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毛里求斯:非洲荒岛已经变度假天堂 /

毛里求斯:非洲荒岛已经变度假天堂

毛里求斯人可说是全非洲最有钱的人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全非洲第2。跟印象中战乱、饥荒、疾病的非洲大陆不同,毛里求斯风景独好,偏居一隅,闷声发财。

毛里求斯很小,几乎在地图上找不到,它位于世界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的旁边,与非洲大陆相隔2000公里,是非洲最东南面的小岛国家,也是非洲发展最成功的国家,有“印度洋贵妇人”之称。

毛里求斯是一个由火山形成的岛国,面积同香港差不多,四周被珊瑚礁包围,被称为印度洋上的宝石。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上帝首先制造毛里求斯,再以毛里求斯去复制天堂”,它的风景令欧美游客神往,逐渐成为今日的度假天堂,四分之一的人都是靠旅游业为生。

比起国内的紧张忙碌,毛里求斯人显得懒散随意不求上进,生活节奏缓慢懂享受,除了重要单位,一般餐馆、商店下午四点后就闭门休息了。晚上6点后,街上看不到什么人,酒吧、夜店、娱乐场所在这并不普及。周六,邮局只营业半天,周末更是全天关门,不上班的人们喜欢和家人一起去海边游泳聚餐。

没人会想到,今日的人间天堂在两百多年前,其实是一个没人愿意来的荒岛,毛里求斯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靠一帮当年被认为是失败者的人所创造。

大家想象不到,在毛里求斯130万人口中有70%竟然是印度人,而不是非洲黑人,这些印度人的祖先全部是两百多年前被人“卖猪仔”做廉价劳工来到毛里求斯的,主要来自比哈尔邦和北方邦。当年毛里求斯90%的农田种植甘蔗,这帮印度人就在蔗田打工糊口,大部分被认为是没用没钱只能卖苦力的失败者。

十九世纪的殖民时期,欧洲国家为了扩张版图,在印度、中国等地请了很多廉价劳工去非洲、美洲各殖民地开发,这帮劳工俗称苦力“咕哩”,交易劳工也叫“卖猪仔”。毛里求斯是全世界第一个买卖“猪仔”的地方,也是最多“猪仔”交易的地方。百多年来,总共有超过四五十万个印度劳工进入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中南部大盆地有一个湖,这里的印度人视它为圣湖,圣湖由地下水填满火山口形成,印度教相信这里的水和家乡印度的圣河恒河相通,所以每个星期日,他们都会一家大小来到这里向神灵祈福,虽然离乡背井,但毛里求斯的印度人仍保持传统习俗。

现在毛里求斯八十几万的印度裔人里面,很多都是当年“卖猪仔”来劳工后代,他们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大部分还保留着当日祖先初来乍到时刻苦耐劳的精神。

印度裔毛里求斯人影响了毛里求斯文化,主导着该岛的经济、政治。除了一届总统总理不是印度人外,其他历届领导人都是印度裔。印度的影响也体现在宗教、美食和艺术方面,印度电影也广受欢迎,毛里求斯好像印度的附属国一样。

大多数有印度血统的毛里求斯女性,真的无法将她们与印度女性区分开来,他们穿着外貌看起来很像。即使是年轻人也不例外,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比印度人更西化。

信奉印度教的人口占毛里求斯50%以上。该岛是非洲印度教徒比例最高的岛屿,也是世界上仅次于尼泊尔和印度的印度教徒比例第三高的国家。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岛上的华人社区缺少女性,有一部分中国商人和印度女人结了婚,如今华人在毛里求斯占总人口的3%,以广东梅州的客家人后代为主,主要从事工商业,经过100多年,他们早已融入毛里求斯社会,不仅不会说普通话,连客家话都忘了。但饮食习惯还是保留了一些客家传统,白切鸡、扣肉、炒河粉等客家美食时常出现在华人的餐桌上。

华人经济条件普遍不错,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发达国家留学就业,因为毛里求斯实在太小了,发展空间有限,年轻人的离开让毛里求斯的华人群体老龄化加剧。而与异族通婚也让纯华人血统变少,混血变多。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