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鱼刺卡喉怎么办?中国鱼刺门诊有高招 /

美媒:鱼刺卡喉怎么办?中国鱼刺门诊有高招

摘要:在人们久别重聚,共享大餐时,餐桌上往往少不了一条象征年年有余的整鱼。而一些擅长帮食客取出喉中鱼刺的专科医生迎来了业务繁忙季。

家住南京的室内设计师Yu Yuan去年12月在一次家宴上吃了桂鱼,随之而来的遭遇让她至今心有余悸。

这是一条用酱油红烧的整鱼,当地人都喜欢这么做。大快朵颐之际,Yu感到喉咙里扎进了一小根鱼刺。在丈夫的建议下,她吞了几口米饭和面包,几乎没怎么嚼,想把鱼刺带下去,结果鱼刺扎得更深了。

最终,她去了附近的一家夜间鱼刺门诊——这种专业取鱼刺服务在中国并不少见。全中国至少有11间这样的专门门诊,许多位于被称作“鱼米之乡”的长江下游地区。不过中国其他地区的一般医院也擅长帮助患者摆脱鱼刺困扰。

这家门诊帮Yu取出了这根约1.6厘米长的鱼刺。从那以后,她在社交媒体上极力鼓励大家在鱼刺卡喉时求助于专业服务,同时她也惊讶于民间有如此之多不太靠谱的对付鱼刺建议。Yu说,我的教训就是别用各种偏方了。去看医生吧!

西方人的饮食已经基本消除了鱼刺的威胁,绝大多数西方饮食采用易于食用的剔骨鱼柳。但在许多亚洲国家和世界各地的亚裔社区,全须全尾的整鱼是聚会餐桌上的一道珍馐。

最近,如何处理喉中鱼刺的讨论在中国又多了起来。去年12月动态清零防疫措施取消后,许多中国人几个月甚至几年来第一次聚餐。1月22日正月初一,在微信上,“鱼刺”一词的搜索量和提及次数激增至前一天的六倍。

许多亚洲家庭都有在聚餐时吃鱼的传统,在菜品中加入一条鱼有着吉利寓意。在中国多地方言中,“鱼”和“余”的发音是相同的。

Yu Yuan去了一家专门门诊,把一根鱼刺取出来。图片来源:YU YUAN
图片来源:RUE YI

Rue Yi在春节时吃的一顿家庭聚餐;其中有两道不同的鱼,一道是红烧罗非鱼,另一道是炸鲭鱼。

造型师Rue Yi在上月的一条Twitter帖文中写道,亚裔的共同点不是跟老爸老妈有矛盾或有什么代际创伤,而是都有一段因为吃鱼卡刺差点窒息的刻骨记忆。这位造型师是在多伦多与从中国移民而来的父母一起吃了年夜饭后发的这条推文。该推文获得了2万个赞。这位造型师说,“我想它只是发对了时间,发对了地方。”

对于鱼刺卡喉的处理办法,各个国家,甚至各个家庭都不同。

在日本,人们有时会吞几口不嚼的米饭。

驻多伦多的视觉艺术家John Delante是在菲律宾一个沿海地区长大的,他说,他家的首选办法是吃香蕉。

Delante说:“我们家的香蕉总是黄色的,熟透了,所以很软。”有一次他自己不得不试了这种法子。令他惊讶的是,这招居然管用。

在中国,一些民间土方试图用黑醋或糖水来化解卡喉的鱼刺。还有一种办法是喝九龙化骨水,据说这种符水有《鲁班书》中咒语赋予的化骨特性。《鲁班书》是一部关于符咒法术和建筑知识的古籍,据说由传奇木匠鲁班编撰。

中国一个电商平台上的一个买家出售据称含有咒语和化骨特性的水。图片来源:QIANWEI ZHANG/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淘宝上的一个卖家以38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这种水。这位卖家说,每瓶水只含矿泉水和道教咒语。他还说,里面不含添加剂。

医生说,无论是常用的办法,还是所谓的妙招,任何旨在把鱼刺从卡住部位推下喉咙的做法都可能是危险的。例如,《美国病例报告期刊》(America Journal of Case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就对用吞米饭咽鱼刺的做法提出了警告。在极少数情况下,鱼刺可能穿过胃壁,刺穿消化道。

取鱼刺这项专门技术应运而生。Yu就诊的南京明基医院(BenQ Medical Center)的耳鼻喉科医生刘宏刚说,在中国,取鱼刺是一种常见的操作。

《美国病例报告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展示了CT扫描图像中出现的鱼刺。图片来源:AM J CASE REP, 2022

刘宏刚说,该院两年半前开设了专门的夜间鱼刺门诊,以处理大量深夜病例,其中一些病例需要借助喉镜来处理——即往喉咙深处插入一根装有灯和摄像头的管子。该门诊每周治疗的病例一般大约100多例。

36岁的Zhu Linyi是中国广州市的一名上班族。春节期间,急诊室医生用镊子从她喉咙里取出了一根已发干的淡水鱼鱼刺。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费用不到30元人民币(约4合美元)。

总部位于东京的医疗设备制造商永岛医科器械株式会社(Nagashima Medical Instruments Co.)生产用于移除鱼刺的镊子,镊子有多种型号,尖端部位曲度各不相同,能够更容易地到达鱼刺最可能卡住的地方。这家拥有113年历史的制造商向中国、台湾和韩国出口这些设备。

南京明基医院开设了首批鱼刺门诊之一,以处理不断增长的需求。其他诊所也在中国兴起。图片来源:DONG YUANYUAN

借助医疗干预来取鱼刺并不总是那么顺利。2017年,期刊“BMJ Case Reports”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题为《这是条鳕鱼!寻找卡喉鱼刺的急诊室总动员》(It's a cod! Finding Nemo (impacted fishbon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三名爱尔兰医生在报告中描述了试图利用喉镜取出一根卡在一名23岁女性喉咙中的鳕鱼刺所遇到的种种障碍。(该研究报告称,一个外科团队最终取出了这根鱼刺。)

在多伦多求学的21岁中国学生Joe Gu表示,去年夏天他在多伦多一家粤菜餐厅吃清蒸东星斑时被一根鱼刺卡住,只好去急诊室求医。他说,诊疗过程涉及查血、做CT、两位专科医生为其检查等,总共耗时14个小时。

Gu说,卡了鱼刺可能还好说,但如果还得等上更长时间,自己恐怕会饿死在急诊室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