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曾国藩为什么说“英法有德于我”? /

火烧圆明园后,曾国藩为什么说“英法有德于我”?

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极富屈辱性的历史事件,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后,占据圆明园,疯狂抢掠后,这座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被付之一炬。

火烧圆明园事件后,全世界都对英法联军的暴行嗤之以鼻,就连法国本土文豪雨果都写下了这样的愤慨语句:“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指圆明园),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火烧圆明园)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却在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

曾国藩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英法联军在咸丰十年攻占北京时,并未毁坏清朝的宗庙社稷,没有侮辱爱新觉罗列祖列宗,现在又在上海、宁波等地帮我剿灭太平天国贼匪,这两件事都是有德于我。我们中国人不应该忘了大的恩情而计较小的怨恨。

京城都被人家攻占了,行宫都被人家烧毁了,国宝都被人家抢劫一空了,曾国藩竟然还大言不惭高呼“英法有德于我”,这实在令人费解。

(曾国藩)

诚然,曾国藩说出此番话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时间是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当时,一方面,曾国藩正带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另一方面,曾国藩同时在主推洋务运动。

前方战事紧急,曾国藩急需洋人军队的鼎力相助,所以一心求胜的曾国藩,对助他剿匪的英法联军感恩戴德,而完全置新仇旧恨和民族大义于不顾。

另外,由于曾国藩负责主持洋务运动,所以必须摒弃前嫌,向洋人学习,与洋人合作,而英法列强无疑就是洋人中的中流砥柱,他既需要英法的技术,又需要英法的设备,更需要英法的支持。

综上,曾国藩在火烧圆明园后,竟然说出“英法有德于我”这样的不当言论,确实是有其特殊原因的。但是,曾国藩如此“高屋建瓴”,还是引起了后世的普遍诟病甚至是唾骂。

(圆明园断壁残垣)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国藩被誉为“最后的理学家”乃至于“中华千古第一完人”,近代以来,曾国藩更是广受追捧,成为上至总统将军,下至黎民百姓的共同偶像。但是,曾国藩真的如传说中那般完美无瑕吗?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否有些过高了呢?

其实,曾国藩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他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胆小怕事谄媚洋人,也被贴上了“曾剃头”、“刽子手”、“卖国贼”等标签。笔者认为,这些骂名或许有些过重,但至少,他在民族大义上确实有亏。

(曾国藩)

首先,曾国藩作为汉臣,却帮助满清政权屠杀汉人,这一点的确是无法洗白的。另外,无论是在天津教案中,还是在火烧圆明园后,曾国藩也确实有谄媚洋人之嫌。

在曾国藩看来,镇压农民起义事大,国家被外国欺辱事小,安内远比攘外来得更重要,因为,太平天国企图颠覆大清政权,而洋人只不过是来抢点东西。

也有历史爱好者认为,其实曾国藩的思想境界很狭隘,他忠于的只是清廷,而非中国,他只想立下战功,赢得至高无上的生前身后名,而根本不顾所谓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危亡。

(圆明园复原图)

笔者认为,以上对曾国藩的这些非议,确实并非空穴来风。但是,我们在批评曾国藩的同时,也应该把他所处的历史背景考虑进去。曾国藩自幼接受的就是忠君爱国的儒家教育,他自始至终都不把清廷当成外族统治者,所以甘愿做清朝的贤臣良将。而对于洋人,当时的中国人又普遍缺乏起码的认识,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威胁。

当然,笔者并无意给曾国藩辩白,只是想回到历史背景下去评价历史人物。笔者认为,曾国藩既不是什么完人,也算不上什么奸佞,只是,他的思想境界确实不高,眼光也确实狭隘了些。

那么,各位读者对曾国藩又是怎么看待的呢?您认为后人对他是否赞誉过盛了呢?欢迎留言讨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