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国民是否幸福要看两样:精美照片和… /

国民是否幸福要看两样:精美照片和…

“大爷,你幸福吗?”

“我姓曾。”

十年前,央视记者在山西清徐县问一位农民工兄弟,得到这样的回答。

这答复好,比官话质朴多了,说明基层群众对是否幸福不敏感,却很知道自己姓什么。

我有个感觉,关心自己是否幸福是人的本能,正常,但动不动就问别人是否幸福,就显得过于矫情:你是给别人介绍工作了,还是讨了老婆?或者是把别人被拐卖多年的孩子找回来了?

当然,这也确实是个问题,不然世界上也不会有人在给富豪们排名间歇,又鼓捣出个幸福榜来。该榜叫“世界幸福报告”,其中主要考虑六大要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预期健康寿命,社会救助,人生抉择的自由,免于贪腐以及大方等。

按2022年排名,最幸福的10个国家全是西方国家,依次为芬兰、丹麦、冰岛、瑞士、挪威、荷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典。中国排在第79位,按这个排位,和中国人幸福感不相上下的,远有科索沃,近有巴基斯坦。

这排名当时曾引起许多网友不满,质问:以色列有安全问题,为什么排那么高,差一点就进入前十?

其实,任何排名都不能百分比服众,因为有个比较飘忽的因素,那就是“感觉”。幸福榜就更不用说,除了硬指标外,当然还有感觉的因素。

有个国家,没有被专家们排入幸福榜,但说出来,足以颠覆整个排名,这个国家就是朝鲜

除了像人均GDP这样的硬指标无法回避外,就内心体验来说,朝鲜的幸福感足以碾压全排行榜。就是排在前十的那些富裕且安定的国家,也要退到朝鲜之后。

我觉得,一个国家的国民是否幸福主要看两样:一是报纸上的照片,二是电视上的歌曲。如果照片精美,歌曲优美,这个国家就是幸福的,想抵赖都没机会。

道理很简单:照片也好,歌曲也罢,都是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没有好的经济基础,哪来这些东西?具体说,你本来不光鲜,却偏要拍出很多精美的照片,弄到报纸上,那不是自我美颜吗?还有,如果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幸福,到处是愁眉苦脸,为什么要把歌曲搞得那么优美,光听前奏,幸福就满得要溢出来,流得到处都是?

所以,精美的照片,优美的歌曲,说到底是现实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外化,那意思是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我的生活。听到了吧?我不姓曾,我幸福,说已经不管用 了,我要从心底唱出来。

朝中社8日报道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携妻女走访人民军官兵宿舍,庆祝人民军建军75周年。配发图片中,金正恩的10岁女儿金主爱很显眼,坐在金正恩和妻子李雪主中间,后面是一排胸前挂满勋章的朝鲜人民军高级军官。

子女随领导人父母出席官方活动,这本身不算什么异常,只是引起外界余外关注的是,朝鲜官方新闻对金主爱的称呼又发生变化,称其为“尊敬的子弟”,而在之前是“尊贵的子弟”,更早期则是“最爱的子弟”。

从变化看,从“最爱”到“尊敬”,可以说完成了“三级跳”。这意味着什么,金正恩知道,朝鲜人也猜个八九不离十。但不管怎样,其乐融融,不是打工度日的温州一家人,而是幸福满满的平壤一家人。更难得的是,后面站着的地位远高于一般朝鲜人的军官们,个个脸上的幸福难以抑制,这就足够了。

朝鲜传出的这类照片确实有感染力,不止精美,最关键的是体现了团结、爱戴、关怀,从里到外都透着那么和谐,那么有前途,那么富于共同奋斗的精神。

有了这种情怀,歌曲就完全不用担心,优美,抒情,用我们非常熟悉的话说,就是要“歌唱新生活”。

中国人用粮油本、穿补丁衣服的年代,看朝鲜电影,听朝鲜歌曲,觉得很羡慕,那时,朝鲜人的衣着比中国人洋气。据说,那会儿的朝鲜得到苏联当头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力支持,日子过得不错。现在,虽然日子不那么好了,但歌曲还是好,依然优美,歌声里的朝鲜还是很棒,就像歌曲《全世界都羡慕我们》所表达的那种心情:我过自己的好日子,你们就眼热去吧。

不要不服气。看看世界,美国人眼里没有不满,还是法国人胸中没有怨气?日本刺客不气得没辙,会向安倍下那份黑手?别的西方国家也没好多少,写批判稿的,搞游行示威的,处处透着那么不幸福。

这方面的观察力,朝鲜有,我们也不差,一到关键时候,总能从大学里找几个和政府唱反调的教授,在大街上挑几个路人,说的都是我们想听的。 展示别人的不幸福,未必真能实际增加自己的幸福,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却能让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如果你每天要挤车上班,很辛苦,你可以通过以下办法进行心理平衡,比如,公交车开得稳,比奔驰舒服,而且还能直腰站着不碰头。最后归结为,要说享福,还得是咱工薪阶层。

我想,朝鲜人就是从优美的歌曲中获得幸福感的。不光胜过南边,也比世界绝大多数地方都过得滋润。有个视频博主在讲了一段道理后,曾表情丰富地说了这样一句:“多好的老百姓啊!”说完仍意犹未尽,又找补:“多好的老百姓啊!”讲的是中国的事儿,但同样适合朝鲜。因为,我们都是差不多的人。

有件事特别具有启发意义:在90年代初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作家张明高写了一篇报告文学揭露公款吃喝,引起两家兄弟刊物争稿。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两家杂志采取且被张作家欣然接受的,就是文章中所批评的那股不正之风。最后,陈主编决定忍痛放弃,交出文章前由衷说了这样一句:“稿子真是好稿子,可居然是张明高写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