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危险!美中关系正处于擦枪走火高危期 /

危险!美中关系正处于擦枪走火高危期

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索娜编译报道:随著习近平在二十大上打破常规,三连任中共总书记,拜登政府正重新评估美中关系。 《美联社》记者乔什·博克(Josh Boak)撰文分析,美中关系目前充满压力,未来双方关系将会更加复杂。

自毛泽东以来,习近平成为第二位中共国最强而有力统治者。在习近平权力巩固之际,美国已更新其国防和国家安全战略,反映出中共现在是美国最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对手。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研究主席裘德·布兰切特说:“我们没有回到毛泽东时代,习近平不是毛泽东。但就中国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而言,政治局势绝对是面临著全新而且不可预测的挑战。”

在双方持续近两年的紧张关系之下,拜登和习近平预计将于下个月在印尼举行的 20 国集团峰会期间举行会谈。这是一场外界期待已久的会议,双方领导人都在努力争取在两国竞争中占据上风,以成为推动下个世纪的全球经济和政治的主导力量。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科比说:“我们有很多问题要与中国讨论。”他补充说,美国和中共的官员一直在努力安排领导人会晤,但尚未得到确认。 “有些问题相当有争议,但有些问题应该要协作,”科比说。

自拜登于 2021 年 1 月就任总统以来,他们进行过五次电话或视频通话,但美中关系却变得更加复杂。

拜登曾多次指责中共侵犯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权、镇压香港民主运动、胁迫性贸易行为、对台湾的军事挑衅以及在俄乌战争上的分歧。

中共同样亦对美国政府心存不满。中共多次批评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认为美国对台湾的支持,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此外习近平还暗示,在中国试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际,美国一直扼杀北京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外部压制和遏制中国的企图可能随时升级,”习近平在共产党代表大会的讲话中警告说。 “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注意潜在的危险,准备好应对最坏的情况,并准备好抵御强风、波涛汹涌的海水,甚至是危险的风暴。”

中共两位最知名的战狼外交官,在今次二十大会议上也获得提拔。外交部长王毅被选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驻美国大使秦刚也将会加入中央委员会。 芝加哥大学中国政治学教授杨大力认为,他们的晋升说明美中关系难有变化。

杨表示,中共也在努力淡化中俄罗斯亲密关系。上个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乌兹别克斯坦峰会期间与习近平会面后承认,习近平对乌克兰战争表达了“关切和质疑”。

随着习的第三个任期的确定,“在某些方面,习近平现在可以更自由地采取行动,并且不再需要时刻关注他的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杨说。 “我认为这实际上可能会影响他的做法,并可能让他在与拜登打交道时更加自在。”

拜登在周三与国防部官员会面时强调,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 几小时后,中共官媒央视报道,习近平告诉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成员,北京应该想办法在中美共同关心的问题上与美国合作。

可惜,和解只是短暂的。

第二天,美国和中共官员就美国本月稍早时间,扩大对向中国出售先进半导体芯片的出口管制的举措,相互指责。

中共驻华盛顿大使馆参赞王红霞对记者说:“美国过分强调国家安全概念,打压中国发展。正常的商业合作被政治化和武器化。”

不久之后,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副部长艾伦·埃斯特维兹(Alan Estevez)在华盛顿的一个论坛上表示,“如果我是一个赌徒,我会押注在”美国对中国实施额外的出口管制。

中国经济正在放缓。中共政府本月报告称,今年前九个月的经济增长率为 3%,远低于其 5.5% 的官方全年目标。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严格的“清零政策”所拖累,北京正面临出口减速和房价在 9 月份跌至七年最低点的局面。

此外,中国还面临著来自美国和欧盟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些国家正投资数百亿美元在半导体和其他技术上,与中国展开竞争。种种迹象表明,去到 2030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大可能会像许多经济学家预测般超过美国。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美国首席海军作战官迈克·吉尔戴上将,最近指出北京可能试图加快占领台湾的时间表并表示担忧。布林肯说,"北京已做出了一个“根本决定",即不能再接受现状。"

中共基本上没有在俄乌战争问题上批评过俄罗斯,但也迟迟未有向莫斯科提供武器。尽管如此,这场冲突也在台湾引发担忧,中共可能会更加大胆地推进其长期以来的统一计划。不过拜登总统曾表示,如果中共发动袭击,美国军队将保卫台湾。这番言论也进一步加剧了美中紧张局势。

“现在令人担忧的是,凭藉习近平无限的权力和野心,他可能会利用台湾去转移国内问题的注意力,”川普政府前副国务卿基思·克拉奇(Keith Krach)说。 “我希望他看到了乌克兰人的勇气,能意识到台湾人民也会同样勇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