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乌俄战争启示:美不奢望中国犯同样错误 /

揭乌俄战争3大启示:美军不能奢望中国犯同样错误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1月30日引用英国国防和安全智库“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RUSI)分析报告指出,俄罗斯武力入侵乌克兰一役,为现代战争带来诸多启示,但相较于过度强调西方武器在战场上的优越性,乌军实际上如何应对俄军攻势,有3大面向值得西方各国深思,包括人员和军备的分散部署、传统反击武力的强化,以及无人机的大量需求。

揭烏俄戰爭3大啟示《經濟學人》:美軍不能奢望中國犯同樣錯誤- 國際- 自由時報電子報

该报告由RUSI两名军事分析师和乌军将领札布罗德斯基(Mykhaylo Zabrodsky)联手撰写,内容对乌俄开战的前5个月、亦即乌军仍处于守势阶段的众多数据和决策过程有广泛掌握,文中直指战场实况远比普遍的认知-俄国大军疲于对付灵活应战的乌军-还要复杂许多。

首先,开战之初,在基辅以北的战区,俄军每12人对付乌军1人,并在48小时内对75%的乌军常备防空基地发动攻势,同时透过骇客攻击成功扰乱乌国卫星通讯。乌军能够挡住闪电战的一大原因,在于早在1周前就分散储放弹药,并在开战前3天加速行动,而战机和防空系统也在攻击开始的几小时内完成转移,最后仅有10分之1的移动式防空据点惨吞炮火。一旦俄军攻势更犀利、精确,结果恐怕就没这么幸运。

俄军军事情报机构当时花费2天、有时甚至更久的时间,才将目标物的情报传送给莫斯科的指挥中心,但要是台海开战,美军不能奢望中国人民解放军犯下同样的错误。报告强调,藏匿是好办法,但要持续藏匿“极度困难”。在战场上存活的不二法门,就是在被敌人察觉动静前,分散部署且更快速行动,因为即使是倾向小组作战的乌军特种部队,只要在同一个地点待太久,照样被俄军无人机逮个正着。

再者,尽管英美提供乌军的“标枪”(Javelin)飞弹、NLAW反坦克飞弹等武器,在开战之初似乎扮演重大角色,但这并非助乌军反败为胜的关键,就连土耳其提供的TB2无人机也是在几天后就难以为继。作者之一瓦特林(Jack Watling)近期在节目上指出,在4月以前,西方武器在战场上的实质效用并不大,“当时挡住基辅以北俄军攻势的关键,是2个炮兵部队每天竭尽全力地炮轰。”

报告也提到,冷战结束后的30年间,欧洲各国的炮弹储备数量大幅减少57%,在乌俄开战初期,英、法、义、西、波兰等国的总量尚且不及乌军,但乌军也仅在前6周与俄军“势均力敌”,接着就面临炮弹短缺的窘境,遑论其他西方国家在同样条件下能抵抗多久。此外,在高强度的战场上,炮弹消化速度飞快,但除了美国外,几乎没有其他西方国家有能力快速产制补货。

最后,无人机大多用于情搜、监控和侦察任务,而非攻击任务,但其重要性不在话下。从乌军经验可知,军队需要的无人机数量远比想像中还多。据统计,在2月至7月间,乌军有9成的无人机遭到摧毁,平均每架固定翼无人机的寿命约6趟飞行,四旋翼无人机更只有3趟。面对这么高的耗损程度,欧洲国家的无人机大队不消几天便会全军覆没。

报告提到,乌俄战争揭示了对付无人机的办法,除了传统的掩护作法,如乌军放出烟雾弹遮掩自身位置,更重要的是电子作战。苏联时代以来,俄军前线作战经验不少,也在叙利亚广泛演练电战,这次更借此压制乌军无人机的用途,使乌军仅3分之1的无人机达成任务。瓦特林对西方军队在相同处境下能否表现得更好存疑,毕竟西方国家欠缺大规模测试电战能力的实际经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