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八个关于爱情的心理学事实 真正的爱情 /

八个关于爱情的心理学事实 真正的爱情

生活中,你可能对一个人一见钟情,但对方可能对你毫无感情。如若强人所难,可能会令人生厌。如果是朋友的话,估计连朋友都做不了。因为爱情终归要回到两情相悦,你情我愿的状态才能开始。

真挚持久的爱情,从来不是“一见倾心”。因为相互全面的了解,思想观念的和谐,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必须经过相当的时期才能真正了解。

婚姻和恋爱不同,它的难处在于,我们每个人是和对方的优点谈恋爱,却和对方的缺点一起生活。这也就意味着,生活中势必会产生很多不同的碰撞。

分享八个关于爱情的真相,或许会帮助我们更好懂得爱人,从而收获真正的爱情。

我们追求爱情的本质

不只为了让自己幸福

也是为了让对方幸福

NO.1 爱是如何去爱的问题 而不是如何被爱的问题

弗洛姆认为:多数人宁愿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愿当成爱的问题,即不愿当成一个爱的能力问题。对他们来说,爱就是如何被爱、如何惹人爱。

于是,男人和女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比如男人,追求成功和地位,名利和财富;而女人,则追求身材和容貌,时尚和潮流。这种使自己富有魅力,从而吸引别人爱我们的途径,本质上不过是追求可爱,适于大众的爱慕和性吸引力的融合。

但矛盾之处在于,爱产生的基础在于人有分离的体验,希望通过结合来克服分离焦虑。爱的本质是追寻精神上的满足,突破使人分离的屏障,从而克服孤独和分离感。

在奉行交易价值和商品交换思维之下构建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焦虑,反而会让男人觉得没钱就没女人爱,女人觉得没有美貌就没有男人爱。于是人人追求爱,人人从未得到过爱,反而担心自己吸引爱的筹码不够多。

这种追求被爱或可爱的方式,谬误之处在于忽略了,爱产生于爱之上,只有付出爱才能吸引爱。学习爱人的能力,比学习如何被人所爱,本质上更容易得到真正的爱。

著名哲学家马丁 • 布伯认为:关系分两种 —— 我与它,我与你。当我们将一个人当作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时,那么,无论这目标看起来多么崇高、伟大和迷人,这种关系都是‘我与它’的关系。

亲密关系,一定是我与你的关系,我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所以,你既不能把自己当作客体打扮,也不能将相伴一生的人,视为某种实现目标的工具。他的存在,只能因为爱。

NO.2 只有人格独立的人 才能拥有完整的爱情

契坷夫曾经说过:“如果你感到寂寞,就不要结婚。同样的,如果你要是感到孤独,就不要选择恋爱。因为真正成熟的爱情,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相互欣赏和共同进步。”

正如帕拉塞萨斯所言:“一无所知的人也就一无所爱,什么都不做的人儿也就什么都不懂。懂得事理的人也懂得爱、观察和发现… ”

爱首先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即主动付出爱的能力。其次是一种个体保持圆满,同样能够坦然圆融为一体的能力。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表示,童稚的爱遵循这一原则:“我因被爱而爱。”成熟的爱遵循“我因爱而被爱”这一原则。不成熟的爱宣称:“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在弗洛姆看来,人类天生有融为一体的渴求,这是人类最强有力的奋斗动力。是最基本的激情,是一种保存人类种族、家庭、社会的力量。没有爱,人类便不能存在。

正是这种渴望,催生了对群体归属感的追求,以及对爱情的追求。但和共生性的结合相反,成熟的爱保持着这样的状态:两个人成为一体,而仍然保留着个人尊严和个性。换言之,一个人自成世界,然后通过爱一个人,打开另一个世界。

幼稚的人容易被各种事物所诱引,匮乏的人追求各种低级娱乐,而高级的生命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明净。这个时候,个人对社会的认识比较全面,对自我的认知比较清醒,在建立一定的自身判断力之后,这种恋爱内在的质量就比较高。

NO.3 即便是不完美的人 也能追求完满的爱情

虽然我们都清楚,两个独立、成熟的个体,才会催生健康和完满的爱情。但遗憾的是,世界上充满了不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如此渴望爱情,尤其是浪漫化爱情。

所以,弗洛姆穷尽一生,告诉人们爱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同的人会演绎出不一样的爱情。人格是爱情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爱情也是改善人格缺陷的宝贵机会。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一书中,作者表示:人格是一面镜子,我们遇到的爱人往往是自我这面镜子的投射。我们选择的恋人反映了我们的需求,以及我们内心的恐惧。“你是谁,你就会遇到谁”,是我们的人格让彼此相互吸引。

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痴情令人感动,悲剧令人惋惜。表面上看,是因为他爱上了不该爱的女人,黛西自恋而贪婪,迷恋的只是盖茨比的金钱和痴情带来的快感。但实际上,黛西是盖茨比内心的投射,是他自恋和自卑的投射物,渴望被满足和认可。

“自恋型人格”的爱情,就像是绿光,迷离而不现实,因为他们活在不真实中,活在被别人迷恋的目光中。“表演型人格”的爱情,以自我为中心,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揣测恋人。

“偏执型人格”的人满身是刺,会因为防御而在爱中怀疑。“强迫型人格”过分追求秩序和完美,但对“完美关系”的追求,带来病态的挑剔和苛刻。

但如果了解自己和对方,就能有效学习如何去爱。比如对于“抑郁型人格”的人来说,开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对于“回避型人格”而言,给予信任比爱更重要。

再比如,“依赖型人格”和“回避型人格”的恋人,即便不改变彼此也往往会相处的比较好。因为他们在共生中形成了互补,又因为爱而滋生自我修复的能量,所以爱情往往也会相对完满。

当你越来越懂他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也变得越来越懂自己。真正的爱,不是强迫彼此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是帮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NO.4 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要敢在对方怀里孤独

感到寂寞或者孤独,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格外渴望爱情,尤其是那种精神高度契合的爱情。

人们相信爱情有治愈孤独的疗效,所以很多人宣称:两个人的孤独,比一个人的孤独更可悲。换言之,人们相信两个人在一起,一定能消除孤独。但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是心灵成长的必修课。

如果期望对方的存在,能够消除孤独,就会在爱情里陷入更大的孤独。因为你会发现,这种孤独还伴随着一种更大的失望,因为对方并不能时刻熨帖你的孤独。

这不意味着你就一定选择错了人,而意味着你要坦然接受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学会独自正视这段时间,才能获得承担生命的力量,尤其是获得精神的成长。

人的一生,所有的关系都不能代替个人成长。父母生育你,亲人爱护你,一样不能消除你的孤独,怎么可能将这种个人课题,以爱情的名义压在伴侣身上呢?

笛卡尔说:“人在思考自己而不是思考他人的过程中,才产生智慧。当我们不再以对抗的姿态,对待内部的分裂和痛苦,不再试图消除孤独,而是学着和孤独共处,那我们才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纯正、成熟而内心澄清明净的人。”

一个能和孤独坦然相对的人,是一个内心高度平和,精神高度自洽的人。这样的人较难有情感的困惑,责任和欲望的挣扎,从而能清醒地面对生活,勇敢地做出选择,坦然地承担责任。

爱的存在,只有一条证据:双方关系的深度,以及二人的活力。没有直面孤独的力量,双方关系就容易维持在浅层次的互需,而非更高深度的理解和信任。

NO.5 爱情始于激情 终于承诺和担当

伊娃 • 易洛思在《消费浪漫》一书中指出,当今的爱情越来越“女性化”。

小说常常使用“友好的”“亲密的”“安静的”“舒服的”“讨人喜欢的”“温柔的”等形容词来描述浪漫的爱情情节,而这些词汇体现出浓浓的女性色彩。人们习惯将浪漫场景中的男性角色,代入女性的感觉范畴中。

通过这个判断,伊娃进一步得出结论:当今的爱情不仅是被“女性化”那么简单。随着所有生活领域出现的一种积极化趋势,爱情也被驯化成一种消费模式:不存在风险,不考量胆识,不强调付出,避免产生任何消极和被否定的感觉。

换言之,这种过分“女性化”的爱情,其实就是过分“浪漫化”的爱情。这种爱情模式,让人潜意识以为,获得舒适的感觉和幸福的生活,无须承担任何不如意的后果。

这种单一模式,或者缺乏消极面的爱情鼓吹,导致了当今爱情的枯萎,让爱情成了可消费、可计算的享乐主义的对象。人们满足于追求同好者的那份舒适,忘记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践行的承诺,尤其是忘记了面对真实的生活。

然而,真正的爱情始于激情和喜欢,长久于承诺和担当。人们必须意识到,爱情不是一块供歇息的地方,一件喜欢就买不喜欢就扔的衣服。爱情意味着一起行动、一起发展。意味着无论是和谐还是冲突,痛苦还是悲哀,从你们以爱情之名在一起时,就要彼此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共同面对,彼此扶持,互相承担。

NO.6 亲密关系五定律 让关系健康发展

好的婚姻意味着双方,不仅能满足彼此的生理和生存需求,同时能满足彼此对安全稳定的需求。然而愿景很美好,达成却需要一些技巧,因为男女存在天然的心理和性格差异。

约翰 • 格雷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中表示:“男人总是错误地向女人提供解决办法,却否定或忽视她们的感受,而女人的感受其实更重要。而女人往往热衷于向男人提供建议和指导,却没有注意恰当的尊重和信任,而男人觉得面子更重要。”

不只男女差异存在,个体差异也是永远存在的,所以沟通非常非常重要。亲密关系的本质,是人际关系,而只要是人际关系,就需要经营和管理。

情感心理学家,提出亲密关系的五定律。第一条就是:情绪管理的能力。如果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就会给身边人带来情绪灾难;其二就是:述情的能力。用不伤害关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受。

其三:共情的能力。要明白爱人之间,重要的是讲述彼此的感受,而不是评判对错。很多情侣发生争端,习惯争论对错,尤其是将家里事在公开场合审判。有时候赢了道理,输了感情。

爱的定律之四:允许的能力。很多痛苦源于不允许,但好的关系建立在允许的基础上,允许对方成长,意味着接纳现在的不完美。尊重差异存在,意味着懂得换位思考。只有放弃控制和改变的念头,才能接纳真实的对方,给予对方做自己的空间。

你不能争辩“事实”,因为每个人对事实的理解都不同,任何一方的观点或许都是对的。此时如果懂得理解和包容,爱情的基石便更加深厚。

爱的定律之五:影响的能力。人都是在变化中成长的,尤其是亲密关系,会给彼此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想要对方更好,首先要自己更好。一个更好的你,才会更好地更正向影响对方。

NO.7 爱情的底色是真实 爱情的基础是信任

爱是一种能力,信任同样是一种能力。爱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信任”之上,信任是爱情中最珍贵的品质,一经破坏,便很难再找回。

根据心理学解释,女性在婚姻中的投入大,在生养子女上承担的风险高,所以女人觉得自己的伴侣忠诚最重要。在历次“最想要的伴侣品质”调查中,排第一位的就是忠诚。伴侣忠诚,值得信任,是女人最渴望的伴侣品质。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就是伴侣之间信任危机的体现。根据“欺骗者猜疑”定律显示,亲密关系中,说谎会破坏伴侣的信任。如果一方被欺骗过一次,就会觉得对方一定会再犯。信任防线一旦崩塌,亲密关系的根基就不再稳固了。

让对方信任自己,底线是不能背叛,细化到日常生活就是:言出必行、表里如一。唯有如此,才会让人觉得值得依靠和有责任感。

女人天生就对安全感、信任感、亲密关系和爱十分敏感,所以男女开始交往时,就要建立彼此的“信任标尺”。

何谓“信任标尺”呢?就是量化彼此的可信度,说清楚不能触碰的底线在哪里?对方做什么会让你觉得不可信?做什么会让你觉得值得托付终身?

心理学家认为:信任不是一种在两个人之间模糊不清的品质。当双方愿意为了对方的利益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信任就产生了。关系之中信任越多,对彼此的关爱就越多。

NO.8 学会练习自我关怀 越爱自己越爱别人

如果我们回顾自己的人生,就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和痛苦,都与对方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有关。

因此心理学家表示:人类需要被接纳、被认可、被看见、被听到、被保护、被爱、被了解、被珍视、被尊重。但他们总是忘记,这其中很多东西,我们自己也能给自己。

当我们懂得自我关照和同情,不断练习自我关怀之后,就会懂得自我接纳,自我认可,自我看见,自我保护,自我珍视和自我尊重。

自我关怀涉及三个核心元素:善待自我、共通人性、静观当下。

只有练习自我关怀,我们才能学会拥抱自己,接纳完整的自己,为自己的成长提供所需的心理弹性。也只有练习自我关怀,我们才能学会如何关怀别人,因为善待自我之后,才能共通人性,才能有更高浓度的共情能力。

一个自身饥饿的人,是不愿意将食物奉送给别人的。同样一个不够爱自己的人,给予别人的爱也很贫瘠,不是因为他小气,而是你不能让他付出自己没有,或者没有见识过的东西。

尽管我们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非常爱我们的人,但唯一能够始终陪伴我们的人是自己。学会自我关怀,察觉自己的内在情绪和能量,才能让内在丰盈而稳定。

好的人生,不过是我们努力接纳自己,然后尽力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而好的爱情,是我们彼此都愿意付出爱意,愿意帮助对方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爱情的本质,不只为了让自己幸福,也是为了让对方幸福。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