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2022加速自残的四大“斗争”一探究竟 /

2022加速自残的四大“斗争”一探究竟

过去一年里,中共高官们没干什幺正事,一直在忙于内斗争权,内斗还牵扯外斗。无论中共内斗、外斗,与天斗与地斗、还是与人斗,都以普通老百姓为代价。不过2022年中共各种“斗争”的癫疯,也加速了中共的自残,可谓天意。

一、党内派系“斗争”最终摊牌

2022年第一天,中共《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2021年11月11日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称“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这句话勾勒了2022年中共高层内外“斗争”的基调。

习近平在二十大上连任是习阵营最首要的任务,习阵营也焦急地等待清除江、曾派势力和其它各派的时刻,急于一家独大。

1月20日,中共中纪委全会公报称,“着力查处资本无序扩张、平台垄断等背后腐败行为,斩断权力与资本勾连纽带”。中共台上台下、政坛和商界,都在“斗争”。

(一)习近平遭遇挑战

1月30日的中共新年团拜会上,习近平讲话称“格外高兴”,实际却难露笑容。海外中文网站不断转载的长文《客观评价习近平》,或许令他高兴不起来。

文章试图替薄熙来翻案、为江泽民唱赞歌,还不惜曝光疫情真相,称“国内外的舆论都责怪政府处置不当,并归结为习近平执政责任;这引发了他的恐慌,也激起了他寸步不让的态度;他打算用政治手段去化解这场公关危机”。

2月25日,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把二十大作为2022年的首要任务。3月份的中共两会上,李克强公开称总理任期还剩一年,谁会接替李克强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李克强的去留同样引人注目。

4月份上海在争议中封城。4月6日,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称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暗示“清零”防疫严重损害经济。随后,中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出通知,要求不要“一刀切”,不能“违规设置防疫检查点”、“擅自阻断运输通道”。这与“清零”防疫政策唱了反调。

5月5日,中共政治局常委开会研究疫情防控,称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的言行做“斗争”。

5月14日,党媒时隔半个多月后,忽然刊登了4月25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超过九千字。李克强随后主持十万人参加的“稳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习下李上的传闻开始出现,这很可能是曾庆红一伙的离间计。

(二)中共退休高官们的影响力

5月15日,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称,“不得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不得传播政治性的负面言论”;要“更好地把广大离退休干部团结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要求离退休干部党员特别是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干部党员严守有关纪律规矩”。

当时,上海封城闹的沸沸扬扬,各地执行“清零”封闭,导致供应链中断、经济停摆,传闻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将接替李克强,但质疑声音不断。以江、曾派为主的中共退休高官还有多大影响力一时众说纷纭。

6月30日至7月1日,习近平访问香港,但返回深圳过夜,应该担心曾庆红在香港的势力搞暗杀。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打破了香港之行后的隐身状态,但中共党媒故意延迟报道,习近平似乎比访问香港时更小心。

北戴河会议前,中共高层争相露面,但对水灾、地震等民生危机视而不见。中国南方连续暴雨,中共应急管理部网站透露,“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104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然而,中共高层忙于内斗、作秀,没人前往视察。习近平抓紧示兵权,继续强调坚持“动态清零”。

8月的北戴河会议后,胡春华的曝光率增加,李克强则变得低调。8月30日的中共政治局会议称,二十大“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中共高层们频频亮相,对外显示内部争斗已经平息;然而赵乐际长时间没有露面。

(三)二十大意外的人事组合

9月9日,中共政治局开会,提前确认了习近平的连任,但承认各方面对二十大报告草稿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9月19日,新华社忽然发布了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称“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习近平出访中亚归来后,一个星期没有公开露面。

9月22日,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忽然打破低调,称“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命脉”,“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这透露出二十大人事安排可能出现了新变数。

9月30日,中共高层参加“十一”招待会。中共党媒试图渲染“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喜迎二十大”;然而,中共高们严峻诡异的表情戳破了“喜庆”,各方对妥协的结果可能都不满意。

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召开,外界猜新人事的各种名单,但忽然传出一个蹊跷版本称,除习近平连任外,只有王沪宁和赵乐际续任常委。这应该是江、曾派系提前放风,故意泄露了最终的妥协结果。果然,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中央委员会名单正式公布,团派的李克强和汪洋出局。

10月23日,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亮相,习阵营占据了常委中的五席,其它政治局委员基本换成了习挑选的人;政治局委员变成了蹊跷的24人,胡春华也出局,团派在内斗中被团灭,胡锦涛被架离二十大会场的原因有了合理解释。

习阵营与江、曾派妥协,彻底挤掉了团派,组建了最差的保党班子。当时,习阵营应该已经知道江泽民奄奄一息,认为江、曾派不足为虑了。

(四)二十大后继续“斗争”

10月27日,上任三天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来到陕西延安。习近平称“弘扬延安精神”,“发扬斗争精神”;还提到了“延安整风”。这表明中共内部“斗争”并未完结。

11月30日,中共宣布江泽民死亡,讣告内容被大作文章,故意提及江的出身,强调其靠“六四”上台。习江斗10年后,习阵营更像在庆祝内斗的又一重大胜利。治丧委员会专门公告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然而12月5日,中共忽然打破了几天前的公告,为江泽民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还搞了两次。曾坐在二十大主席台第一排的人,再次少见地亮相,现任和前任高官们形态各异。江泽民的骨灰又从北京运回上海,撒入江海,曾庆红一伙不愿退场,“斗争”还在继续。

12月28日,新华社发文谈“团结”,称“团结与斗争,是矛盾运动的统一体”;“有原则的团结,不是一团和气,更不是团团伙伙”;“勇于同各种错误言行作斗争,并在这种斗争中更加团结”。

11月底中国大陆忽然掀起“白纸革命”,民众公开抗议中共的极端“清零”防疫措施,齐声喊出“共产党下台”。在派系“斗争”中刚刚获胜的习阵营,却忽然要面对中共的残局。

二、“清零”之争的闹剧

2021年,中共的“清零”防疫并未奏效,各地疫情此起彼伏。2022年开始,中国大陆疫情进入新一轮高峰,但中共党媒刻意隐瞒,在中共两会前尽量回避负面消息。

中共两会一结束,3月12日,900万人的吉林长春市立刻封城,比上海封城提前了近3个星期。相关的社交媒体信息有限,长春封城并未引起外界关注,反倒是上海疫情爆发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中国大陆疫情进入新一波大爆发阶段。

(一)上海封城凸显“清零”恶果

3月17日,中共政治局常委开会讨论疫情防控,称“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动态清零”防疫有效、继续坚持。

4月1日,上海封城。社交媒体不断曝光各种次生灾难和乱象,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备受指责,但他应该准备在二十大上位,为了维护习近平的权威,李强不敢怠慢,强力执行了“清零”政策。

上海、吉林疫情防控极端化,各地官员为了表忠纷纷效仿,货车司机被强制拦截,阻断了物流体系。李克强发声,不能“一刀切”。中共高层出了两个不同的声音。

5月5日,中共政治局常委再度开会研究疫情防控,称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的言行做“斗争”。“斗争”没有进一步公开化,但党媒对于“清零”的宣传有意无意地降调了。

5月27日,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新华社的报道只有五百多字,没有再提“清零”防疫,也没有提到经济问题。当天下午,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华文明探源”,报道却用了两千多字。

(二)各地官员为表忠而扩大“清零”

6月8日至9日,习近平到四川考察,没有去刚刚发生地震的雅安芦山灾区,也没有去重点扶贫地区,却提到“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中共党媒回避各地封城的报道,改称“静默”、“静态”管理。

7月28日,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继续坚持“清零”,还要算“政治帐”。

北戴河会议之后,习近平到辽宁考察,再次强调“清零”。党媒对“清零”的宣传模棱两可,但各地官员都不敢怠慢,争先恐后地执行“清零”封闭措施,生怕二十大前栽了跟头。据估计,中国大陆最多时曾有约3.73亿人遭遇不同程度的封控。

中共二十大明确继续“清零”,习阵营人马全面掌权,中共高层内部再无人质疑“清零”。11月10日,新任中共政治局常委开会,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理由仍然是中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并要求“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会议部署新二十条防疫措施,也要求各地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等做法。

(三)“清零”政策忽然瓦解

病毒不听中共指挥,各地疫情愈演愈烈。11月14日,尹力上任北京市委书记第二天,北京卫健委发布信息,称“发热门诊坚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24小时开诊”;“充实发热门诊医疗力量”;“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11月27日,“白纸革命”发生,中共并未当天就放松“清零”。11月29日,北京卫健委发布信息称,“截至11月29日6时,全市现已启用方舱医院共23家”,“在院人数19,032人”。

北京一直在执行严格的“清零”措施,但实际无效。11月30日,北京公布新增1023例本土确诊病例、402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总计5043例。

12月7日,中共忽然无预警放松“清零”,但医院早已人满为患,火葬场24小时运转,中共却不再顾及“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了。

一场“清零”闹剧折腾了三年,2022年还成了中共内部“斗争”的一大关键议题;但“清零”在“共产党下台”的口号中很快瓦解。中共一直在利用“清零”封闭控制中国老百姓,中共内斗以老百姓为代价,没想到却将中共倒台推向了临界点。

中共高层忽然躺平,各级官员跟着躺平,党员、干部们大面积躺倒。中共极力掩盖大量死亡病例,包括大量官员死亡的事实。中共不断自残的“斗争”没有斗过病毒,中共政权忽然陷入了脆弱时刻。

三、经济路线摇摆之争

1月10日,李克强主持中共国务院常务会议,称“当前经济运行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凸显了中国经济的窘境。

2月28日,习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等文件。

明知“内循环”行不通,中共高层仍准备扶持国有企业。习近平称“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中共释放了走计划经济老路的信号。中共还试图以自主“科技创新”应对美国和西方的科技制裁,然而,习惯了偷窃、模仿的中国科技界严重缺乏创新人才,中共坚持“党管人才”,也极度限制了科技创新的动力。

(一)两会白开经济遭受重创

3月份的中共两会上,2022年GDP增长率被确定为5.5%,完全不顾“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4月6日,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称“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有的超出预期”,“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共坚持“清零”防疫,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显着的负面影响。

4月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再次称“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又说要“保障交通主干线、港口等骨干网络有序运行”。李克强急切地说实话,显示中国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一个月前的中共两会白开了。

4月10日,新华社发布中共《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再次提出“国内大循环”;称这是“抵御外部不确定性”的“一个很好的支撑”。

4月18日,新华社置顶大头条发表近万字的文章,《当前中国经济十问》。文章透露了不少真实数据,承认“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困难挑战明显增多”;还提到“旅游住宿、交通出行、餐饮娱乐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活动受到制约;重点群体就业难度增加,部分行业就业人数减少”。

文章还承认“疫情导致部分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受阻”,“部分地区跨区域、疏港运输不畅”;“一些工厂因疫情停工停产,原材料价格高位攀升,企业成本走高……多重因素叠加,引发人们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担忧”;但仍然宣传“清零”防疫。

文章还称,“不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加、招工放缓,甚至减员、裁员。原本吸纳就业较多的房地产、教育培训、互联网及接触性服务行业,招聘需求明显下滑”;“3月,16至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16%,为近几年同期最高值”。文章提供不出对策,只能继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灵活就业”。

文章也承认,“今年一季度外贸、外资增速各有所下降”;“不少一季度订单还不错的外贸企业,坦言二、三季度压力会加大。疫情对生产、运输的冲击,加上高昂海运费对利润侵蚀,影响会进一步显现”;“3月份,境外机构投资者减持人民币债券约1100亿元,为近年来最大单月降幅”;“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一季度分别下跌10.65%、18.44%,中概股、港股大幅下挫。”

经济困境之下,李克强主持“稳经济大盘”会议。然而,各地官员在二十大前都争先恐后地执行“清零”防疫,中国经济每况愈下。

(二)经济主导权的争夺

4月26日,习近平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称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要适度超前”,“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帐”。中共眼看经济“稳”不住了,开始释放新一轮大基建的信号。然而,李克强随后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却没有认同类似的说法

4月29日,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承认“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仍然拿不出办法。随后,新华社四评政治局会议,表面上谈经济,实际仍然力挺“清零”防疫、向下推责,并试图证明中共高层完全能驾驭局势,等于提前打响二十大权力争夺战。

中共的宣传没能解决经济难题,中共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二季度GDP仅增长0.4%。7月7日,李克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称“当前经济正在恢复,非常不易”,“但恢复的基础不稳固”。

北戴河会议后,二十大人事争夺白热化,各地“清零”防疫有增无减,李克强的“稳经济大盘”越来越无奈,只能利用有限的机会强调“改革开放”。

(三)二十大报告的经济政策很快逆转

二十大报告再次确定了“内循环”、“共同富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大陆、香港股市闻声猛跌,外界立刻开始下调中国经济预测。11月15日,习近平在G20峰会上发言,称“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11月底“白纸革命”后,12月7日,中共宣布放松“清零”。

12月15日至16日,中共经济工作会议急忙“修正”二十大报告的经济政策,“内循环”变成了“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同时“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自力更生”不再提及,改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会议还称,“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这等于把“共同富裕”又变相否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味道也变了,会议要求“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会议最后称,“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加强学习,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二十大之后才两个月,中共的经济政策180度大转弯。二十大之前荒唐的经济路线之争,实际是权力之争、权威之争。

12月29日,中共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开会,李克强批示,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讲话称,“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欠薪问题出现较大反弹,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面临更加复杂局面”。

经过近一年的折腾之后,中国经济已经濒临绝境。李克强还未最后卸任总理,中共的经济路线却提前回到了李克强的思路。中共权力“斗争”的代价实在够高,类似的争夺和戏剧性变化也体现在对外关系上。

四、对外策略的反复与“斗争”

2022年,中共外交继续毫无章法,不断遭遇挫败;但这不是中共高层真正担心的问题,如何掩盖对外策略的失误,不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不影响二十大的人事布局,才是习阵营的要务。习近平的外事活动,更主要用来对内宣传,在对内“斗争”中保持强势。

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称,“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

这与一年前的“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形成了鲜明对照。2022年,中共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局势。

1月17日,习近平在达沃斯经济论坛发表视频讲话,没有再高调宣称“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而是称“国家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和分歧”,“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种种围堵、打压甚至对抗”,“有百害而无一利”;并呼吁“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

(一)俄乌战争后中共由软变硬、再变软

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共高层又变调了。3月6日,习近平参加中共两会讨论时称,“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

“西方之乱”应该算是中共高层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国际局势变化的某种表态,但再次误判了形势。3月7日,李克强参加两会讨论,似乎没有表示乐观,仍然称“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困难和挑战增多”;但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时,刻意去掉了“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中共押宝俄罗斯的立场,很快换来了美国和欧盟的警告,北约新战略文件首次把中共列为“挑战”。“西方之乱”没有出现,反而更加抱团了,中共不得不赶紧改口风,但为时已晚。

中共支持俄罗斯,但俄罗斯并未在阿富汗问题上投桃报李,仍然不承认中共支持的塔利班政权。中共对俄乌战争的重大判断失误,主管对俄外交的中共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最后应该背了锅;6月份,他被贬到广播电视总局任副局长;这等于承认了在俄乌战争问题上遭遇了重大失败,但中共高层回避承担相关责任。

(二)对美关系软硬无度

在最重要的对美关系上,中共高层显然难以回避责任,中共驻美大使秦刚承认中美关系“僵冷”,却毫无办法。中共高层面临党内质疑,8月北戴河会议之际,忽然号令举行环台军演、试射导弹,名义上是报复美国众议院议长访问台湾,实际故意亮出强硬姿态,制造中美矛盾不可调和的状态,把中美关系变坏的责任都推给美国,以压制内部异音,绝不承认对美策略失误的指责。

中共的动作加剧了中美关系恶化,美国的制裁一浪高过一浪。9月份,习近平出访中亚参加上合组织会议,中共外长王毅称“是以上合‘朋友圈’破解美对华‘包围圈’的战略之举”;还称“立足中亚周边,面向亚欧大陆,总揽全球变局,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和生动体现”。

习阵营在二十大前策划了习近平出访中亚的红地毯之旅,但没法改变中共国际孤立的现状。二十大后,习近平参加G20峰会,与拜登会面时称“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中共领导人在国际场合表面上示弱,但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尴尬谈话中露出了真实面目。

随后的APEC峰会上,中共无法阻止诸多内容出现在APEC《共同宣言》里,只好篡改了中文翻译版本,包括删除各国“从COVID-19大流行中走出来”;把“培育开放、安全和有弹性的供应链”,改成了“促进供应链开放、安全和韧性”;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表达最强烈的“谴责”,被中共改成了“痛惜”。

习阵营全面上位后,不再担心党内质疑的声音,准备缓和对外关系;但积重难返,对内对外的“斗争”都太过头。习阵营似乎没有了更大的内部挑战,但对外已经难以收拾了。

结语

2022年中共的派系斗争好像分出了胜负,但中共无处不再的“斗争”也付出了不断自残的代价。老百姓忍无可忍之际高喊“共产党下台”,令中共政权面临数十年来最大的垮台危机。“清零”的荒诞“斗争”毁掉了中国经济,却没都斗过病毒,中共在不断自残式的“斗争”中走向了末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