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纽时作家袁莉:本土媒体噤声又缺外媒 /

纽时作家袁莉:中国本土媒体噤声又缺外媒

纽约时报亚洲科技专栏作家袁莉。(中央社)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袁莉今天表示,中国在本土媒体普遍噤声及外媒缺少人手下,愈来愈像一个“黑箱”,外界难以了解中国决策,而中国决策者也面临资讯不透明,这对世界及中国都不是好事。

2023亚洲新闻专业论坛“在黑暗的时代中寻找真相”座谈会中,纽时亚洲科技专栏作家袁莉表示,中国媒体从来都是受审查制度管制,新闻审查这把剑随时砍下。不过,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也出现过“所谓的黄金时代”。

她说,当时党报开始自己办报,如“南方都市报”及“财新”杂志等,靠读者订阅及广告商投放广告,形成市场化媒体。

但自2012年习近平(专题)成为中共领导人后,言论及新闻自由成为他首先打击的目标之一,由“七不讲”到“党媒姓党”,不允许言论自由。

袁莉说,外国媒体对中国报导的力量被大大削弱。2020年作为对美国政府限制中国驻美记者签证措施的回应,中国驱逐了纽约时报等大多数美籍记者。而包括她自己在内的一些驻香港(专题)外媒记者,也因工作签证问题被迫离开。

她表示,此外,随着中国人工审查愈来愈强大,社交媒体愈来愈难听到真实的声音。

袁莉表示,中国媒体普遍噤声,外媒缺少人手,要获取资讯愈来愈困难,这使中国愈来愈像一个“黑箱”,外界对中国的决策缺少详实可靠的证据,即使中国国内的决策者也面临资讯不透明,难以对社会和企业运作做出长期决策,对世界及对中国也不是好事。

不过,袁莉说,在这个黑暗时代仍有很多人继续发光,如中国前调查记者江雪写的“长安十日”,记录了2022年初西安封城的情况,广为流传,文章后面有成千上万条留言。可惜,江雪也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曾驻点北京及重庆多年的风传媒副总主笔林庭瑶表示,中国记者过去写文章可以擦边球,只要不踩到红线便可。但进入习近平时代,中国满布红色宣传语言,容不下异议和杂音。

林庭瑶表示,习近平在中共20大政治报告讲91次“安全”,习近平主政下的中国,对外部环境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对境外媒体特别提防和小心翼翼。

他说,再加上在美中交恶及两岸关系进入冰河期的大背景下,以及市场因素考量,两岸媒体都大幅缩减驻点规模。

不过,美中媒体战下的台湾记者仍有自主性,写了不少优秀作品。台湾媒体仍是中国媒体人最好的华文开放平台,不少离开了中国的媒体人在台湾媒体投书,评论中国时政。

林庭瑶认为,在当下中国的新闻黑暗时代,台湾应好好“接住”中国媒体人。

论坛也讨论到目前香港新闻自由状况,前苹果日报记者梁嘉丽与来自香港的传媒工作者成立网媒“光传媒”,以台湾为基地。

梁嘉丽表示,很多人指在海外或香港成立自媒体的人是“疯子”,“像掉进了黑洞”,不过,她仍希望在能力之内报导真相。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