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这本书告诉我们,华人家庭教育是骗局 /

这本书告诉我们,华人家庭教育是骗局

如果你读完了《尚气》男主角刘思慕写的自传《我们曾是梦想家:一个移民超级英雄的身世》(We Were Dreamers: An Immigrant Superhero Origin Story),请默默地把书藏入深柜,或者从Kindle内存里删除,千万不能让孩子发现。

因为跟《青春变形记》一样,这是一部叛逆之作。如果说《变形记》是用玄幻的童话暗戳戳地排解对华人父母的不满,那《梦想家》就是通过纪实的方式指名道姓宣泄移二代心中的怨气,句句都在质疑家长的权威,字字都在鼓动子女的抗争。

本书作者到底大逆不道到何种程度?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

刘思慕的父母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大学生,80年代瞅准机会来到了加拿大留学,从华人餐馆的洗碗工一路奋斗成为飞机制造厂的高级工程师,可谓华人移民精英的典范。

刚来加拿大的时候,5岁的小刘享受了一段母慈子孝的美好时光。一切的鸡飞狗跳,都从刷数学题开始——5岁要背完乘法表,6岁要会做多位数除法。

对了,还有背单词。妈妈第一次吼声让他记忆犹新:“我让你背8个单词,你就在桌子前面坐了1个小时。如果8个单词都要学一整天,那你还能做得成什么事?”

从那一刻起,小刘说,他对父母的信心开始动摇了,他不再感觉到无条件的爱,不再能够从父母那里找到安全感。

这算不算好心当作驴肝肺?

(二)

在小学里,小刘刻苦学习,成绩拔尖,从不贪玩,从不回嘴,成为亚裔群体的海报孩童(Poster Child)。所以大部分时候,父母依然对他视若珍宝,有求必应。

直到有一次,他在爸爸面前吹了一次牛(说他全班游泳第一),被爸爸拆穿了。他脸红着恳求爸爸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妈妈,爸爸答应了。

但没想到,一回到家爸爸就漫不经心地对妈妈说:儿子今天撒谎了。

妈妈一听之下,立刻把他一把揪住推到门外,锁上门,让他一直关在走廊里。

从此他明白了:父母之言千万不可轻信,因为规不可知;父母之欢务必全力奉承,否则威不可测。(I was not going to be governed by a consistent set of rules and principles… Keep my parents happy at all costs or risk their wrath)

其实他更应该明白的是,这一切都是为他好。

(三)

尽管他父母的收入已经是妥妥的加拿大中产阶级,但他们依然不知疲倦地干,起早贪黑地卷。

他们早早地就达成了一个共识:笨鸟先飞,移民只有比本地人更努力,才能翻身做主人。在他们眼里不存在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有的只是适者生存。

成人是工作翻身,孩子就是读书翻身。所以在学校名列前茅的小刘,在家依然天天淹没在知识的洪流里。

作为学校公认的学霸儿童,有一天老师把他留下来,请教育部的专家进行测试。

过了几周,学校把刘爸刘妈叫来,告诉他们测试的结果:“思慕是一个天分极高的孩子。”

刘爸刘妈喜出望外。

专家接着说:“他的天赋在语言艺术方面特别突出,今后可以成为一个作家。”

刘爸刘妈大失所望。

华人都知道,作家可不是什么能够赖以谋生的正当饭碗,工程师、医生、律师才是出人头地的人间正道。

(四)

光光学业成绩优异,那当然是不够的。因为一代移民永远都有一个晒娃的小圈子,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被抢走了风头。

所以,有人晒了页拼音抄写本,其他人就忙不迭报上了中文学校;有人发了段演奏视频,其他人就到处打听钢琴家教。

一开始,小刘跟一个超有耐心的白人老师学钢琴,但她却很快让刘爸刘妈失去了耐心——进步得实在太慢了,照这种龟速,几时才能赶上朋友圈老王家的女儿啊?

于是,钢琴老师换成了处处严格要求的中国人,在叫骂声和啼哭声中,小刘一年之内连升六级。

严师出高徒,棍棒出成绩,逆境出人才,一向为刘爸刘妈所津津乐道。

用小刘的话来说,他一度怀疑自己父母患有“愉悦过敏症”——看见他做任何开心的事都恨得牙痒痒的。

但是很抱歉,在我们华人的教育观里,一切的成就都是吃苦耐劳的结果,“享受学习”和“快乐教育”本就是不可理喻的伪命题。

(五)

在刘爸刘妈眼里,青少年时代的唯一目标,就是努力考上哈弗,恋爱、交友、爱好都纯属浪费时间。

但到了高年级,小刘越来越发现,自己跟白人同学玩闹摆酷的世界大相径庭——自己在刷题补习,他们在刷卡逛街;自己在读Celebrity Biography的鸡汤,他们追Jusin Bieber的八卦。

而他的父母,正在费尽心机地要把他塑造成本地人刻板印象中那种“不爱社交,只知学习”的书呆子亚裔。

小刘在学校遭到的社交挫折,到家里就化作了对父母教养方式的极度不满。他开始怠工、还嘴、发脾气,这不就是“辜负家长心血,不知感恩图报”的白眼狼么?

孩子想要的摆酷,在父母看来就是摆烂;孩子期待的社交,父母最好是赶快绝交。

要不是小刘不听话,“真笨”、“没用”、“废物”的斥骂声,也不会渐渐升级到了打屁股、扇耳光这样的肢体暴力。

都是自找的。

(六)

不管怎么样,刘爸刘妈还是花了大价钱,也通过了层层考试,把他送进了多伦多大学附中——加拿大最顶尖的私校之一。

进去以后他发现,他的年级70%都是被父母赶鸭子上架的亚裔,不少同学的成绩和才华都远胜于他。

由于他一门心思地要摆酷和社交,成绩一落千丈。学期结束,刘爸刘妈发现他的成绩单上,除了健身课表现优异,其他都掉在了平均分以下。

尤其是物理和化学,居然全班垫底。身为工程师的父母,感受到了脸上热辣辣的掌印。

小刘的理由是,在这个尖子生云集的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智商和能力超群,自己是靠着抢跑才在小学里领先白人同学,跑到中段根本就气喘吁吁、力不从心了。

他还说,我之所以要在学校花很多时间交朋友,是为了找到家里面缺失的亲密和爱。

借口,都是借口。就是不上进,就是死不要好,还好意思赖别人。

(七)

更令刘爸刘妈气不打一处来的是,小刘交了个女朋友,居然不是同一所(好)学校的女生。

刘爸盛怒之下,掌如雨下:

身为一个好学生,居然可以不打听清楚对方成绩排名就跟她交往?你到底搞什么鬼?你还是不是我的儿子?你简直是我们家的耻辱!

面对小刘不争气的成绩单,爸妈就像是某个垃圾股的股东,年年都要一脸悲愤地翻阅业绩每况愈下的财报:

我们又不像你朋友家那么有钱,供你上这么贵的学校,容易吗?你知不知道我们每年为你要花多少钱?你到底明不明白你有多么令人失望?

但刘爸刘妈始终没有放弃,他们继续冷嘲、臭骂、拳打、脚踢、偷看日记、拷贝聊天记录。如果不是这样严厉的管教,天知道这小子会走上哪条邪路。

有一次小刘实在无法忍受父母的斥责打骂,离家住到了同学家里。当然对一个未成年人来说,这只是一时冲动的权宜之计。

他暗暗发誓,要早日赚钱,离开父母。真是翅膀还没长硬,就想飞了。

(八)

小刘在学校里依然平庸着,黯淡着,文科学得还成,理科一塌糊涂。他还不务正业,把大把的宝贵时间花在健身、运动、街舞、演唱上面。

不过出于想要早日自立门户的决心,最终他还是考上了一所全国知名的商学院。

但是,在毕业典礼上,他还是让刘爸刘妈丢尽了脸面。

因为其他同学在录取大学名称的后面,都带着一连串龙妈头衔式的荣誉和奖项,就小刘只拿了一个光溜溜的录取通知书。

刘爸刘妈灰头土脸地回家了,都没有好意思留下来参加毕业派对。

但小刘一点都不在乎。他说他已经想明白了,父母并不会带给他快乐,也不会聆听他倾诉,更不会给予他爱(I didn't need my parents in order to feel happy, or listened to, or loved)。

他奔赴大学的时候,对家没有一丝留恋。因为他说,有家的人才会恋家(Homesickniess was for people who actually had homes)。

决绝,不孝,不知感恩。

(九)

大学里,小刘的不思进取更上层楼,翘了很多课,拉了很多作业,参加了很多没用的社团活动,还从中找到了表演的乐趣。

作为商学院的学生,其他同学都在假期里去找金融行业的实习机会,他别出心裁地去当了服装模特。

他已经不在乎成绩,他需要的是被人看见,被人欣赏,被人喜欢,与人亲密——大学之前的年岁里缺失的那些关系,他想要全都弥补回来。

终于,他挂科了。他的老师对他说:我觉得你根本不想在这里上学。

尽管成绩很糟糕,但作为一个天生的表演家,他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毕业时顺利申请到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的审计职位。

这样,总算对父母的付出有了一个交代。

(十)

刘爸刘妈显然对他的工作还比较满意,还帮他垫了首付买了房子。

大公司的会计,西装革履的高级白领,中产阶级的薪资,合伙人的职业前景,无论在加拿大华人圈,还是家乡父老好友群,说出去都挺有面子。

但是,就跟大学里的那些学科一样,他对这份工作提不起半点兴趣。写一份工作底稿,他可以打三次瞌睡;填一份数据表格,他可以少敲三个0。

他想尽办法地偷懒摸鱼,逃避工作。不到一年,他挂掉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他的会计职业生涯也走到了终点。

如此不争气的四大员工,连我这种混日子的小会计看了都不禁大摇其头。

(十一)

这第一次失业犹如当头棒击,让小刘开始认清了自己:之前二十几年的人生,其实就是骗子的人生(I would finally be exposed as a fraud)。

他欺骗了他的父母,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划得来那几万一年的私校学费,让他们误以为自己配得上那数一数二的商科学位,让他们误以为自己供得起多伦多市中心的高层公寓。

他走过的每一步,都给了父母一丝微弱的希望,让他们相信自己怀有还本付息的潜力,值得他们投入的每一分血汗钱。

这样的教育,就像是一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庞氏骗局——父母一次次怂恿孩子行骗,孩子一步步诱使父母入局。

没有满怀期待的父母,又哪来迎合期待的孩子;没有不敢透露实情的孩子,又哪来不愿探究实情的父母。

父母每一次增资,小刘本可以大声告诉他们:我不想补习,我不想刷题,我不想上精英私校,我不想读商学院,我不想做会计,我不是这块料,我只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他一路隐忍不发,一路奉承欢心,一路磕磕碰碰徐走徐远,却始终无法遏制住摆烂的初心和放飞的野火,最后让这个骗局崩盘了,父母血本无归了,他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走上邪路——他要成为一个演员。

好好的稳定白领工作不做,要去干朝不保夕的龙套演员,按照我们华人的成功定式,是不是叛逆到了极点?

尽管他后来确实成功了,做了漫威超级英雄,但这种运气万中无一,在我们华人“稳定压倒一切”的价值体系里,当时那种冒险行为都是不能鼓励的忤逆,都是不可饶恕的犯上。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建议每个华人父母都好好读一下这本书,研究一下这个自身梦想与父母梦想相悖的少年,是如何走上叛逆这一条不归路的,早早拆穿他们的骗局。

做父母的如果被孩子骗了一辈子,那就太失败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2-10-25 16:53
    您已点过赞
    可以找一本白人写的,孩子从小自由放纵,长大酗酒搞基。
    或者找本黑人写的,孩子从小敢作敢为,长大打劫贩毒。
    没有完美无缺的父母,没有不经历风浪的人生
  • @ 2022-10-25 20:13
    您已点过赞
    有时父母的一番心血,孩子并不领情。这于所处环境有关。所交朋友更有关。工程师父母,是华人的精英,但并不是教育上的良师,也不是孩子心灵上的工程师。孩子大了,路得由他自己走,随其自然吧!
  • @ 2022-10-25 19:06
    您已点过赞
    尚气之后一年多了吧?又什么新片吗? 好像就看他在各个社交场合四处窜
  • @ 2022-10-25 19:03
    您已点过赞
    本帖最后由 torontonian_ 于 2022-10-25 20:09 编辑

    多伦多大学附中, 他父母真舍得花钱,就是太卷了
  • @ 2022-10-25 22:53
    您已点过赞
    孩子小的时候一定感觉到父母的生活并不快乐,他就不会拿父母做榜样,不会按照父母期望的那样长大。
  • @ 2022-10-26 09:21
    您已点过赞
    什么都敢吹! 刘思慕算啥一个移民超级英雄, 就是个三流的演员.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