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别躺平?明明这是被铲平了好吧!
《阿凡达2》终于确定引进了。
其实想想也明白,要不是如今招牌挂在了迪士尼,恐怕连之前的种种波折都不会有。
大概,它是能救一点市的,可全年影业大萧条,也板上钉钉了。
而这样一个既没有进口片又没有国产片的市场态势,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
惟有某些官媒,才会指着打断了手脚还被五花大绑捆起来的人说:咦你怎么能躺着呢?
——枪稿主编 徐元
最近,某某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电影产业淡季不能甘于“躺平”》的雄文。这篇文章,真的是每一句都“触碰到了我的逆鳞”。
它的大概观点是,今年电影业不景气,是因为弱片实在太多,倒了观众的胃口。最后还不忘振臂高呼,电影人们不能甘于躺平,要努力生产好片,重振市场信心。
字字铿锵,如泣如诉。但我看下来,却一阵阵犯恶心。
文章把电影业低迷归咎于弱片多,证据是,“11月份上映的6部电影中,5部票房都低于10万元”,所以,破坏了观众的胃口。
可问题是,票房都不足10万的电影,又能破坏多少观众的胃口呢?
再来,文章又拿75块钱票房来说事儿,作为“弱片误国”的又一力证。一看便知,是功课做得不够。
我之前写过75块钱票房的事情,它从头到尾就是一场玩笑,是网友们“看出殡不嫌殡大”。更何况,像《林深时见麓》这样的弱片,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一直大量存在。
拿2019年举例。那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了641亿,为影史最高,够辉煌了吧?但就在那一年,票房低于10万的电影竟有153部之多,占到全年(611部)的四分之一。如此巨量的弱片,都没能败坏观众的胃口,岂非怪事?
该媒体的简介中写着“主流、权威、公信力”。
至于那些弱片的名字,像什么《小石头下乡记》(4.1万)、《爱在长征》(4.8万)、《摇滚吧!老爸》(6.0万)……我们根本听都没听过。其实这才是弱片最合理的归宿,轻轻地来,轻轻地走,就像从来没存在过一样。
可为什么同样是弱片,《林深时见麓》如此广为人知?
这大概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要知道,人们对一件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事情,通常会经历五个心理阶段。起初是难过;然后是愤怒;若迟迟不能改变,就会感到无力;进而,过了无力的阶段,人们反而会轻松起来,进入一个调侃的状态。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觉得事已至此,不如就把它当成一件无关紧要的事,调侃几句,这样心里也能好过一点。
而如今的中国电影之于观众,大概就处于无力与调侃之间的某个阶段。
那么再往后是什么呢?是彻底无视,是完全的不在乎。
我真的不希望中国电影沦落到那个地步。但我现在就连说出这句话,都已感到无力。
今年的票房惨到什么程度?
相信大家都有感觉,但还是数字最为直观。
截至10月底,中国电影总票房为278.15亿元,同比去年(424.55亿元)缩水了约35%,同比影史最高的2019年(564.75亿元)缩水了约50%。具体到各月,数据更惨,其中3、4、5、6、9月份的票房,都为近十年(除去停业的2020年)来最低,与2019年相比,缩水50%到80%不等。
同样是截至10月,引进片只有45部,为近十年(除2020)来最低。其中只有3部是同步档期上映,13部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删减,最终,这些电影只带来了46.55亿元票房。
截至发稿,11月18日才上映,同样遭到删减的《名侦探柯南:万圣节的新娘》已经创造了9206.8万票房。
而引进片留下的缺口,也并没有被国产片填补。
截至目前的国产片票房前十里,只有6部票房过了10亿,这一数字在去年是8部,在2019年是12部。这十部电影包括2部动画、4部喜剧,剩下4部全是主旋律。留给观众的选择,也极其有限。
那篇雄文一直在呼吁电影人多拍强片,可强片在哪,不说大家也都知道。它们要么在来的路上被拒之门外;要么被压在仓库里,落满了灰尘;抑或是早早就被扼杀于脑海和案头。
而在群星暗淡时,一枝独秀的主旋律能撑多久,也是未知数。
确实,过去几年,主旋律一直高歌猛进,不断刷新着国产片的票房纪录。像京哥和四字弟弟主演的两部曲,从去年十一档上映,经历多次密钥延期,直到此刻,你依然能在影院里看到它们。
但让我仍然对未来抱有一丝乐观的原因是,尽管大炼主旋律的热情不会疲劳,可观众的审美,终有疲劳的一天。
从数据上我们就能看到,主旋律在今年已经显露疲态,到十一档的那部撤侨片,坦白讲,这部电影已经把主旋律做了类型升级,成片也有模有样,但最终,经历了两次密钥延期,长达55天的上映时间,也只收获了15.66亿票房。
主旋律——这个当下中国电影唯一还没躺平的片种,也许很快就将等来彻底躺平的观众。
最后,再说几句题外话。
世界杯最近刚刚开幕,就在前两天,伊朗男足运动员在开赛前以拒绝唱国歌的方式,支持国内女性的权利抗争。
这个新闻一出,在简中互联网引起不小的震动。很多网友都表示出了感动、钦佩甚至羡慕的情绪,但也有人站出来唱反调,说这些运动员只是迫于国内民众反抗情绪的压力,不敢唱而已,这并不是他们的主动选择。
这话看似有道理,实际是胡扯。
我想说的是,民众情绪确实会构成压力,那政府的施压就不是压力了吗?在这两种压力之间,在唱与不唱之间,这些运动员不是依然要做一个选择吗?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盯着他们如何做出的选择,而只看选择的结果就好。这一结果就是,在世界杯众目睽睽的赛场上,他们面目严肃,闭口不唱,而这一幕已被所有人见证,更将被历史所铭记。
是的,不配合,同样是一种表达。
据说伊朗也有其他项目运动员在赛事中拒唱国歌。
特别是在当下,普通人能做的事情本就不多,但依然还是有些事可以去做,或至少,还可以不做。
而当无数微小的选择以看似消极的方式达成了某种共振时,它也依然能够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这么看下来,以上这些题外话,也并非闲笔,而是题中应有之义。
文/子戈
作者介绍:影评人,枪稿主笔,一个不够温和的中间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