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连放4天,为什么复活节在香港这么重要? /

连放4天,为什么复活节在香港这么重要?

今天是香港(专题)的复活节假期,疫情前香港最喜欢的假期就是复活节,因为长,有3、4天,可以趁机出去旅行。

过去3年,因为疫情大家不能外游,今年香港人终于可以出去浪了!

香港机场(图:网络)

每年一到4月,就会有一些内地的朋友好奇,为什么香港要过复活节?

没错,香港不只过复活节,还过圣诞节,而这些节日都和英国有关。

香港为什么要过复活节?

香港假期的特点是多和短,一般只有1天假期,像清明节1天,端午节1天,但只有三个节日比较长,就是春节、复活节和圣诞节。

春节可以放3天,初一至初三,复活节一般可以放4天,圣诞节在香港的分量不输春节,平安夜还可以提前下班。

香港的春节(图:澎湃新闻)

而其中复活节和圣诞节都是因为英国而来的。

大家也都知道,复活节和圣诞节都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也是英国人的节日。

很久以前的香港,是外国人过外国人的节日,华人(专题)过华人的节日,当时外国人的节日就是元旦、复活节、圣诞节,还有英皇寿辰,而华人的假日就是春节和冬至。

香港复活节(图:中新网)

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全都不放假。

大概到了80年代,香港才把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加进法定假期,变成了华人的节日也过,外国人的节日也过。

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才删掉了英女皇寿辰,加上国庆节和香港回归纪念日,后来还加上了劳动节和佛诞节。

香港回归(图:网络)

可能是因为香港的基督教徒很多,圣诞节和复活节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而且因为圣诞节是香港的打折季,复活节是难得的小长假,所以对香港人来说,这两个节日很重要。

但最近几年,很多内地网友都很疑惑,为什么香港回归这么多年了,还在过洋节?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比较现实,有假放难道不好吗?

其实不只是假期,香港很多东西都是英国延续下来的。

香港的法律体系

就从香港法律这一块来说吧,香港的司法体系也是借鉴了英国的普通法。

有些法规可能也是从英国来的。

比如,公共场合不能醉酒。

这一条法例追根溯源,可能要算到英国人头上!

不能醉酒是港英政府时期定下的法律,而且英国也有类似奇葩法律。

而且现在香港的法律条文当中竟然还有“女皇陛下”!

圈妹在这里选两个例子:

背叛女皇陛下

(图:电子版香港法例)

袭击女皇陛下

(图:电子版香港法例)

不只是女皇陛下,还有皇室、国务大臣……这些词汇到现在都没有删。

而且香港的法庭和英国的法庭也很像。

电影《毒舌大状》,大家看了吗?

《毒舌大状》海报(图:HK01)

直到现在,香港的法官还在戴假发穿黑袍

戴假发穿黑袍是英国法律的传统,香港也受到影响。

(图:纽约(专题)时报中文网)

这些都属于“软件”层面,还有一些“硬件”上的东西。

最明显的就是地名!

随处可见的维多利亚

香港不少街道是以英国皇室贵族或是总督的名字来命名的。

光是以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命名的街道就有八条之多,更不用说英皇、王子和公主们了。

(图:维基百科)

像是皇后大道、砵甸乍街(香港第一任总督)……

还有位于中环半山的麦当劳道,西起花园道,东接坚尼地道。它是以第六任港督麦当劳爵士(Sir Richard Graves Macdonnell)的名命名。

麦当劳道路标(图:网络)

还有大家想不到的呈祥道。

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满脑子的龙凤呈祥:

(图:网络)

其实这条路是以第二十四任港督戴麟趾爵士(Sir David Clive Crosbie Trench)命名,只不过取自吉祥语“麟趾呈祥”

(图:网络)

还有鼎鼎大名的麦理浩径,就是源于港督麦理浩。

麦理浩径(图:每日头条)

除了街道,还有地名。

比如维多利亚公园:

维多利亚(图:维基百科)

而且香港很多建筑也保留了明显的英伦风格。

这些西式建筑都是古迹

这是前北区理民府,这排红砖墙是不是很有英伦风。

前北区理民府(图:新假期)

电视剧《义海豪情》都是在这里拍的。

《义海豪情》(图:网络)

说到香港西式建筑,最经典的还是香港大学的大学堂,100多年历史了,香港仅存的城堡建筑。

香港大学大学堂(图:新假期)

还有旧油麻地警署,TVB里的熟客。

这个警署也有100多年历史了,典型的爱德华时代风格建筑。

油麻地警署(图:维基百科)

还有邮筒。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过这样的邮筒:

还有这样的:

铸有君主标记的邮筒 (图:网络)

这种铸有君主标记的邮筒现在只有59个,下面的标记的作用是表示建立这个邮筒时的在位君主

上图中“E”是Elizabeth,“II”是二世,而“G”是George 。“R”则是拉丁文“Rex” (皇帝)或 “Regina” (女皇)的缩写。因此这两个邮筒上的“EIIR”是指英女皇伊利莎白二世,而“GR”是指英皇乔治。

这批邮筒有些已使用超过百年,可以算文物级别。

(图:长春社)

甚至有不少年轻人专门去寻找这些邮筒拍照打卡。

当然香港不只有英国留下来的东西,也有仿唐式园林:

志莲净苑(图:维基百科)

不只有皇后大道,也有长沙街、上海街:

上海街(图:网络)

香港一直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这就是香港的特色与魅力。

最后来问问,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