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风吹半夏》不是官配的这一对 反而好磕 /

《风吹半夏》不是官配的这一对 反而好磕

我们渴望的,只是文学环境里的爱。

文 | 陈大力

《风吹半夏》里面有这么一条非常隐秘的感情线。

许半夏和童骁骑。

它隐秘到,我的直男朋友在看剧的时候…根本没有看出个名堂来。以至于后期童骁骑的官配女孩出现后,女孩跟许半夏有一段在车里互相较劲的暗流涌动时,朋友忍不住问我:她(野猫,也就是童骁骑的官配),到底为什么吃醋啊?

我说:童骁骑对许半夏,是有 " 喜欢 " 的底子在的。而且这个底子永远在。条件不允许的时候,或者她要做老板的时候,他就跑去做她忠实员工为她卖命,是做真正的员工,绝不越界。

但哪天如果她不做老板了。或者流露了一点点可以跟他发展的势头,而他恰好单身。他一番冲动,那个喜欢劲又会上来。

朋友说:那不就是备胎的意思?

我白眼。

但我确实觉得很难形容。或许可以这么讲:你对一些人的喜爱或者恨,是会像停在杂草堆上的旧卡车。多年不发动了,有一天特定情况下需要把它开出去,你低头一摸裤兜,还真就有这辆车的钥匙,居然就揣在身上。而且这个钥匙真能打开车门,一踩油门,还真的能跑远。

关于童骁骑喜欢许半夏,剧里有这么几个细节:

一是创业三人组相识之初,许半夏一开始提出带童骁骑去逛街,童骁骑喜出望外。后来得知是陪她挑选她老公的衣服,神情霎时失望。

二是当看见许半夏被家暴,他跑上去对许半夏的老公拳打脚踢。由此也获得牢狱之灾。一个纯粹、冲动的人,守护心中 " 女神 " 的方式,总是不顾后果的。这很文学性。

三是,他蹲监狱出来后,许半夏开车去接。他终究忍不住问出的问题便是:这么多年,你为什么从来不来看我?他手上还拿着进监狱前准备送给许半夏的发卡。

而许半夏为什么会被喜欢,为什么是童骁骑心中的 " 女神 ",本身也很文学性。剧的一开始,是童在母亲垂危的时候,被逼无奈,偷了井盖跑到许半夏的废品站,在一个凄凉的雨夜,请求用这些上不得台面的生意换钱。

童走投无路,对许半夏来说也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陌生人,但善良的许半夏选择了相信他。给了他一笔钱作为母亲的医药费,第二天还带着他把井盖放了回去,愿意给他跟自己一起做事的机会。

绝望时刻得到的救赎很容易发展为知遇之恩之下汹涌的爱意,这像一种陷阱,却特别顺理成章。对当时年轻的童骁骑也是如此。

至少在文学上,童骁骑喜欢许半夏的整个 " 线路 ",逻辑都是完全通的。

不过后来,这种 " 喜欢 " 也就被深埋于心,转化为对一种年长的姐姐的守护和怜爱感。这种感情同样是十足热切的,会有一些类似于爱情的能量场(或者说,这种关系本身就发源于此),不然敏锐的野猫也不会莫名地吃许半夏的醋。

我觉得《风吹半夏》的编剧还是蛮公正的——要得到这种难得的 " 忠犬 " 的爱,许半夏起初给出的,就是非常伟大的信任跟救赎。

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 " 一眼万年 ",当年她可是实打实地救他于水火。

你想要得到一个跟你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概率是极小的,毕竟你在认识之初,对对方说的每句话,都可以是不付代价的谎话。但因为恰好得到了对方纯粹的信任跟救赎,你决定 all in。

所以你们看,想要一种文学性的爱,你就要拿更加文学性的东西去换。

而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源头:合格的文学作品里的爱,看上去再怎么浮夸、再怎么 " 疯批 ",也有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或者,至少有一个合格的落脚点。但很奇怪,有些女性想要的爱,压根是没有逻辑的爱。

我前段时间写文章说,为什幺女性总是把 " 被宠爱 " 当作一种理想或者目标,而不是精神相通、同频共振?

评论里很大的声音就是:一个人就不能又很宠爱我,又跟我精神相通、同频共振吗?

我回答说,在现实生活中,(因为遇到一个给予物质宠爱的人已经很不容易),所以在意物质宠爱的女生会在择偶时首先放弃精神价值。

对方说:那为什么要放弃呢?我就不能找一个又给我供养价值、又跟我精神交流,还能宠爱我的人吗?

为什么?那我问你,你要给一个男的又花钱、又对他嘘寒问暖、又陪他聊人生聊童年,最后还要无微不至宠爱他,你会不会问为什么?

你不仅会问 " 为什么 ",你还会想骂人。你还会问:我凭什么?我欠着他的吗?

但很多女性居然幻想她们能得到这种爱…… .

而且,为什么是 " 她们 ",能得到这种爱呢?为什么不是别人?她们救赎对方于水火了吗?没有。她们也回答不出来。但她们就是盼望着。

这种爱对男女来说,都是没有逻辑、没有道理的爱,就像一篇糟糕的小说,人物的关系都发生于作者的 " 指挥 ",而不是人物到了某情某景自然滋生而出。一个东西没有成长的土壤,没有发生的逻辑,那它往往就是 " 不会发生 ",而不是 " 我只是还没遇到 "。

要说 " 疯批 " 到极致的爱,文学作品里也从不缺乏。《嫌疑人 X 的现身》里的男主,愿意为一个自己暗恋多年的女邻居顶罪,近乎贡献出自己的一生,而这个女邻居——他甚至没有跟她有过什么真正的交集。

这种爱存在吗?我只能说,在文学的逻辑闭环里,是可以存在的。

但这么多年来,我逐渐意识到,大多数女性,生活在庸俗到不能更庸俗、真实到不能更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所渴望的却是文学环境里的爱。

那种富有文学性的爱,不掺任何杂质,至纯至深,要么是一夕爆发,要么是隐忍延绵,轻易不会消失。它不会摇摆、不会阴晴不定、不会脆弱、生下来不带任何疑虑。

这么多年来,总有女性前赴后继地期待着得到这种爱。她们永恒地盼望着。小到期待一个人身居高位却能俯下身来喜欢再平凡不过的她;大到期待一场旷世持久的爱能把处于泥潭的自己拖到干燥体面的地面,甚至更高的地方。

我本人也深受其害。我在经济独立、生活稳固的 27 岁,跟朋友聊天,说这么多年来我好像一直都是孤身一人。朋友一副 " 你又在矫情 " 的表情,说,但你也爱过一些很好的人。

我说:是很好,但我觉得不是真爱。

朋友问:那什么是真爱呢?

而我无法回答,只能摇头。

为一个虚头巴脑,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我居然怅然若失。

-end-

图 | 《风吹半夏》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