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玩乐 /
  3. 这种量产的古镇 考虑旅游时不去也罢 /

这种量产的古镇 考虑旅游时不去也罢

没有去过古镇的旅游似乎都是不“完整”的。

在古屋、古桥及古道等堆叠出的古韵之外,如今,许多古镇还用另一种景象霸占着人们的眼球:

来自天南地北的美食小吃街、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和当地特产,还有每当夜晚来临后闪起的艳丽的灯光。

古镇“杀疯”了。它已经“通货膨胀”到,一些地方不惜大费周章硬造一个假古镇出来,而一切的背后都是生意经。

古镇的火爆,也改变了我们在互联网及现实中观看它的方式。无数攻略里,人们用美化的滤镜堆叠出浪漫化的景观,批量贩卖风花雪月、岁月静好的生活想象。

当文化愈发有消费化的倾向,当我们被裹挟其中,精致扁平的单一审美,却捆绑住了每个人的生活。

当网红古镇成为生意经

“中国有2000多座已开发或者正在开发的古镇,但让人记住的不超过8座。”

中国古城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林鹏的这句话,戳破了多少古镇繁华表象内里的泡沫。在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古镇里,游客们走马观花,只记得机械式地打卡,在古旧的城门下、古墙上,人挤人的地方,摆个pose拍个照了事。

以云南丽江为例,这里坐落着丽江、大研古城,束河、白沙古镇。2022年,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58.6%,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67%。疫情管控放开后的人流量更是恐怖。

大研古城,人满为患。/图虫创意

人山人海早已成为了热门古镇的常态。

古镇也成为了旅游经济重要的一环。当不少人将游览古镇视为出门标配时,不少人却开始诟病它过度商业化,反而绕着走,寻找更清静、小众的地方。

古镇走进大众视野,可追溯至1978年。那年,画家杨明义到古镇周庄创作了《水乡节日》。在这幅水墨画中,出现了周庄双桥,280余人站在桥上,或是船上,身后是白墙黑瓦的房屋,河流淌过水乡。

《水乡的节日》/杨明义

这段轶事让杨明义成为了“发现周庄第一人”。《水乡节日》描绘的景象与氛围,也给人们“种植”了古镇桃花源式的想象。

正如杨明义自己曾说的:“我画中的江南就是我心里的桃花源。不管风雨雪飘,四季变换,甚至大自然大时代变迁,人还是有灵魂地生活。”

接着,杨明义的好友陈逸飞和吴冠中也先后到周庄写生。陈逸飞也以周庄双桥为灵感创作了《故乡的回忆》。

这幅画后来被美国石油大亨买下,并在1985年送给了当时的总理邓小平。这给周庄再添上许多传奇色彩,声名远扬。

《故乡的回忆》/陈逸飞

周庄就这样成为了第一座走红的古镇。那几年,恰逢学者们开始关注古镇保护,呼吁“刀下留城”,以周庄为首的第一批古镇就这样进入了大众视野中。1989年,在经历了古建筑修复和旅游开发后,周庄正式开启了古镇经济的新篇章。

随后,江南的乌镇、云南的丽江古城、湖南的凤凰古城也逐渐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再加上给它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操作,古镇越来越红了。

千篇一律的古镇和失真的攻略

“当你在中国旅行,我想,没有什么比中国人对装饰拥有的热情更使你觉得有趣了。”

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在他的中国游记《在中国屏风上》里,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发现了此处的人对于装饰主义的热爱。

《在中国屏风上》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著, 唐建清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6

在这点上,古镇是集大成者。古屋、古桥、古道都以一种不同于现代建筑的繁复风格,吸引着人们前去一探究竟。

新的事物也成了一种装饰,甚至盖过了旧有的存在。

商业化浪潮下,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引入了大量流水线式的店铺和景观,甚至挤走了本土住民与建筑。

以丽江的大研和束河古镇为例,当地几乎已经找不到本土的纳西人,酒吧、纪念品商店与换了古建筑样貌的民宿、酒店扎堆。

灯红酒绿的景观取代了曾经车马慢的生活,资本最终还是覆盖了一切。

束河古镇中,沿河建筑几乎都为商店。/图虫创意

量产化古镇开始出现,林鹏那句“2000多座古镇”成为了现实。甚至有地方开始生造出一个古镇,以供城市里的人度假消遣。

北京古北水镇就是如此。

这座斥资45亿人民币打造的旅游景点,竟然在长城脚下,“搬”来了一座江南水乡式的“古镇”,贴上了明清时代式样的灰瓦砖墙。

不少人苦古镇久矣。失去了新奇和陌生化的体验后,酒托、高物价等乱象也让许多游客吐槽。

2017年,丽江的“宠物蚊子”新闻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一家客栈在接到客人反馈房间内有蚊子后,前台人员竟然说:“蚊子是我们养的宠物,熏死了要赔的。”

这样的话,请问店家自己不会觉得荒唐吗?/微博@环球时报

也有在商业化开发与修复之中取得平衡的古镇的存在。

当乌镇借助戏剧节愈发有知名度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大理的沙溪古镇在20年间中瑞两国政府的携手修复下仍保有古韵,以及小桥流水人家式的生活图景。

不可避免的是,古镇攻略也越来越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堆满了相似的图片与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攻略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广告,尤其是在以自发性生产内容为主流的web2.0社交媒体时代,它们更是带着某种宣传性质。

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曾在其著作《观看之道》中指出,广告建议人们以购买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借着消费这一行为,他可以成为广告中那光鲜美好的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