓小平搞改革开放,不然卢晓蓉还在那个山区农村,那个年代唯成分论,唯出身论,扼杀了多少人才?!对个人是个损失,但是损失最大的还是国家!杯具了!哎!!!!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