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每21天输血1次,他们到底在经历什么? /

每21天输血1次,正值"当打之年"的他们在经历什么?

“被看见”,或许能给他们力量。

“抽血结果出来,卫生医院的医生也吓了一跳。他们也没碰到过这个情况。”2018年,家住浙江义乌的南华24岁,刚刚结完婚生完孩子,正是开启人生新阶段,打算为自己的小家全力“奔跑”的时候,不料生活突然来了个“急刹车”。

南华最初是在上班时感到乏力,脸色苍白,出现了发烧、咳嗽,本以为是感冒,“挂个水就没事了”,但抽血结果显示他血常规等各个指标都不正常。之后他又辗转至市医院、省医院,来回了半个多月,终于找到了病因。也是在那时候,他第一次知道了这个读上去有点拗口的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也被称为“超级罕见病”。

按照《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给出的中国罕见病最新定义,“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被列为罕见病。PNH的发病率则更低。“PNH全球患病率约为16-20/100万,目前推测中国的发病率在1/10万左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佟红艳教授说道。

虽然PNH属于罕见病中的“罕见”,且作为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不具备遗传性,可一旦发病,它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

相比身体上的“无力”,经济负担同样难以承受

南华确诊的经历并非个例,这一点佟红艳教授也予以了佐证,“有调查研究显示,有40%PNH患者诊断会有延迟,有相当多患者需要更长时间超过一年才能够被确诊。他们当中至少有80%以上的患者看过至少一个医生,还有30%到40%是看过五个医生以上。”

生病之前,南华是个很阳光的人。但PNH的出现,让他开始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个月要去十几二十次医院,基本上每天都在溶血。只要一干活就会背酸、腰痛、乏力,第二天早上起来就会有血尿,很吓人。”南华说道。

相比于身体上的“无力”,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同样让他难以承受。南华是家中独子,患上PNH后,他开始频繁地往返医院,不仅没有办法正常工作,每个月在治疗方面还要有四五千块钱的费用。妻子要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孩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父亲瘫痪,母亲也年纪大了,只能在工厂里面做做手工。这一家人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PNH患者中很多是年轻人,他们希望成为家庭的主劳力,为家庭做贡献,所以希望被治疗的愿望非常强烈。”据佟红艳教授介绍,PNH的发病人群多集中在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时期,男性发病比女性要高两到三倍左右。这也意味着,一旦发病,对个人、对家庭都是不小的考验。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组织’。”南华在网上搜索PNH的资料时,看到了PNH病友之家。看他们在病友群里交流,分享各自的经历,他开始慢慢接受“生病”这件事。

“我们希望被社会看见”

PNH病友之家的发起人佳佳也是一名PNH患者,她已经用了17年时间和PNH疾病较量。“2005年确诊为PNH时,我在读高三,那时候网上能获得的PNH疾病咨询的渠道非常少,建立PNH病友之家的初心是想把我接受治疗的经历和心得分享给大家。”佳佳说道。

佳佳的PNH症状比较典型,主要以血红蛋白尿为主,经常会感到头晕、气短、乏力,对她来说上二楼就已经很累。而在患病和治疗过程中,伴随而来的胆结石、骨质疏松、肾损伤等,也给她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她已经做了保胆取石和切胆两次手术,仅过去一年就因骨质疏松,骨折过三次,甚至“拧瓶盖”这样一个小动作都做不到。

这些年来,只要是能找到的方法,佳佳都试了,但效果并不好,目前主要依靠输血治疗,平均每21天要输血一次。

“我们经常讲PNH是隐性残障,疲倦、劳累、走两步就喘这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果我们不说,大家不会知道是PNH,也不会去看我们小便是什么颜色。坐公交车很累的时候,也不好意思坐老弱病残孕专座。”佳佳所在的PNH病友之家,很多病友如是说。

佳佳从2007年开始便萌生了要为PNH患者搭建一个交流平台的想法。2012年,PNH病友之家成立,目前已能够联系到国内病友1500人左右。佳佳表示,一路走来,有无力,也有欣慰。她曾经经历过有病友因病情突然发作,进了ICU,却无奈没有合适的药物,也看到了和PNH有关的知识、信息通过病友之家平台传递出去,让PNH患者少走了很多弯路。

如今,PNH病友之家会定期组织活动,开展PNH疾病宣教,也会邀请心理专家,帮助PNH患者缓解心理上的压力,但从更广泛的层面推动规范治疗、用药,提升对PNH疾病认知,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们期待社会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希望PNH病友之家能够有能力全职专心运营,有完整的组织结构,为病友提供更多专业的,有温度的帮助。”佳佳说道。

同时,她表示,对药物治疗的渴望,是PNH患者长期以来最大的诉求。2021年开始,陆续有PNH治疗药物准备在中国上市,同时国内也相继启动了一些临床试验,这对PNH患者来说,是很欣慰和开心的一件事情。

有药可医,也要买得起用得上

“每当看到有年轻患者谈起什么时候能得到有效救治,可以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时候,还是蛮心酸的。”在佟红艳教授看来,力所能及地帮助PNH患者,让他们能够和别人一样正常工作、学习、谈恋爱、结婚、生孩子,既是患者所求,也是医生希望尽早达到的一个目标。

不同于佳佳在患PNH之初,能获取PNH疾病咨询的渠道非常少。如今,对PNH诊疗和疾病普及工作正有序展开,检测手段如流式细胞技术、FLAER技术等已得到普及。

但值得注意的是,PNH诊断仍面临着一定的漏诊率。对此,佟红艳教授提醒,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血栓,或者是不可解释的肾功能不全等,以及症状叠加,最好到血液科看一下,早发现早干预。目前检测方面没有困难,关键是从医生层面加强诊断意识,从患者层面提升认知意识,才能有效减少漏诊率。

而在治疗方面,治疗手段和药物也正在经历着从传统治疗向靶向治疗的发展中。

据佟红艳教授介绍,很多PNH患者长期存在重度贫血,容易出现反复溶血。在传统治疗的方法中会使用糖皮质激素,它能让PNH患者的血红蛋白维持稳定,但能够上升的程度有限,并且长期使用也会带来并发症威胁,比如诱发真菌反复感染、骨质疏松、高血压、高血糖等,目前国内很多专家主张间断使用,或者急性溶血期过渡使用。

然而,PNH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反复溶血,还有血红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反复疼痛等,以及容易造成骨髓衰竭、高发血栓形成。“其实很多PNH患者是死于血栓的,血栓是引起PNH患者生存期缩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佟红艳教授看来,减少PNH并发症发生,不要因为并发症发生而导致患者死亡,是PNH治疗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在抗血栓治疗时,也存在着矛盾点。比如,有一些患者合并骨髓衰竭,血小板很低,抗栓治疗有可能诱发新的出血,所以治疗也需要反复平衡。

如果PNH患者合并骨髓衰竭,又叫PNH-再障综合征,就需要有再障方面的专科药物一起使用。此外,还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也要PNH患者经历较大风险。

“以上讲的是在补体抑制剂不可及情况下的一些传统治疗方法。”佟红艳教授表示,如今针对PNH病因治疗的补体抑制剂正在国内陆续开启临床研究。

“PNH是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导致,补体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补体激活,阻止红细胞被破坏,2007年在国外上市。临床数据显示,使用补体抑制剂,虽然有10%的概率会有突破性溶血,但总体上看,PNH患者红细胞稳定性提高了,溶血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下降了。目前来讲,补体抑制剂是针对PNH疾病病因治疗非常有效的药物。”佟红艳教授说道。

2022年,补体抑制剂在国内获批上市。有药可医,对包括PNH患者在内的罕见病患者来说,无疑是好消息。接下来,如何让他们买得起、用得上,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被再次提及,与此同时,“建议罕见病药品纳入普惠型商业健康险”也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不少委员的呼声。

佟红艳教授在采访中谈到,“对疾病的重视,得益于有相关新药政策的出台。中国是人口大国,医疗体系要保障全民健康。罕见病患者虽然并不是那么多,但也需要足够重视。让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是我们要努力做的。希望通过各方努力,让这些罕见病患者尽早用到他们可及、可支付的药物。”目前,她所在的科室已组成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对浙江省内的PNH患者进行统一管理和随访,在关注他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启动了相关的临床实验,以期推动PNH患者能够更好地获得治疗。

在罕见病保障机制方面,浙江省起步较早,并在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的政策指导下,提出了“浙江模式”,通过建立浙江省罕见病用药保障基金,优先选择将几种罕见病药物纳入罕见病用药保障范围。随着2022年补体抑制剂在国内获批上市,对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的探索,将有望从医疗保障层面为PNH患者及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罕见病防治发展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俊明教授也表示,“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罕见病保障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罕见病保障‘浙江模式’。从浙江省政府对于罕见病保障工作的高度关注也让我们看到了突破罕见病保障的希望。”

近年来,我国在罕见病保障方面已加大了医疗资源投入和研发力度,以“浙江模式”为代表的罕见病用药保障体系也开启了先行探索,期待未来能够惠及包括PNH患者在内的更多罕见病患者及家庭,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