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性骚扰与“性”有关,但远不止“性”... /

性骚扰与“性”有关,但远不止“性”...

知名编剧史航的性骚扰风波,越演越烈。几天之内,在网上指控史航性骚扰的人,已经达到两位数,其中五人发布联合声明,要求史航公开道歉。在史航否认性骚扰后,5月3日,其中一名受害者“小默”在微博上发出自述长文,再度引发舆论热议。

小默在微博上的发文

这一轮事件,也让性骚扰这个概念再次走入公众视野。

“因为你太好看了,所以才骚扰你”

性骚扰的发生究竟源于什么,答案还未统一,它可能与权力有关,与社会规范有关,但它很少源自于错位的性欲与调情。

一些社会文化理论将性骚扰视为寻求或维持权力的一种工具,这一类性骚扰经常发生于职场环境内。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主持人科莫(Chris Cuomo)被指控性骚扰女上司

担任小职员的女性和担任主管经理职位的女性,谁更容易受到性骚扰?答案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有研究显示,相比较普通女职员,身居管理层的女性感知到来自男性主管、同事或客户的骚扰行为更多

“你就算当了经理又怎么样呢?你依然是个女的,我照样可以冒犯你,挑衅你的权威。”

对女性管理者的隐秘不满、挑战权威的快感,成为了性骚扰的催化剂。

现实生活中,更能引发舆论关注的则是“自上而下”的权势性骚扰:老板对下属、导师对学生等。

这类性骚扰更是由权力驱动,施暴者将受害者的自尊边界刺破,享受其被迫服从的过程,迷醉于受害者表现出的屈辱和妥协。

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爆炸新闻》,董事长要求女下属脱掉衣服前这样说

还有性骚扰与社会规范有关:有研究显示,性少数群体中的女性比异性恋女性更容易受到性骚扰,这正是迷恋社会规范的人在惩罚不符合传统性别规范的成员。

性骚扰关乎权力,关乎社会规范,当一个人想让对方屈从,想惩戒对方与主流相悖的气质,这与“性欲”的关联已经很小了

“你也太敏感了吧,这都算性骚扰?”

性骚扰并非小概率事件。

根据调查样本与问卷方式的不同,性骚扰发生率也有很大差别。多方数据中,较为保守的是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2013年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仅计算了职场与学校中经历的性胁迫/性触摸,女性报告曾有过此类经历的人比例也达到了 15%

与居高不下的发生率相对应的,是极低的举报率。性骚扰经历往往会伤害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现实生活,但很多都不为公众所知。

贞节牌坊是古代用于表彰妇女的产物,其中一类表彰对象便是面对性骚扰或者性侵选择“一死以证清白”的女性

2016年,一项美国的研究数据显示,遭受性骚扰的女性中只有6.4%采取了正式的举报或诉讼方式

举报率低的原因有很多,觉得骚扰者不会被惩罚、害怕被报复、害怕被更多人知道等等。

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类别的性骚扰非常隐秘,受害者虽然感到了不舒服,但是又害怕被说“你想太多了,真是小题大做”,于是选择哑忍。

这一类性骚扰不涉及身体触碰,不涉及污言秽语,性骚扰领域专家菲茨杰拉德(Louise Fitzgerald)将其命名为性别骚扰(gender harassment)。

它与不受欢迎的性关注(unwanted sexual attention,比如盯住别人的臀部等)和性胁迫(sexual coercion,比如用权势或武力威胁别人产生与性有关的互动)被看做是性骚扰的三种常见类型。

性别骚扰指的是通过评论、笑话、手势等对某一性别群体成员的侮辱,它的核心并不是“性行为”,而是基于性别的贬低(put-down),例如在公共场合说某人“胸大无脑”,在讨论问题时说别人“头发长见识短”等。

在所有性骚扰类型中,性别骚扰看上去似乎是杀伤力最小的一种,但很多研究显示,性别骚扰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性胁迫不相上下

遭受性别骚扰的女性在心理健康、工作绩效以及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均会受到长期的负面影响,且这种影响可能更为隐秘。

比如,女孩大部分都经历过在青春期被讨论胸大胸小,或者听到别人对其他女性胸型的讨论,这种经历会让她们对自身性别特点感到羞耻甚至厌恶

男性同样会遭受到性别骚扰,例如崇尚“支配性男性气质”的社会,会纵容成员骚扰表现出女性特质的男性,成员会指责受害男性过于胆小、敏感、柔软等,这种骚扰的目的同样是贬低或侮辱,用以惩罚不符合性别规范的行为。

很多学者认为,性别骚扰营造了一种社会氛围,让身处其中的成员习惯于性别权力等级。久而久之,它会变成滋生其他类型性骚扰乃至性侵的温床。

直接的性骚扰只是冰山一角 | giphy

如果我们将性骚扰局限在“性”上,那么讨论和思考的方向就会非常窄

例如去讨论女性着装是否适当,其实就是在假设,是某些着装引起了男性的性欲,进而引发了性骚扰,从这个角度很容易走向规范女性,男女分离的保守窠臼。

如果我们能明白,让人不适的性骚扰与“性”有关,但远不止“性”,而是关乎平等,关乎尊重,那么我们的视角或许会更加开阔,更加接近问题的本质。

“一个没有性骚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性骚扰是全世界共通的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自2018年开始就主持了多次关于性骚扰的会议以探讨防止性骚扰的方法。

我国也在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专题)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明确了性骚扰构成要件,并规定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2019年,王某某在地铁性骚扰乘客,被以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此案入刑,填补了性骚扰领域刑事打击的空白

总的来说,除了行政手段,我们还可以尝试这些方式减少性骚扰:

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性教育

中国台湾(专题)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时期是建立两性认知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获悉正确的性常识和生理知识会减少性骚扰行为的产生。

开展公众宣传培训

这种公众宣传的意义有三方面:

一是减少可能的犯罪者——有研究显示,了解以往案件中性骚扰受害者的痛苦会显著降低男性的性骚扰可能性。

二是减少沉默者——研究者古德温表示,旁观者干预培训可以帮助参会者在目睹性骚扰事件发生的时候,以非对抗的方式站出来、采取行动和制止伤害。

三是帮助人们认识什么是性骚扰,学习如何应对。

创建多元化、包容和尊重的环境

有研究显示,在某些特定环境中性骚扰更容易发生——组织权力结构森严、下级的升迁依赖于更高级别权力的许诺、权力高度集中于极少数人等。

所以,可以设置权力分散机制,建立合理的举报途径,保护受害人隐私的同时,提高申诉的透明度。

我国台湾地区颁布的《性别工作平等法》、《性骚扰防治法》、《性别平等教育法》,旨在创建多元、包容、平等和尊重的性别环境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我们对于性骚扰的感知非常主观,并且我们对这一类案件的受害者会有预期,对于不符合这一预期的非典型女性的指控则会质疑。

但事实是,性骚扰的高发生率正说明了受害者是绝大多数普通的女性

我们可以尝试从舆论上为真正的受害者提供足够的空间,而不是用“你长得那么安全,谁会性骚扰你啊”、“等一个反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等言论来将受害者推入沉默之地。

《202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距离全世界实现性别平等还需要132年,这其中还有非常多值得讨论的话题。

每一起与性骚扰有关的公共事件爆发,都是一个建立共识和良好规范的机会。

而那些将女性视为客体的性骚扰者,终将不得不意识到,世界变了,女性变了。

“你以为来日,还是你的时代吗?”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