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传播官员的性丑闻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吗? /

传播官员的性丑闻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吗?

不断有官员的性丑闻曝光。大家还记得吗,一月,成都市纪委刚通报成华副区长陈某与该区一级调研员杨某某大尺度色聊一事的调查结果,江苏淮安韦副市长与扬州戴姓女副局长偷情的事又引爆网络。

成都市纪委经过调查认定陈副区长和杨调研员违反生活纪律,要按程序进行纪律处分并建议免职;江苏省纪委和扬州市委经过调查认定,淮安市政府副市长韦某和扬州市广陵区商务局副局长戴某存在生活作风问题,按程序追究两人纪律责任并建议免职。

这些官方通报证明,他们之间不是正当的男女关系,是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所以,民众围观他们是情理之中的事。

没有网民的围观和大面积的传播,纪委可能就不会介入,也不会对社会公布调查结果,这些行为不端的官员也就可能不会被处分处理,这些事就极可能被他们内部消化、不了了之。

现如今,稍微严肃一点的事情群众都没有什么发言权,也不敢妄议,只能对权力下半身的这点事情津津乐道了。

可是,即便是这点破事,也有人不想让大家议论,说什么官员也是人,也有隐私权,官员们的隐私权不容侵犯,说网民公布转播成都那位陈副区长和杨调研员的聊天内容、公布他们的照片等行为,侵犯了陈副区长和杨调研员的隐私权。

这些人急着替官老爷们解围,却没有对隐私权做稍微多一些的了解。他们不知道,官员们的隐私权与普通人的隐私权受保护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如果陈某和杨某某只是普通的老百姓,那么他们微信的聊天内容当然是隐私,任何人在网上发布那些内容都是侵犯他人隐私的违法行为。但他们是公务员,还是领导干部,他们要代替民众实施社会治理甚至是管理,他们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理应高于一般人,他们不能睡别人的老婆、不能偷别人家的汉子,在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前,他们不能越雷池半步。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杨涛早年曾作文普及常识:对于官员来说,由于其执行公务时行使的是国家公权力,而公权力本质是民众权利所让渡,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利益。因此,世界各国对于官员的隐私权的保护相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是有限制的,是最低限度的保护。民众对于官员的隐私可能涉及公共利益的,有充分的知情权。官员的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尽管说是个人隐私,但是因为涉及官员的品德,而官员的品德关系到民众能否放心将权力托付于该官员,关系到托付后官员能否公正地行使权力,官员的品德方面的隐私是涉及公共利益的,是要受限制的。因此,官员对于自身生活作风问题并不享有隐私权,官员所享有的隐私权仅限于个人生活中与公共利益无涉的事情。

看看,官员们自己都懂这些常识。

就事论事,再说成都陈副区长与杨调研员的事。他们都是公务员,而且都是具有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他们在上班时间不干工作不履行民众赋予他们的法定职责,他们聊的那些内容都是对纳税供养他们的民众的冒犯和背叛,根本不再属于个人私生活范畴的问题,而是严重侵犯公共利益的事。

他们背叛了赋权给他们并纳税养活他们的民众,民众当然有权知道背叛的细节和过程,也有权对他们的背叛行为进行道德谴责和法律层面的诘问。

江苏那种男副市长在已婚女副局长的婚房睡女副局长的事,其中权色交易、以色谋权的可能性极大,更加不是什么个人隐私,而是违法违纪的事,曝光他们的那些勾当非常有必要。

正是因为网络曝光了他们那些不堪入目的聊天,我们才能知道这对男女领导干部工作时间不务正业,这正是因为知道了他们工作时间男盗女娼的真相才能有力地谴责他们,并形成舆论压力迫使他们的上级处分他们。在媒体已经基本不监督官员的时候,网络对官员这种涉及公共利益的曝光就尤为重要,不仅能有效惩戒这些违法违纪的官员,也能极大地震慑其他蠢蠢欲动的官员。

别总是心疼官员、生怕官员们受一点点委屈,多替老百姓说说话。

不过,我们也要高度警惕当下网络对当事人个人隐私的过度披露,我们应当对那种挂牌游街式的羞辱说不,将当事人的其他个人隐私不加区别地肆意传播甚至恶意解读,都可能成为网暴。

另一个值得警惕的是,当下网络上潜伏了一大批心态扭曲了人,对长得好看的女性、穿戴打扮的稍微体面一点的女性肆意公开羞辱,这种不正常的网络羞辱得不到有效的社会制约,是当下这个社会整体不体面的缩影。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