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气球事件与中国科技:军用、民用? /

气球事件与中国科技:军用、民用?

美国击落的中国高空监测气球,其性质究竟是民用还是军用的问题,目前引发海内外舆论热议。

中国外交部在监测气球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宣称,这枚气球用于气象科研,受西风带影响,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严重偏离预定航线。

气象运用军事用途?

“它是一个作军事用途的科学研究。”台湾(专题)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舒孝煌接受本台访问时做出上述推断。

舒孝煌进一步解释,中国政府近期非常关注平流层(中纬度区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在大气层边缘空间的发展,认为此区域包括空气密度、气流、航线等,可作为未来发展临近空间载具军事用途使用的测试。

舒孝煌:“这些区域的载具包括高空气球、太阳能无人机,可以持续飞行很长时间,几乎不用落地。包括极音速载具都在这空间操作,可以用来取代卫星资讯等很多军事任务。中国大剌剌地对于发展此空间用作军事用途非常自豪称,他们在此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根据百度百科介绍,平流层通信(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s)是用位于平流层的高空平台电台,代替卫星作为基站的通信。平流层信息系统一般是指,用位于平流层空间轻于空气的、准静止长驻空的飞艇作为平台,“装载一定的有效信息载荷,配合各种地面通信和终端设备所构成的系统。”文中强调,“平流层平台所处的空间是地球上空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它的开发对未来通信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本台军事评论员亓乐义认为,中国政府企图营造气象不等于侦查的假象,但搜集气象可用于军事用途。当试射弹道飞弹时,首要关键就是气象情报。

他以二战诺曼底登陆为例,当时盟军预计在5日登陆,但是气候恶劣,连德国指挥官隆美尔(Erwin Rommel)也坚信盟军肯定不会发起进攻,而放心返回家乡。然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气象主管斯泰格上校(James Martin Stagg)建议,将登陆大计押后一天。6日一早天气放晴,登陆进攻也成为二战历史转折点。

亓乐义说道,过去中国常以民用手段科研进行军事用途,很多国家睁只眼闭只眼。但是,这次美国把间谍气球击落有极大象征意义:“告诉中国不要再搞灰色地带、低于门槛之下进行军事行动,美国对这些灰色行动不容忍、不接受,对中国未来使力点就越来越小。”亓乐义补充说明。

为何卫星时代还要使用间谍气球?

舒孝煌指出,以卫星为例,卫星的发射成本高,就算低轨道卫星距离地表也至少400公里左右;而高空气球成本低,飘在空中距离地表比较近,类似这次中方气球出现在6万英呎(约18公里)高空。然而,目前空飘气球还在开发中,未达完全运用领域。

“这枚气球,中国大陆声称失控漂到美国去。换句话说,它可能很有限的飞行位置控制能力。因为它是空飘气球,跟浮升器不同。浮升器有动力、可以控制飞行。”舒孝煌说。

亓乐义指出,很多人误以为军事都是使用尖端技术,但是先进设备成本昂贵,大部分还是使用已有技术。以卫星而言,造价高,在轨道运行不容易对定点进行侦查;空飘气球在6万英呎使用,则成本低、效益高。

亓乐义:“气球在高空缓慢移动,是监视地面某范围中最好的动态行动,卫星太快。而且一般人对气球的警觉性不会那么高,因为高度够高,一般防空火力也打不到它。”

中国的意图为何?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伊格纳西斯(David Ignatius)日前撰文,对于中方此次释放检测气球的意图指出了三种可能:其一,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好战政权而言,能让美国难堪的机会永远吸引人;其二,中国军方或领导阶层内强硬派人士想破坏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出访;最后则是一连串失误造成。他引用美国官员所说,“有时候,左手不知道右手在干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