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胡鑫宇:互联网失踪第一案是如何形成的 /

胡鑫宇的双重不幸 互联网失踪第一案是如何形成的

胡鑫宇失踪案,最终水落石出,不管你是否相信,事实就是这些。我相信,就是这么回事。

听新闻发言人谈胡鑫宇的心理状况时,我非常难过。尽管那些说辞有一定专业性,但是听上去仍然像是某种宣判:这个孩子心理有问题,所以他自杀是可信的。

有那么多问题,为什么之前没有人注意呢?不管是父母还是学校,都没有注意到。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全国人都知道他叫胡鑫宇,找了他好几个月,最终在新闻和官方通报中,他变成了“胡某宇”——这是保护隐私的需要,也是一种规范操作,但这很明显落后了。

这个细节,几乎是胡鑫宇失踪事件的缩影:漫不经心的,落后的;但是另一方面,又是过度的,猎奇的。

过去几个月,有关胡鑫宇失踪的猜测文章有很多,我一篇都没有转发过。那些阴谋论,一看就是漏洞百出,但是很少人却甄别。这些阴谋论文章和视频,最终塑造了胡鑫宇案:一桩永远不可能有可信真相的悬案。

这些阴谋论背后,有三个维度:

第一,失踪者。网上传言有大量青少年失踪,有模有样。但是,胡鑫宇可能是“失踪者”中唯一真实的。没有人核实那些传说中的名单是否真实,但是大量的人却都愿意相信。

人们普遍有一种善心,愿意转发各种寻人启事,哪怕是宠物走失,也都会有很多人转发。但是,如果失踪者找到,很少有人关注后续,这导致大量“失踪者”信息,漂浮在网上。

第二,偷器官。确实有少量非法买卖器官的案件,但是,大量的偷器官,很明显是假新闻。这是历史悠久的传说。一百多年前传教士大量来华时,各地都编造了他们偷小孩器官的谣言。

我读小学的时候,就流传外地人来偷小孩眼睛,把我吓得不敢出门。后来我明白,这在技术上很难做到:眼睛不是随便挖出来就能用,也需要专门的保存手段。

互联网时代,这种偷盗器官的传闻大量出现,它的逻辑是,有钱有势的人,可以随便换器官换取长寿,普通人只能是他们的材料(很不幸,这并不是完全虚构)。人们普遍相信,在医院这个系统外,还存在一个买卖器官的地下市场,这毫无疑问是夸大的。

第三,监控时代的反噬。那个最有力的质问是,既然现在摄像头无处不在,为什么胡鑫宇就找不到了?这就是全面监控时代的“反噬”,中国人热爱监控带来的安全感,但是一旦出现意外,就会导致某种怀疑和坍塌。

正是在以上三种维度下,胡鑫宇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失踪第一案。他的家人没有放弃他,一直在寻找;铅山这样的县城的“落后”(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都支撑着人们继续“破案”和创造故事。

有人认为,是政府信息披露不足和机构媒体式微,才导致阴谋论盛行。在胡鑫宇事件中,这样的看法,其实有失偏颇。

一个男孩的失踪,对机构媒体来说算不上什么新闻,只有“从监控中消失”“找一个月都找不到”这样的信息出来,媒体才会关注,而此时介入,已经晚了,永远落后了。

而对当地政府来说,除非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胡鑫宇,否则披露的所有内容,都是无效的,只能证明自己无能——现在,听发言人念那些信息,很多人仍然不会相信。

我更愿意把胡鑫宇事件看成是全面监控时代个人命运的某种写照。他的自杀是一种不幸,而被这样“关照”,则是一种双重的不幸。他的死,被过度关注也被过度开发了,这些关注哪怕有一点给到他生前,他可能都不会走向这一条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