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95后从国企辞职与妻收废品" 报道翻车 /

"95后从国企辞职与妻收废品" 官媒报道又翻车!

难以置信,这一次媒体再次翻车,这样的鸡汤层出不穷,甚至刚开始虚构剧情,令人匪夷所思。

最近,一则95后男生从国企辞职与妻子一起收废品的鸡汤报道,引发舆论热议,迅速占据了热搜。

报道中称,一对95后年轻夫妻辞去了原有的国企工作,回乡收废品。当事人宋女士称,自己此前在私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而丈夫是在国企工作。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奔波,没有办法照顾家庭。因此,两人讨论之后,相约辞职返乡开办了废品收购站。

宋女士还提到,自己的母亲反对他们的决定,然而毕竟作为大学生,出来收废品不是体面的工作,但是他们觉得收废品比较轻松,不用考虑职场上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今他们的废品收购站属于起步阶段,能够收到村里及周边地区的多数废品。未来他们夫妻计划扩大规模,做大做强。

很多网友纷纷认为,此前关于孔乙己脱下长衫,那是被迫无奈放低身段,通过自己双手的劳动去生活,去创造财富,这样的行为值得理解,也应该予以支持。

可现如今这样的报道却感觉在强行输入正能量以及灌鸡汤,这又令人匪夷所思。按理来说,男生从国企主动辞职和妻子一起收废品,这令人怀疑事件的真实性。

然而,面对大家的质疑声,此新闻的记者随后突然消失,对此事不予回应。

对此,很多网友纷纷认为,事出反常必有因。

果不其然,如今当事人出来回应,这名95后男生表示,自己选择收废品是迫于无奈,暂时不得已选择这样的行业,而且这名男生还表示,自己也不确定自己未来方向在哪里,目前也很迷茫。

对于媒体的报道中却堂而皇之称他们是主动选择辞职选择收废品,并计划以后扩大收废品的规模。当事人也予以否认。

他表示,现在是全家人一起做的废品收购站,并不是报道中所称的他们两夫妻一起做而已。此前,他是因为在社交平台上记录自己的生活,随后就有记者联系他,而他当时甚至不知道是哪家的记者,还跟记者说过可以采访,但是不可以发视频。

然而,现如今这名记者不仅发了视频,而且还私自用了他们的照片。

现在,当事人自己都觉得非常离谱,同时也感觉到义愤填膺,莫名其妙的自己就被人上了新闻,觉得个人权益遭到侵犯。他还表示,现在无论自己如何也联系不上那名记者了。

他们现在表示要追究这名记者的法律责任,同时他也希望大家不要被盲目引导,好好工作,一定要自己的分析判断。

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报道,其初衷和出发点或许是好的,其目的是想让大家不要好高骛远,实事求是,看清现实。但是,作为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其报道必须保证最基础的真实性,如果说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那么这又如何能够传播正能量呢?长久下去,又让人如何能够信服呢?

相关评论:又翻车了,主流媒体的鸡汤竟然是虚构的,遭当事人打脸,公信力呢

代表权威的媒体近期竟然屡屡翻车!

主流媒体作为舆论的引导者和社会的监督者,应该以客观、公平、公正的态度反映真实的民生百度,社会现象。但近期官媒翻车事件却屡见不鲜。

前段时间,央视的“孔乙己文学”,苦口婆心的劝年轻人一定要学会“脱下孔乙己的长衫”,遭广大网友群嘲。拿着高薪,工作稳定,坐着办公室的编辑们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怎么可能理解普通大学生苦苦找寻工作的难处呢?

孔乙己事件刚发酵完,媒体又一次翻车了,这次的原因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匪夷所思,媒体竟然虚构出一起励志的心灵鸡汤。

事情起因:

近日,一条#95后男生国企辞职和妻子收废品# 的话题直冲热搜。事件的主人公是一对95后的年轻小夫妻,辞去了在外人看来十分羡慕的国企工作,返乡创业,回收废品。

报道特意强调: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收废品,不再心累。

此事一出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一些人认为,大学生(孔乙己)能够脱下长衫,踏实地通过勤劳的双手去致富,应该支持他们的选择,更应该成为学习的榜样。

神级大反转:

当网友们还在热火朝天的讨论着媒体辛辛苦苦熬的鸡汤时,就遭到了当事人的辟谣,反转来的如此之快,脸被打的啪啪响。

当事人声称,自己不是主动选择去收废品的,只是是迫不得已暂时选择这个行业,并且还是和家人一起做的,后期也不能确定自己的工作方向。他只是在小红书上随手记录了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想到最后却被拿出来这样宣传。

更令人气愤的,当事人还表示报道是在断章取义,没经过他本人同意就发出去了,完全不尊重人。他明确告诉过记者不能把视频放到网络上,但是记者却没有信守诺言,不仅拍下了小夫妻的视频和照片,而且曲解他们的意思,将带着自己臆想的新闻发布到网上,歪曲了事实。

媒体嘛,流量效果和舆论效果自然很重要,但是这种编造事情,强行树立正能量灌鸡汤,博眼球的行为可就是突破底线,没有节操了。

同时,当事人还希望大家不要被盲目引导,好好工作,不要随便辞职创业,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知道其中的辛苦。父母辛苦供养我们读书,也不是为了让我们脱下长衫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媒体们放弃节操制造这些新闻,无非就是想劝说大家“脱下长衫”。谁知道到头来竟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笑话。

陈志龙因在网上造谣加班问题,三天后就被刑拘,那这种媒体造谣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

现在经济和就业形势是很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这也不是媒体鼓吹大家进行创业的理由的。

不是网友们喜欢挑刺,刁钻,而是这些所谓的主流媒体根本就没有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有点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了。媒体人不了解广大群众的真实诉求,一昧地去给大家灌输心灵鸡汤,甚至不惜制造鸡汤,往往只会弄巧成拙,不被人民群众所接受。

不能只看到百分之一成功例子,就一味鼓吹,反而对百分之九十九失败的例子视而不见。

好高骛远,没有立足实际,群众自然不再相信官媒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官媒的频频翻车导致的公信力下滑,越来越没人相信,这点需要广大的媒体人好好反省,不要一味的掩耳盗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