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经济第一大城市,再次易主了! /

中国经济第一大城市,再次易主了!

时隔三个月,全国经济第一大市,再次生变。

01

京沪再次易位

上海,重返第一大市之位。

根据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上海以3.09万亿的GDP总量,力压北京的2.99万亿,以1000亿左右的领先优势,迅速实现反超。

就在三个月之前,上海一度丢掉第一大市之位。

由于疫情冲击,今年上半年,上海经济创下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负增长记录,半年GDP首次被北京赶超,北京也在历史上首次完成了对上海的季度超越。

不过,这一局面注定维持不久。

京沪GDP之所以暂时易位,最大因素是疫情冲击。

一旦疫情影响消退,经济迅速“回血”并不令人意外。

这与2020年首遭冲击的武汉有一定相似之处。2022年一季度,武汉GDP创下了-40.5%的负增长记录,而全年GDP增速-4.5%,到2021年大幅反弹到12.2%。

与武汉相比,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经济产业的抗压韧性更强。

作为支柱的金融业、信息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冲击相对较弱,因而更容易实现V形反弹。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前三季度GDP增速仍为-1.4%,暂未回正,但全年保持正增长或许问题不大。

02

北京增速为何放缓?

没有较大规模的疫情冲击,为何北京也放缓了?

从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分行业经济数据来看,对北京经济形成最大拖累的竟然是工业,同比-15.2%,降幅之大,远远超过上海。

工业突然降速,原因是什么?

对此,北京市统计部门给了一组官方数据:前三季度,如剔除新冠肺炎疫苗生产因素,北京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所以,答案呼之欲出:疫苗生产,是扰动北京工业的关键因子。

去年,中国开始推动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仅2021年一年接种量就超过28亿只,这些疫苗主要由科兴中维、国药北生研两家北京企业提供。

如果加上出口,仅2021年一年,北京就生产了50亿支新冠疫苗,而科兴中维、国药北生研两家公司贡献的产值就超过2300亿元。

借助于新冠疫苗产能的巨量扩张,北京医药制造业产业同比增长2.5倍,占工业比重从此前的11%大幅增加到30%,这让拿下了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国家队”产业集群的上海都难以企及。

不过,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形势变化,加上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尚在研制中,新冠疫苗接种量大幅降低,今年接近11个月时间,仅新增接种6亿只左右。

这一局面,导致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出现腰斩,从去年全年的250%直落到如今的-57.9%。

在医药制造业之外,北京其他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9倍和83.5%。

当然,北京并非工业城市,工业增加值在整体GDP中的占比在主要城市中排名垫底,因此工业负增长对经济的冲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03

北京,无限逼近上海

北京,能否最终赶超上海?

虽然北京的第一大市的位子,只坐了短短的3个月,但在过去几年,北京GDP正在无限逼近上海,未来实现真正赶超,未必没有可能。

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北京GDP双双突破4万亿,北京与上海经济总量之比达到93.2%的历史新高。

要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初,北京经济总量不到上海的一半,用了20年时间,也只是达到了上海的6成多。

不过,2000年之后,北京经济开始加速,不断拉近与上海之间的距离。

2001年突破70%,2007年突破80%,2013年首次突破90%,2021年达到93.2%。如无意外,2022年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扩大。

事实上,这些年上海发展并不慢,北京能不断逼近,只能说明发展更快。

最近20年,北京经济为何突然腾飞了?

一个是得益于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而北京是中国互联网的发源地,也是互联网产业第一城。

根据2021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排行,北京一地占了34席,上海为16家,广州9家,深圳6家,杭州5家。

二是创新驱动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北京的创新资源为全国之最。

且不说双一流大学数量遥遥领先,更不用说两院院士都聚集于此,也不用说有多少科研院所云集于首都,北京的创投基金规模、研发投入都位居全国之首,这让深圳、上海都难以启及。

其三,北京的政策优势,体现得愈发明显。

且不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确立了北京作为城市群主导者的地位。

近年来,北京先后拿下了双奥、服贸会、北京证券交易所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或重大平台,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04

京沪,如何分工?

京沪谁是第一市,或许并不重要。

作为首都,北京本身就在全国具有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只要想做经济第一大市,可以说毫无压力。

然而,大国经济必然存在分工。

北京获得了全国政治、文化、国家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经济、金融

等功能自然要让位于上海。

事实上,在上世纪,北京一度提出打造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的提法,与隔壁的天津定位形成了明显重合。

不过,过去10多年来,北京逐渐明确自己的定位,不仅不再提经济中心的概念,而且工业占比开始节节下降,一些劳动力密集型、高能耗型产业更是向周边地区疏解,只保留了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之对比,上海在打造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的同时,更进一步明确了制造业强市的基础定位。

上海是中国工业第一大市,汽车制造业为全国之冠,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全国的引领者。

所以,北京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上海着力打造高端制造业,京沪齐头并进,才是最好的区域经济格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