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疫情如此严重打脸了 震撼的一幕发生
中国为应对新冠疫情进行严格清零封控措施,扰乱经济和民众日常生活,不过中国官方公布最新数字显示周一中国感染疫情人数六个月来最高。
中国国家疾控局在上周末发布感染疫情人数的消息打破了民众期待放宽新冠病毒零容忍政策的希望,而且中国卫生部强调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动态清零措施。
该策略包括在出现病例后立即限制社区或整个城市,进行大规模筛查,甚至隔离检测呈阳性者和从国外回来的旅行者。
法新社指出不过中国政府的这些严控措施有时候会导致发生缺乏食品,或就医困难以及让在中国境内外旅行困难重重,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感到沮丧。
中国卫生部周一宣布了最新感染新冠人数有近 5,500 人,其中许多在南部沿海省份广东省,而这里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制造中心。
目前中国新冠阳性感染者数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北京,周一报告了近 60 例新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朝阳,这里集中有商业中心和和许多大使馆,如在该区法国学校收到关闭的命令,朝阳教委要求从本周二至周五进行远程学习。
另外在郑州的全球最大苹果手机制造厂也处于封闭状态,包括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广州、福州、兰州等省会城市发生了聚集性疫情,而且局部地区出现了疫情反弹
广州疫情如此严重,打脸了吗?
昨天,11月6日,广州新增新冠确诊1971例,逼近2千人。
严重程度,绝无仅有,千钧一发。
刚刚,广州疫情最严重的海珠区发布最新通知,全区“静默”延续多4天,直到11月11号。
海珠静默已经算是广州这三年来首次如此大阵仗,但今天居然官方又宣布延期,不出意外的话,事态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严重。
与此同时,广州也开始乱了。
有人反馈虽然食物政府会发,但比如女性生理卫生用品等生活物资却没法及时解决。
还有不少人吐槽,无故被黄码的次数越来越多,包括老徐自己也是被黄码了几次。
尽管,我没有去过上面显示的地方。
针对这些,不少人开始冷嘲热讽广州,说终于顶不住了,甚至还有人跑来我的后台专门留言说:打脸了不?
广州,真的被打脸了吗?
我认为没有。
理由只有一个:广州之所以被称赞,从来就不是因为她没有案例,而是她够透明。
要知道昨天通报确诊上千的时候,很多广州人都炸了,根本没想到有那么多;
本以为接下来的数字会收敛点吧,结果第二天数字直接逼近两千。
政府不怕任何舆论,没有遮遮掩掩,有多少就报多少。
更难得的是,现在广州地方官媒的通告下有很多被影响了生活的人用粤语在“口吐芬芳”骂政府,但广州政府丝毫没有控评的意思。
这种硬核态度,反而让本地人安心了不少。
而通过各种渠道老徐也了解到,一些生活物资缺漏的问题,其实大多是因为志愿者不熟悉城中村地形结构,很多住房之间连编码都没有,物资运输方面实在困难。
我还问了些海珠本地人,某些物资不到位的现象是有,但在最后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事实上,广州依旧在精准防控的路上贯彻到底。
老徐昨天有事出门,发现天河区堂食照旧,凭48小时核酸码就能进入商场,这还是在当地确诊过千的情况下。
另一边,重点区域一旦排除风险,立马解封。
比如增城区的朱村街、新塘镇,5号被通知临时管控,7号就被通知解除。
甚至在海珠区全域暂停的情况下,该区的成人高考还能顺利举行,地铁也破例为考试提供了6点到9点的交通服务。
物资方面。
在海珠区,政府给线上的生鲜平台和周边仓库发放了270张通行证,朴朴,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每家新增配送骑手200名。
线上商超的备货量,也变成了平时的2-3倍。
政府尽全力让各大街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医疗方面,只要有封控的地方,老人孕妇病人等特殊群体绝不落下。
11月4日,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屹表示,只要与人民生命有关的,不讲条件先救人。
日前就有广州市民在微博投稿,称自己怀孕期间腹痛,但在没有48小时核酸的情况下,还是顺利进院得到了救治。
在老徐眼里,在疫情期间如何对待病患,也是一座城市防疫是否成功的原因。
现在的广州,是一边过千确诊,区域被封,另一边却有人生活如常,正常上下班。
用广州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外地的朋友认为广州疫情很严重,广州的朋友认为海珠区很严重,海珠区的朋友认为就康乐村和鹭江疫情很严重。
广州,没有被打脸。
可能有人问,既然那么精准,为什么病例没有减少,还在增加?
事实是,眼看海珠区疫情越来越严重,所以在管控过程中有人挪动封控水马擅自外出,传递物资。
病毒,借此外溢。
老徐当时看到新闻差点被气死,这纯属一颗老鼠屎扰乱一锅粥。
却又无可奈何。
另一边,这次的新毒株出现了气溶胶传播。
广州市区内有大量城中村,里面大多住的是外来务工,很多人跨区上班,流动性非常大。
比如凤阳街康鹭片区,差不多1平方公里内的常住人口就超过10万,更夸张的是里面还有制衣厂、仓储企业5200多家。
全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环境也十分恶劣,基本就是为病毒传播最好的条件,这样说你们可能没啥感受,给你们看看实际图片。
下面是本次疫情最严峻的海珠区康乐村。
过道的卫生堪忧,楼和楼之间只有不到两米距离。
环境差就算了,人也多,而且据反馈那边的人此前基本都是不核酸、不口罩的生活方式。
逼仄的空间加上超高的人口密度,直接把城中村变成了个病毒培养皿,说实话,这种条件下想要清零,基本不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广州政府选择转运的原因。
不过,也有好消息。
老徐认真看了下疫情通告,这几天绝大部分的确诊病例都在管控区内发现,社会面确诊数不多。
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现在广州的新增病例都是无症状为主,确诊的人一般没啥感觉。
我一个海珠区确诊的朋友和我说,他虽然不是无症状,但也就和感冒差不多。
这足以证明,现在的病毒毒性已经很低,只要合理管控,分类救治,疫情的势头一定能很快恢复正常。
细心点可以发现,疫情三年,防控似乎越来越难了。
一方面,病毒的传播性越来越强。
比如广州这波疫情的罪魁祸首,就是变异毒株BF·B7,传播速度比之前更快。从被感染到传染人,只需24小时。
另外一方面,大家真的累了。
之前我们能那么快扑灭不断反复的疫情,全靠群众够配合,但经过了3年的折腾,大家的确开始心累了。
一旦有人想放弃,想要重新进入状态就很难,而抗疫,恰恰是需要全面配合的。
国家看到了,所以也在不断调整;广州也体验到了,但广州没有放弃,因为广州觉得还能再咬咬牙,因为广州已经在速战速决中尝到了甜头。
尽管,这一切非常难。
我不敢说广州完全做到了,但我知道她在努力做,坚决这样做,这也是为什么在全国多地省媒发文,剑指过度防疫的情况下,网上那么多人都在夸广州。
足以见得大家都是有看在眼里。
以后的政策会如何调整我们都不知道,但广州市民的此刻的愿望只有一个,早日回到几个月前的广州。
而老徐我相信,这个目标很快就能实现。
因为身处其中的我看到,这里有务实的政府团队,有高度配合的广州市民,这两个因素,就足够了。
广州,一定掂。
相关报道:广州疫情爆发,单日新增1971例,最让人震撼的一幕发生了
这段时间,全国的疫情隐隐有了反弹的趋势。北方的很多城市,还在无声静默着;
疫情三年,我们并没有完全习惯它的到来,每一次疫情的反扑,都让人烦躁,焦虑。
然而,病毒就是这样,总是不断地刺激我们的忍耐底线。
这一次的疫情风暴中心,是在广州。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广州这一次,真的有一场硬仗要打。
11月6日0到24时,广州市新增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确诊病例158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13例。其中最严重的为海珠区,11月5日单日新增1253个感染者。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人的悲欢和忍耐。
为什么单日新增竟会翻倍增长?
到底是什么导致疫情突然爆发?
这些棘手而难堪的问题,广州市政府并没有避讳,更没有推诿,而是追根溯源,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首先,输入途径多样。
广州作为一个一线城市,承担了太多交通的压力。
疫情通过航空,港口,铁路,公路货运,自驾等方式,持续输入,交通形式多样化,管理无法统一,于是,造成了疫情的爆发。
其次,落地阳性的来返人员职业分布多样。
我们都知道,广州一直都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城市。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都把广州作为南下的第一个城市,在这里工作,生活,扎根。
所以,广州现有的人口超过了1800万,是个超级大都市。
人一多,管控的难度就增加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个别阳性案例轨迹复杂。
广州至今还保留着大面积的城中村。
房屋密集,开阔地很少,超高的居住密度,让感染的风险也成倍增加。
比如这次爆发比较严重的海珠区凤阳街道就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
差不多一平方千米的面积,大约十万外来人口,5200多家大大小小服装及纺织企业,人口之密集,可以说没有其他地区能够比得上!
可想而知,防疫难度之大,事态之严峻。
但,尽管如此,这一次,广州市政府表现出来果敢,担当和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11月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
会议强调:广州市正面临疫情三年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所以,短短3天,广州已转运3.1万人到别处。
11月4日凌晨,等待转运的市民排队等候。
一列列“大白”穿好了防护服,井然有序地跟着队伍,走上了新的征程。
这样的画面看起来,令人震撼。
病毒来势汹汹,但所有人都没有抱怨,没有抵触,齐心协力抗战。
当天,全市2万多名医护人员已经准备就位,核酸点也工作至深夜。
通宵达旦,只为能早日迎来胜利。
十几万人的城中村,一夜之间全部闭环的闭环,转运的转运,不落一人,稳中有序。
不得不说,广州市政府“快,准,稳”的决策,才能让一切变得如此高效。
这一次疫情,感染最严重的,是广州市海珠区。
但广州并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简简单单地一封了之。
海珠区从11月4日起,就实行了临时交通管控。
但那几天,恰逢成人高考。
考虑到交通完全封闭会对考生产生不便,广州市政府在如此紧张严峻的形势下,依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地铁、公交车及互联网租赁自行车11月5日、6日上午6时至9时正常服务,并调配200台大巴作为考点的运输保障力量,确保考试正常进行。
这个举措,真的太温暖人心。
我们习惯了为疫情让步,生活,学习,娱乐……所有的空间都在被挤压。
但广州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原来,防疫和生活之间,真的可以平衡。
在铜墙铁壁一般的防疫措施下,我们依然可以不耽误自己的升学和考试。
比起考试和学习,很多人最担心的,就是吃饭问题。
相比之下,雷厉风行的广州,在此处,添了更多人性化的东西。
在疫情的风暴中心,海珠区康乐鹭江,这里基本上都是外来人口,且人口密度实在太大,防疫十分艰难。
但,政府并没有因为难就摆烂。
封控的那几天,政府每天都是保质保量地给他们发放生活物资。
牛奶,泡面,饼干……丰富足量,无一遗漏。
他们曾参与建设了这个城市,他们是“外来户”,但疫情当前,所有人都被平等以待。
而在最艰难的那几日,志愿者们依然勇敢逆行,一家一家上门登记,一户一户上门核酸,丝毫没有任何偏见歧视。
这场战疫里,没有一个人袖手旁观,没有一个人置身事外。
所有人都卯着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以最大的力量,去对着目标冲刺。
这样的广州,让人心安。
11月5日0时至11月7日24时,在海珠区全域严格控制人员流动。
但每户每天安排 1 人分时有序外出购买生活物资或领取无接触式配送物资。
即使封控,粮油小菜等供应依然常态化,不存在哄抢,囤货居奇。
在海珠区,门店的肉蛋、米面粮油、蔬菜的供给量达到平时的3到4倍,此外平台还组织了近500人的履约力量支援海珠区,全力保障履约能力。
线上的美团买菜,也备足了平时3倍的量。
市民需求量比较大的米面粮油、果蔬生鲜及肉禽蛋奶,一应俱全。
其中分拣人员增加了约30%,骑手人员追加了50%。
确保线上线下都能让市民买到菜。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
线上线下的物资保证充足了,最后一步,就是送货到家。
广州市政府根据城中村地域特点,采取“电瓶车送到点、手推车送到栋、人手送上门”的方式配送。
确保万无一失,准确地将物资送到居民手中。
可是,还有一些居民,线上线下都不方便购物。
这些“少数人”,政府也考虑到了。
他们在管控区域内采取“政府派发爱心包+居民网购”的工作机制,每两天向每名居民派送一袋沉甸甸的爱心物资包。
这样的细节,真的让人感动。
疫情三年,太多人从对病毒的担心,转为了对工作的焦虑,对生活的担忧。
但广州市政府却真正做到了:每一个人,都被考虑到,每一个住户,都被细心照料。
封控只是阻挡病毒的传播,并不能阻隔人们的生活。
用实际行动保障民生,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放心。
这三年里,我们对病毒本身的恐惧,其实已经逐渐淡化,我们更怕的是,“一刀切”封控带来的其他伤害。
有人被封控在家,突发疾病却无法医治;
有人突然临产,在互相推诿和踢皮球中,绝望离世……
这些悲哀的例子,不忍猝读。
而这一次,广州市政府也提前考虑到了。
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张屹指出,要“不惜代价,优先救治病人”。
不管是在隔离状态,还是身处风险区域,如遇到紧急情况,120急救电话永远为你守候。
10月23日到11月1日,在被划为高风险区的海珠区桂田江贝旧市头片区,8名临盆产妇被以最快速度送到医院,平安产下婴儿出院后又回到家安心坐月子。
这一场生命的接力,让人感动落泪。
除此之外,在海珠区,依然有98家药店正常营业,保障市民的用药需求。
封控期间,广州还会为市民提供24小时心理援助。
从身体到心灵,真的是全方位考虑到了市民的健康。
在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下,无数广州市民纷纷行动起来,共同抗疫。
志愿者们自发的爱心送餐服务。
热汤热饭,温暖人心。
邻里之间,互通有无,房东减租。
这样的关爱,无声无息,却恰到好处。
这一次,“房东团队”除了免租金,还成为了一支抗疫的中坚力量。
凤和联社江贝的本地“房东”团,组建了一支30人的队伍。
从11月5日起,每天傍晚到凌晨3点,在城中村里通宵巡逻。
我们之前说过,广州的城中村里,租户太多,管理复杂。
但,将这些租户落实到每一个房东,就好办了。
“租户一般都会听房东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在之前的生活中,就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疫情一来,租户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房东。
11月的广州,更深露重,夜晚更是下起了雨。
但,他们依然冒雨前行。
他们从不以英雄的面目示人,但,这些普通而朴实的人,却成了家园的守护者。
不少市民出借店铺给志愿者,当成物资存放点。
甚至,每天坚持赠送一批水果给志愿者,共同助力防疫。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他们在尽力帮助我们,我们也要尽力帮助他们。”
朴实的话语,却让人湿了眼眶。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但这场战役里,我们却看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和一群热心市民的双向奔赴。
在“广州市疫情”的话题下,很多市民纷纷留言:
“你可以永远相信广州!”
“即使严重,但我们仍然很安心。”
“最实事求是的一座城市,敢于讲真话,光明磊落。”
从始至终,广州当局并没有掐灭舆论的质疑,没有逃避问题,而是勇敢地直接面对。
一座城市是否有担当,是否有效率,市民是最好的见证者和评论员。
而广州的做法,毫无疑问让人心安且放心。
这座城市一直都是这样,从不多言,从不浮夸,只是默默地关注着,温暖着每一个人。
一直以来,广州给人的感觉都是“低调,务实”。
它就像一个沉默稳重的中年人,话不多,但靠谱。
它一直谦和,低调,包容,站在世界城市的巅峰之处,却始终悲悯众人。
广州有多厉害呢?
它是世界唯一一座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它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对外展示门户;
它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开始的地方。
它曾被侵略,被占领,但它从未妥协,从未认输。
正是因为有着太多人的认可,于是,它才能成为年轻人中,最温暖的存在。
这些年,广州市人口净流入为888万人。
有人说,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的确如此。
它不缺机会,也没有排斥感,在这里,你的奋斗总能有处安放。
这座城市,在繁华富裕中,又兼并包容,忙碌也有,闲适也有。
在广州,你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人,穿着舒适的衣物,点两三笼点心,叫上一壶茶,就这样慢慢喝到下午两三点。
金钱肚酱汁浓郁,糖沙翁外皮酥脆,生滚靓粥鲜香可口,这些味蕾上的跃动,无一不是一种享受。
在这里,有一线城市的繁华,也有三线城市的悠然自在。
任何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舒适地带。
作为一个湖南人,我从小就对广州这座城市有着莫名的亲切感。
我们的父辈,曾在那里付出过心血和劳动,用他们的双手,参与过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我也曾在儿时,去过广州很多次。
它如此复杂,又如此诱人。
我曾认为:
这是一座人力可以创造奇迹的城市。
也是一座严谨中充满温情,可以报团取暖的城市。
而今,我想说,这更是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一个讲科学讲常识的城市。
它从不张扬,只低调做该做的事,坚守底线。
我相信,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
因为,那些众志成城的勇气,颠扑不破的决心,一定能让它冲破雾霾,走向花开!
生活服务
-
APP用户__LLKtga@ 2022-11-07 18:12您已点过赞坚持100年不动摇
-
saysth@ 2022-11-07 18:54您已点过赞等着看好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