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绍伊古该自尽”:前线失利 普京麾下躁动 /

“绍伊古该自尽”:前线失利 普京麾下躁动

亲中共媒体香港01报道:自上月夺回哈尔科夫(Kharkiv)之后,乌克兰军队步步东进威胁卢甘斯克(Lugansk)之馀,也在南部赫尔松(Kherson)打开缺口,近日沿第聂伯河(Dnieper River)从北而南迅速推进了数十公里。俄罗斯指派的赫尔松军民行政机构副主席斯特列穆索夫(Kirill Stremousov)10月6日在Telegram发布视频,公开指责俄国国防部长绍伊古(Sergei Shoigu):“很多人都在说,那个容许事情发现到这样的国防部长,应该直接吞枪自尽,像个真正的军官一样。”

斯特列穆索夫对国防部的抨击并不是个别例子。就在前一天(5日),2018至2021年的前副国防部长、现任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卡尔塔波洛夫(Andrey Kartapolov)也在国营电视台上公开批评国防部,声称国防部的首要任务就是“停止说谎”,“敌人已在我们的土地上,别尔哥罗德(Belgorod)的所有边境村庄实际上已被毁灭”,指俄罗斯人民对此都一清二楚,只是一些“个别管理者”尚未知晓——有暗指绍伊古之意。

一直以来,在俄国国内对国防部乌克兰军事行动的批评,主要是来自右翼民族主义的军事观察者。然而,经哈尔科夫溃败、普京“局部动员”乱象横生、失去伊久姆(Izyum)和利曼(Lyman)等关键城市等事件之后,批评者的阵营则大有扩展。

一方面,属于对乌鹰派的一众媒体人,诸如“今日俄罗斯”(Rossiya Segodnya)的总编辑西蒙尼扬(Margarita Simonyan)、有以自己为名的清谈节目主持Vladimir Solovyov等,都不断为不合资格却被征召入伍的人们发声。不过,他们都将矛头指向地方上负责征兵的政府部门和人员,而非普京。

另一方面,乌克兰战场上属于正式俄军以外的势力,也变得高调起来。首先是乌克兰带领车臣军队的车臣共和国行政长官卡德罗夫(Ramzan Kadyrov)。在俄方失去利曼之后,卡德罗夫就点名负责顿涅茨克前线的中央军区总司令拉平(Alexander Lapin),指他要为利曼之失负责,批评后者将军队送上利曼前线,却不给予必需的通讯、互动和弹药支援,又在乌军来临之前退出前线,在150公里外作指挥。

截至10月6日的赫尔松战况。图中浅蓝色部分是乌军重夺的土地。(ISW)

卡德罗夫更称自己在利曼失守两周前已声告过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当地有危险,后者却未有听从。卡德罗夫认为拉平有格拉西莫夫“关照”,使得他不必受罚,痛斥“特别是在艰难时刻,军队中没有用人唯亲的位置”。由于莫斯科方面在利曼失守后只炒掉另一将领“顶罪”,卡德罗夫的批评得到了一些俄国右翼军事观察家支持。

车臣共和国行政长官卡德罗夫(Ramzan Kadyrov)。(AP)

另一位人物则是“华格纳军团”(Wagner Group)的创办人、有“普京厨子”之称的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华格纳军团成立于2014年,一直暗中支持俄罗斯对外的军事行动,以雇佣兵的形式活跃于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叙利亚、利比亚、中非共和国、马里等地。以往,普里戈任一直拒绝承认自己跟华格纳军团有关,甚至控告作出相关报道的记者。但到9月底,他却突然公开承认自己是华格纳军团的创办人,描述自己如何在草创阶段亲自清洗老旧武器、拣选防弹衣等等。

普里戈任除了公开支持卡德罗夫对于国防部高层的批评之外,10月6日也继续了其将华格纳军团从“地下”变成“地上”的行动,正式成立称为“维和部队”(МИРОТВОРЕЦ)的Telegram频道,并以“我们从地狱而来,我们是华格纳,我们的生意是死亡,而且生意很好”的宣传标语为招徕。

卡德罗夫和普里戈任的高调取态,有可能是出于俄罗斯内部不同军事力量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权争。

“华格纳军团”(Wagner Group)的创办人、有“普京厨子”之称的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右)。(Twitter@SamRamani2)

在乌克兰的战场上,目前俄方尚能主动进攻的战线,就只剩下乌东顿涅茨克(Donetsk)的谢韦尔斯克-巴赫穆特(Siversk- Bakhmut)防线。而在前线缓缓进击乌军的则是车臣军团和华格纳军团。在国防部亲自指挥、亲自领导的俄军在卢甘斯克和赫尔松都被乌军击退之际,卡德罗夫和普里戈任对普京的战争就变得更为重要,在政治上更具叫价能力。

高调批评过国防部高层之后,卡德罗夫不只没有受到莫斯科方面的压制,反而在10月5日得到普京授予“大将”的军阶。有分析就认为,此举进一步证明了普京正在疏远现任国防部长绍伊古,并准备将乌克兰战事失利的责任推卸到后者身上。

在俄国内部不同军事力量矛盾丛生之际,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这将造成俄罗斯国内不稳,甚至可能动摇到普京的管治。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大概离事实尚远。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AP)

就在普京授予卡德罗夫“大将”军阶的同一天,一些曾批评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和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的军事观察家被当局拘留,显示出俄国内部批评声音的界线依然牢牢掌握在普京手中。

而根据一项10月5日公布的民调,人们也可以看到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俄罗斯民情。该民调显示,如果普京对基辅作新一波进攻,有60%人将会支持,但同一时间,如果普京决定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停止军事行动,也有75%人支持。

由此可见,俄罗斯人的政治抉择是由普京代表他们作出政治抉择,无论其具体抉择是什么。如果此民情不变、普京超然地位不改,就算普京麾下的各方群雄如何互相攻讦,他们也只能是“普京麾下”的力量,难以动摇普京的管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