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司马相如“凤求凰” 背后的残酷真相 /

司马相如“凤求凰” 背后的残酷真相

司马相如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子,想纳妾,就给妻子卓文君写了一书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看着这个书简,马上明白了丈夫的意思,含泪挥笔回了一首,司马相如看过后,从此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我们之前聊过历史上的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尽管她才情出众,有着不输男子的家国情怀,可仍然难逃成为联姻工具的命运。

历史漫漫长河中不知有多少红袖馨香,都被时间淹没的了无痕迹,如今能被我们看到的女性,还能对其名字了解一二的,不过是恒河沙数中的一角。

她们有才情,她们有样貌,她们有流传于世的文字,但她们似乎永远难逃情爱二字。

似乎,女人这一辈子无论经纶满腹,还是貌美天仙,终归要回归家庭,沦为男子的背景板。而卓文君为这种结局打开了一种局面,正如王闿运所说:“史公欲为古今女子开一奇局,使皆能自拔耳。”

也就是说卓文君的故事并不算多么传奇,但之所以载入史册,司马意是为女子自主择婿开一先河。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这对才子佳人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但同时也有人质疑一代才女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司马相如到底是不是一个良人。

因为司马相如认识卓文君的时候,一穷二白,家徒四壁,除了长得好看一点,可以说在当时一无是处。

司马相如算是早期的“吃软饭”,凤凰男,结果娶了卓文君,发迹之后,他竟然还想纳妾,要走普通男人都要走的路。

那么,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局如何,又经历了什么呢?

卓文君是才貌双全的女子,史书中记载其眉如远山黛,脸际胜芙蓉。她的家庭也很优渥,出身在商贾之家。

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四川临邛当地的巨富,其祖辈早些年在赵国邯郸开矿炼铁,是著名的钢铁大王。

后来,秦始皇要一统江山,就把赵国灭了,赵国营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卓家就迁址来都了四川临邛。

但因为过去积累的人脉和丰富的开矿经验,到了卓王孙这一代依旧是干老本行,并且傍上了一个大金主。

当时朝廷里有个备受宠爱的大臣叫邓通,就是长得姿色秀美,又擅长花言巧语,汉文帝当时对邓通十分宠溺,近乎要星星不给月亮的。后来,有个著名的面相师说邓通将来有可能会饿死。

汉文帝嘿嘿一笑,活在自己庇佑之下怎么能让人饿死呢,于是汉文帝大笔一挥,允许邓通自己开矿铸钱。你自己想花多少自己造多少,所以后人也常用“邓通之财”比喻家财万贯。

一个有权利,一个有技术,于是卓王孙就和邓通联手,官商结合,最后富甲一方。

虽然说邓通后来落魄了,果然被新皇帝给饿死,但卓王孙只是一个合伙人并没有被牵连,继续他的矿山事业。

卓文君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衣食无忧,无论是才学还是眼界都优于同龄人。

但是,话又说回来,无论是你什么样的女人,在古代基本都是附属品,尤其是商贾之家,或者达官贵胄,更是对女儿寄托了整个家族的希望,要么送进宫去攀权富贵,要么是和商业版图上的伙伴联姻,强强联手。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卓文君刚结婚就做了寡妇。

卓王孙必然是在门当户对上下了大功夫,却没有对未来的女婿身体健康做了解。卓文君过门后,半死不活的丈夫就咽气了。

婆家也没有强留她守寡,她就回到了娘家。这时候司马相如就闪亮登场了。

司马相如也是才貌俱佳的大才子,但当时的社会环境,一个男子光有才学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会写点辞藻华丽的诗既不能退敌,又不能讨好上层,于是司马相如过的穷困潦倒。

他来到四川临邛,恰好和当地的县令走的很近。县令慕名,对他还是很敬重的。司马相如也就摆摆文人学者的谱,更让县令觉得大才子高不可攀了,态度越发谦卑。

这一天,卓王孙要在家里宴客,县令自然是座上宾。但大企业家的宴席,要是能有个大文豪在,必然是长脸面的事,因此在县令的引荐下,司马相如也受邀在列。

但司马相如“耍大牌”,三请四请的才去,在席面上大出风头。酒过三巡,县令就让司马相如弹个琴,赋个诗什么的,司马相如也不客气,就叹了一曲《凤求凰》。

当时人人都知道卓王孙家有个待嫁的才女,司马相如此番前去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抚琴一曲,唱着“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卓文君偷偷躲在屏风后观察,见司马相如一表人才,忍不住动了心。

与此同时,司马相如用他本就不富裕的钱袋子贿赂了卓文君的丫鬟,两个人通过丫鬟暗通款曲,互诉衷肠,也就是这一个晚上,卓文君就下定了主意要随司马相如而去。

这段感情甚至都没来得及过夜,卓文君就脑子一热私奔了。

卓王孙听说女儿跟着一个穷鬼跑了,怒不可遏,要跟卓文君断绝关系,一分钱都不给她。卓文君看着家徒四壁空空如也的司马相如的家,估计当时心也是一凉,但她并不嫌贫爱富,认为有情饮水饱,愿意陪着司马相如吃苦。

在卓文君的劝说下,司马相如和她开了一家小酒馆,夫妻忙里忙外的日子过的也算和乐。卓王孙见女儿抛头露面觉得丢了人,这才给他们两个人拨了不少仆人和财产,让二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后来,司马相如遇到了汉武帝刘彻。他曾经写过的一篇《子虚赋》征服了皇帝,因此得到了见面的机会。为了逢迎皇帝,司马相如又作了一手《上林赋》,恢弘壮丽,盛世之风。

于是,他开始凭借才学平步青云。

卓王孙看见女婿衣锦还乡了,也开始主动上门巴结,还赠给了他们夫妻不少财产,让卓文君和她的兄弟们得到的份额相等。

但此时卓文君也不太在乎这些东西,因为,很快她就迎来了和丈夫的新冲突。

司马相如动了纳妾的念头,并且对卓文君也开始冷落了。卓文君为了劝说丈夫回头,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白头吟》。

卓文君是在以退为进,写着“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却实际上重在“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希望司马相如知道她和妾必然不可共存。

当然,关于这段经历民间还有传说,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言外之意就是无情意。

只有13个字的书信这一排数字唯独没有“亿”,这就意味着司马相如对卓文君“无意”,想要断绝二人的关系了。

卓文君悲伤不已,她也给司马相如写了一首数字诗《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不过怨郎诗有人认为不符合卓文君的文风,所以真假勿论。

但一首《白头吟》足够劝司马相如回头是岸,从此夫妻俩相濡以沫,携手度过了后半生。

后来司马相如得了消渴症,他还认为是因为自己和卓文君情爱过多导致的,因此写了篇《美人赋》,想提醒自己自诫。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