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升副高需400单元门诊量 医生:没法自己排 /

升副高需400单元门诊量 医生:门诊没法自己排...

医生的职称晋升之路关乎每个医生的切身待遇和自身水平,一直都是中国医生最为关心的环节,也是中国医疗体系中最受业内争议的环节。

以往,由于强调“唯论文、唯学历”的做法存在,医生们为拿到一块过硬的高级职称敲门砖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医生疯狂压榨自己的时间,恨不得一分钟掰八个瓣儿使。有的人不走大路专窥幽径,导致学术造假问题频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卫健委出台了相应改革政策,旨在引导医生回归临床实践。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所述,医师的工作量要求是这样的:

从聘任时开始计算,半天接诊不少于 15 位患者为 1 个有效单元,按照 4 小时为一个门诊单元数。在此基础上,医生需要完成 400 个单元(即接诊 6000 个有效患者)才能申报副高,完成 600 个单元才能申报正高。

图源:参考资料 1

然而,这个看似很“接地气”、“破四唯”的新政策,却似乎带来了更多的争议,针对此事的帖子也一度冲上丁香论坛热榜第一。在论坛发起的“晋升指标是否能达标”投票中,62% 的医生认为工作量指标对自己来说很难,基本不能达到。

图源:丁香园论坛

门诊量,为什么要用单元考核?

之前我们有一篇文章聊到,自从绩效改革之后,99% 的医生都不知道自己的绩效工资是怎么扣光的。有医生坦言自己至今都不知道很多数值的算法,“哪怕是自己是真刀实枪干的临床门诊,也是不知道这里面的数字是怎么算的。”

对此,医生刘元表示,针对门诊量的考核,光是自己所在的城市的三甲医院们都不尽相同,“我们医院一直用的是平均临床服务人数,但是听说同一大学的附属医院改成了人时数,也听说河对岸的医院直接把绩效和职称考核的门诊量放在一起(电视剧)算。”

面对计算方式的繁琐,刘元有些困惑,但更多的是不安,“临床量的计算还没弄清楚,以后还要多几个观测指标。虽然已经习惯了变化,但无论是哪次改革,我们都是通知被调整的一方,然后机械地去适应,但其实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

针对门诊单元的修订,辽宁省某地卫健委工作人员李晴扬表示,虽然他的级别不足以完全领会到改革的全部精要,但是根据会议精神,单元考核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为了更精准地“管理临床工作量”:

“单元的设置考虑了出诊时间和接诊患者数量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这个指标可以同时反映出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刷门诊量的情况出现。”

医生秦明觉得,这是一种变相的质控,“因为限制了单元时间为 4 小时,所以每天累计至多 2 个单元。之前,有些医生之前会自己买门诊号,半天累计几十、一百的门诊量,但要是按照门诊单元的算法,就只算 1 个单元了,总不能天天申请门诊、天天买号吧?

而对于部分医院存在多种不同方式的门诊量计算的情况,李晴扬解释,“卫健委对于医院的具体人事工作只能起到指导作用,每个医院都可能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李晴扬表示,目前的门诊单元以后也可能陆续拓展到其他方面。

吃螃蟹的医生们:几家欢喜几家愁

门诊单元改革木已成舟,而春江水暖,沉浮在医海中的各级医生们几家欢喜几家愁。

据湖南省某医院麻醉科的肖风医生介绍,他所在的医院是去年开始推行的这套晋级制度。而自己也是在去年晋的副高,“当时我们其实也是有些心惊胆战的,毕竟是改革后第一个吃螃蟹的一批人,当时有人还自己算了好久的门诊工作单元。”

肖风说,他们医院在门诊量考核这一环节只是介绍说会通过大数据采集,而具体的数目并没有跟他们公开。

根据肖风的回忆,当时准备晋级副高的那批医生没有人因为门诊工作量的问题而被卡脖子,甚至还有放水的嫌疑,“我们科新来没两年的留洋博士跟我们一起面试的,他的工作量似乎是不够的。”

肖风觉得,在自己单位整个副高晋级的环节中,还是理论和面试占据了主要地位。

和肖风相比,在广东汕头某医院骨科医生王兰的副高晋升之路就颇多坎坷。据王兰介绍,她们医院对于门诊单元量的计算卡的很严,虽然同样是大数据采集,但是每个人的门诊量都会被一对一核对并签字确认。

王兰的其他条件都很符合,但独独门诊量单位不达标,即便是申诉也不行。在这个问题上,她所在医院的很多外科、骨科医生都栽了跟头。

还没吃螃蟹的医生们: 三甲、基层,各有各的难

门诊单元的要求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三甲医院的大科室主治,还是县里面的医院主治,似乎都各有各的难处。

在河南省某县里的一所肿瘤医院血液科工作的李梓豪对以后可能面临的门诊单元头疼不已,“我们县里面肿瘤病人不多,科室规模也很小。哪怕是算上只开药的便民门诊,一上午一共就六七个病人,这怎么也凑不到一个有效单位啊。

图源:图虫创意

三甲主治的苦涩,则更多来源于内部资源分配。某南方三甲专科医院的张新医生表示,自己所在的医院名声在外、专家如云,门诊每天都人满为患。但可惜的是,世界的喧闹与张新没有一点关联,她甚至有点想哭:“一个月我能排到一次门诊就不错了,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管住院病人。”

更让张新郁闷的是,门诊量单位是从聘期开始的日子进行计算的,但张新是入职不久的新主治,因为疫情聘书两年都没有下,“这是不是意味着我这两年白干活了?”

本就不富裕的一些小众科室更是雪上加霜。某精神病医院的主治医生蔡风大倒苦水:因为轻症患者往往会被综合医院或社区医院分流掉,精神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往往都病情颇重。相对应的,精神专科医院的患者往往数量稀少。

此外,精神科医院的问诊和其他科室是不同的,往往需要医生要和病人详细交流,初诊的问诊时间有时候甚至能达到一个小时以上,在积累门诊单元上具有很大的劣势,“我认为这对好好看病的医生很不友好。”

李梓豪开玩笑道,“以前都说医学科室隔行如隔山,我一个肿瘤血液科的去眼科办公室溜达,可能连病历都看不太懂。现在好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话题——嗨,你今儿门诊单元达标了吗?”

门诊单元时代,医院话语权可能越来越高

江苏省某地市医院副院长高原透露,门诊单元是由诊疗系统里面的大数据计算得出。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虽然门诊单元是全国统一的,但是每个医院的诊疗系统却不是一个模版里刻出来的。

也因此,在门诊单元的考核形式以及具体算法上,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特色。而医生本身的门诊次数就是由医院统筹安排的,“这意味着在医生寻求职称晋升时,至少在门诊数量考核这一环节,医院对于医生职称晋升的话语权要比以前大很多。”

“或者说的更精准一点,可能是大三甲医院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多。”卫生管理学研究员熊飞表示,改革之后的大三甲医院可以通过地方联合、建立分院等形式对自己的主治医师进行分流,创造更多门诊机会

据他所知,南方某省三甲医院在计算门诊量时会纳入该医院对于地方分院、合作基层医院的帮扶问诊、义务问诊和便民问诊等工作量。然而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医生想要提高自己门诊量的措施可能相对匮乏。

当医院的话语权加重,另一重医生的顾虑不自主地浮出水面:能否真正公平地寻求自己的职称晋升?

李梓豪医生有些困惑,“在职称晋升这条路上,学历是我自己读的,论文是我自己写的,理论知识是我自己背的,面试病历是我自己攒的,但是唯独这门诊单元,却不是我自己说了算的。”

文中刘元、李晴扬、秦明、肖风、王兰、李梓豪、张新、蔡风、高原、熊飞均系化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