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江泽民过世 他比习近平,多了人味 /

江泽民过世 他比习近平,多了人味

中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于11月30日过世,享年96岁。他是经济改革的执行者、两岸关系的玩家。江泽民与李登辉棋逢敌手,是两岸交流三十年来最有戏的一段。

戴著方形的大黑框眼镜,油头后梳,唱作俱佳,喜欢博取众人目光,是江泽民给世人的印象。

这位出身江苏的前中国国家主席,89年初学运方炽,力主查封当时最开放的报纸而得到邓小平信任。六四后江泽民被钦点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从上海党委书记一跃到全国舞台,1993年出任国家主席,直到2002年卸任后的胡温十年,江泽民的政治影响力依旧,直到今日都有残存。

经济改革的历史功过

若要评价江泽民的历史功过,和90年代他与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推动的经济改革密不可分。

1987年中国改革开放,但八九学潮后经济改革遭到搁置。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确立中国要往市场机能方向调整,不久后的十四大,江泽民宣布经改方向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1993年提出五十条纲领,引进市场机能。

知名两岸专家、前国安会副秘书长张荣丰认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铺垫了经济改革的基础,而后江泽民和朱镕基做了三个决定,影响中国深远。

首先中国放弃计划经济,以规划经济取代;其次是让人民币贬值,中国廉价劳动力得以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建立世界工厂的地位;最后是实行分税制,地方税收从过去20%上缴中央,提高到55%,再次强化中央集权,以发展国防现代化、大国外交及大量的基础交通建设。

如果说,80年代的邓小平为中国定下对内改革开放、对外韬光养晦的方针;90年代主政的江泽民,则是从内政到外交执行这个“开放”的意志。

六四流亡海外的中国政治评论家蔡崇国分析,江泽民这种“开放”的特质,体现在力主加入WTO及申奥成功的重要政绩上。“与国际接轨”成了江时代的主旋律,是当时中国最深的渴望,也打下中国崛起的重要基础。

江泽民十分注重和西方的关系。他的亲美和现在中国高涨的民族主义有很大对比。他在任时戮力于经济改革,政治依旧严厉,但对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控制较为宽松。

“江泽民很有系统地将中共合法性,建立在经济改革的成就上,但外界称颂中国经济成就的同时,往往忽视背后付出的代价也很巨大,”蔡崇国认为。

江朱强制推动自由化的结果,造成大量国企倒闭,全国三、四千万工人下岗,社保体系解体,教育医疗产业化,造成许多社会问题。而国营企业私营化也让官商勾结更加严重,但江拒绝政治改革,导致畸形的市场化且更加腐败,这些都是当代中国面对的巨大代价。

频频过招的两岸关系

江泽民另一项为后人津津乐道之处,是他和李登辉棋逢对手。

90年代两岸初接触,92年建立秘密管道,95年江泽民真正掌权后发表“对台江八点”,李登辉随后以“李六点”郑重回应。江李时代的两岸关系就此展开,两人可说是频频过招,火花四射。

李登辉时期出任两岸密使的张荣丰观察,邓小平专注在改革开放及香港谈判,台湾问题尚在摸索及了解阶段,没施加太多压力;相较下江泽民对台湾问题显得“头脑发热”。

张荣丰指出,1996年台湾第一次总统直选,中国进行飞弹演习,美国出动第七舰队后才解除台海危机,也让江泽民发现自己误判情势,台湾问题不是两岸关系,而是多国赛局的国际关系。之后中国转向游说华府,想拉拢美国来解决台湾问题。

李登辉访美,以及提出“特殊国与国关系”、“两国论”,不时激怒江泽民;而江泽民对台态度也比邓小平强硬许多,曾在921地震后发表统一声明,表示二十一世纪中期前会解决台湾问题,但两岸多年来还是维持了微妙的平衡。

“著手中国经济改革的江泽民,与主导台湾民主化的李登辉,都需要稳定的两岸关系来面对内政,”张荣丰分析,李登辉的两岸布局很早也绵密,但当时台湾经济实力强大,GDP是中国的四成,贸易额相当,也是江李能对等博弈的原因。

比胡温多点个性、比习近平多了人味

多年来,高龄的江泽民传出死讯的谣言不断,这一次,一代强人终究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他是非常重要的过渡性领导人,”蔡崇国认为,江泽民是中共1949年建政以来,第一个非老革命出身的领导。不似毛泽东、邓小平有革命长征经历、深具领袖魅力(Charisma),但江泽民爱吟诗、秀多国语言,愿意面对记者,常流露真性情,比继任者胡温的谨慎多点个性,也比习近平的高深莫测多了人味。

先前几年中国社会一度兴起“膜蛤热”。“蛤蟆”为中国人对江泽民的戏称,膜即是膜拜之意,所谓膜蛤热,正显现出对江泽民崇拜的另类现象。

“说到底,不是因为江泽民有多好。当年江时期的中共更贪污腐败,江卸任后依旧恋栈权力,只是大家现在对于中国政治改革的前景感到悲观,而产生移情作用罢了,”蔡崇国说,“人们怀念江泽民的真性情和那个年代的开放,是因为在现在中国领导人的身上看不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