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经济动荡不稳 习近平政策大转弯真相是 /

中经济动荡不稳 习近平政策大转弯真相是

2022年迈入尾声,中国2023年的经济规划重点为何受到关注,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于日前召开,这是中共每年都会举办的例行会议,主要目的是要盘点过去一年的经济问题,以及擘画未来一年的经济目标,可以说,会议结论内容是观察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今年的经济会议会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过去近三年疫情因素,中共强行“动态清零”路线,经济发展出现加速崩溃的迹象,再加上习近平在第二任期时,强化对内产业及市场的监控动作,社会动能已逐渐削弱,中国经济何时才会触底反弹?恐怕不太容易。

中国经济陷入困境 发夹弯寄希望于民营企业

今年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论,和过去历年会议有著不同的重点,除了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之外,更一改习近平过去一年打压民营经济的作法,转向支持“发展民营企业”,习近平在会议中强调“支持民营企业,民企是自己人”,有意对外释放出中共经济开放的立场。会议报告中,虽然仍提及“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但也强调了“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言下之意,当前中国经济陷入难题,中共寄希望于民营经济能突破重围。

回顾过去中国经济问题,习近平一意孤行推动严格的封控措施,封城与停产停工的结果,导致生产力脱落,以及市场消费的疲软现象,连同过去经济增长仰赖的房地产行业,都陷入断头的危机。除此之外,过去两年,中共加强对内经济监控的力道,无论是网络、教育培训业、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等都面临多重的打压,可以说,中共已从“政府辅助经济”的角色,转为“政府控制经济”的方向前进,这不仅削弱了民间动能,更逼迫外资从中国润出去,原本带动消费的人口红利也发挥不了作用。

值得留意的是,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逾四十年,经济发展模式呈现两个特性,一是对外经贸的链结,吸引外资、扩大出口,这带来快速累积资本及提升经济实力的成果,其二是房地产的浅碟式操作,热钱涌入、基础建设投资扩大,同时刺激了短期资本流动及财富累积,当然也触动消费市场的动力。然而,过去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是抑制发展的软肋,随著国际情势对中国愈来愈不利,吸引外资的边际效益正在递减,再加上疫情的冲击,资本润出让房地产陷入泡沫危机,许多房市投资血本无归,背后的金融问题更是严重。

外资加快润出中国 企业回心转意的动力不足

面对中国经济危机,习近平当然是如坐针毡,尤其是迈入前所未有的第三任期,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也攸关著中共统治的正当性,“白纸革命”的社会反动力量,不得不让他暂缓“国进民退”的推动步伐,转向对民营经济的重视态度,试图唤回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及期待,尤其是希望外资企业能回心转意,回到中国加大投资,一来提升产能,另一是促进社会就业,总体目标无非是要减少经济的不确定性,同时快速恢复经济成长速度,可以说,民企及外资是习近平的救命丸。

问题是,北京当局要找回经济动能,并不容易,过去“房地产、金融、政府投资”的三角发展模式似乎已难再续,要寻求经济发展模式调整,恐怕要建立新的循环路径,但是,全球经贸形势的发展重心,包括科技研发、产业创新、金融动能等面向,中国都面临著难以突破的困境。更不用说,中共要全面稳定市场运作的工具相当有限,消费与需求端都陷入疲软的迹象,就连地方债务问题都要由中央来埋单解决,经济问题被消极延后却没有根本性解决,倘若消费市场、资本流入一再低迷难起,恐怕中国会出现灾难性的经济危机。

事实上,中国很难再回到过去的经济荣景,主要关键在于,国内外环境已有巨大的转变,中国国内劳动成本攀升,企业投资已有松解的迹象,许多外资企业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在中国市场之外、增加对其他国家的投资布局;除此之外,国际情势丕变,美中关系持续下探,美国对中国在经贸、科技的围堵动作愈来愈大,纵然两国关系有可能和缓,但对抗与竞争的格局已难再转圜,中国要借由缓和对外关系来唤回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恐怕效果有限,许多跨国企业都会重新考量市场投资的政治风险。

持平而论,中国因为过激的防疫手段,以及由上至下的市场监控,不但浇熄了经济创新的动能,许多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也难有起死回生的机会,就算现在已经开始全面松绑防疫措施,以及有意重回拥抱民营企业,习近平要调船头“政策加力、强化信心”,也很难让过去受到经济重伤的行业回心转意。现实上,企业经营及社会就业也不会因此而马上复甦,更遑论今年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发展模式的调整,方向为何依旧是个谜,中国自力更生的能耐有限,结构改革也是问题重重,难以乐观。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