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世界铜王”王文银:手握全球十万亿矿产 /

“世界铜王”王文银:手握全球十万亿矿产

2016年,深圳企业家年会上,有好事者向企业家王文银提了一个热门话题。

“王文银先生,您怎么看待前段时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年轻人一定要有梦想,比如先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

王文银听了之后,沉思了几秒,豪气地表示:“给我一部电影的时间就OK了。”

那么,王文银是谁?他哪来的底气比万达集团董事长还霸气?

作为“世界铜王”,王文银如何一步步从无到有,最终手握全球十万亿矿产,成为中国真正的“隐形首富”?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体制内的人选择下海经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现在,人们熟知的王石、潘石屹、冯仑这些商界大佬就是那个时期开启自己的传奇人生。

同期,王文银也选择离开国企,南下深圳淘金。不过,虽然与王石、潘石屹、冯仑作出同样的选择,也在各自领域有很了不起的成就,但王文银下海经商时没有一丁点资源,是属于裸辞。

王文银出身并不好,是寒门子弟,父母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一个农村的普通农民,目不识丁。

虽然父母没文化,但王文银很有学习天赋,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好,是十里八乡的尖子生。

1982年,王文银先是考上了潜山市最好的高中。当时,有这么一个说法,考进该高中,意味着半只脚踏进了大学

对此,王文银并不满足,因为他的目标是清华大学,他要去感受一下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

1989年,高考成绩揭榜那天,虽然天气异常炎热,人们的内心也不免有点毛躁,但王文银的内心却涌现出一丝丝的冰凉,因为他的成绩比预估的低了十几分,无缘清华大学。

最终,他以超重点线五十几分的成绩被南京大学天文系录取。

那一年,全国参加高考266万人,录取人数60万人,录取率23%,而像南京大学这样的录取率1%左右,难度可显易见。

虽然没能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但毫无疑问,考入南京大学的王文银,命运已经得到了改变。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学生还很稀少,全国加起来也就一两百万,数量和现在研究生差不多。

当时,大学毕业,学校还能给分配工作。不过,分配也有讲究,根据政策,一般会优先分配回原籍。

1993年,大学毕业后,按理说应该会被分配会安徽老家所在的单位,但由于他表现优异,并没有被分配回老家,而是被分配到了上海的一家国企,月薪400元。

现在看来,400元并不多,但在当时,这样的工资比上海的平均工资高出了一百多元,属于高收入人群了。

按理说,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拥有一份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从农村出来的王文银应该感到知足。

但实际却恰恰相反,随着见的世面越来越多,加上身边陆续有不少体制内的人辞职“下海”经商,这份稳定的工作反而让王文银感到不安。

思来想去,最终,王文银作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辞去铁饭碗,前往深圳创业。

为什么说王文银勇敢?因为当时很多体制内“下海”的人,前期都有资金、人脉或技术等资源的积累,但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王文银都没有。

所以,当他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深圳后,发现自己除了学历,一无所有,创业更是无从谈起。

无奈之下,王文银只能先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在求职的过程中,当面试官知道王文银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时,不禁眼前一亮,夸他是高材生。

但面试结束后,王文银却迟迟没能收到录用的消息。

原来,当时深圳正处于起步阶段,自己面试的多是小企业,人家不敢用他,怕留不住人,而且,他刚工作没多久,也没有太多工作经验。

不过,后来王文银还是找到工作了,是一家企业的仓库管理员。为了获得这份工作,他对外宣称自己是高中毕业。

在一般人看来,仓库管理员只要看管好,保证货物不丢失就好,但王文银并不这么认为。

上班时,同事在喝茶看报,王文银就仔细盘点物资,并一一记在脑海里。

说来也巧,有一次,公司老板到仓库视察,随口问来一件货物的数量,在场的人支支吾吾,没人能回答,场面一度很尴尬!

王文银见状,主动站来出来,不仅说出准确的数字,还指出货物具体存放位置。

人们常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一次的表现,使得王文银成功引起老板的关注。

后来,老板得知王文银是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非常惊讶,也非常欣赏,便有意培养他。

于是,短短一年多时间,王文银便从仓库管理员晋升为该企业的物流总经理。

而那些曾经喊他小王的前同事,再见到王文银时,都毕恭毕敬的喊他王经理。

当物流总经理期间,王文银的人生转机再一次出现。

当时,因为业务来往,王文银有幸结实了日本日立公司的高管,对方见王文银业务能力很出色,便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对此,王文银刚开始优点犹豫,因为老板刚提拔了他,但后来冷静下来想想,自己能力更大了,反过来在生意上多照顾一下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板也一样。

想通之后,王文银便也不再犹豫,果断地抓住了机会。

进入日立公司后,王文银得到了重用,但他并没有干很久,因为他不满足于此,他心中的那颗创业梦并没有改变。

所以,在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人脉资源后,王文银选择辞职单干。

1995年,王文银跑到香港,创立香港携威实业有限公司,专做电源线买卖。因为有了基础,公司成立后第一年,便实现了1000万的销售额,非常的了不起。

创业前几年,王文银并没有急于扩张,而是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

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一时之间,许多急于扩张的企业纷纷倒闭。此时,资金充足的王文银选择豪赌,急速扩张,低价购买同行的设备和厂房。

短短2年时间,王文银通过低价收购的方式,将香港携威实业有限公司做成珠三角最大电线制品厂。

如果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急速扩张是王文银的第一次豪赌,那么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则是王文银的第二次豪赌。

2008年,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一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市场寒冬笼罩着上空,许多企业纷纷喊出“活下去”的口号。

在许多企业应声倒闭之际,王文银大手笔一挥,开启买买买之路,在江西赣州、安徽铜陵、乃至欧洲买矿设厂。

对此,同行们都很诧异,王文银哪里来的钱?

王文银之所以能在经济危机之中拿出真金白银买买买,得益于其平时采取稳打稳扎的策略,确保来稳定的现金流。

也正是这一年,在同行羡慕嫉妒中,以有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为主业的正威集团凭借116亿元营收荣列中国企业500强第461位。

经过十几年的市场摸爬滚打,王文银明白,狠抓生产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铜矿、铝矿等资源,企业就会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任人宰割。

所以,在之后的发展中,赚到钱后,王文银干的第一件事不是买设备,而是买矿,28亿的一座矿山,他说买就买,眼睛都不眨一下。

结果是截止2022年,全球12%的铜矿资源都被正威集团控制。王文银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铜王”。

手里有矿,自然不缺钱,数据显示,集团以7200亿元的营收荣登《财富》世界500强第68位,这一营收与人们熟知的阿里巴巴不相上下。

在商业市场,王文银带领着正威集团像一直鲨鱼一样,闻到血腥味就往前猛冲,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极为低调,不喜欢接受采访,不喜欢被宣传,哪怕是在集团官网,也很少有关于王文银的报道。

毫无疑问,作为手握全球十万亿矿产的“世界铜王”,王文银绝对是中国真正的“隐形首富”。

从小镇做题家到名校高材生,再到后来响应国家号召南下创办企业,纵观王文银的发家历程,不难发现,其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

可以说,王文银今天取得的成就,缘于其自身的努力和善于经营企业,但更不离开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王文银就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商业英雄,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铜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