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玩乐 /
  3. 河南发现古墓群 年代跨度近1600年 /

河南发现古墓群 年代跨度近1600年 绝美壁画现世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郑州航空港区基本建设考古勘探发掘时,发现了老庄师古墓群,共有22座墓葬。墓葬年代跨度近1600年,从东汉延续至明清时期,其中以宋金时期仿木建筑的砖雕壁画墓、清代壁画墓尤为精美。

为配合航空港区基建工程建设,2022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考古勘探发掘。今年3月,考古人员在该区域发现两座宋墓,随即开展抢救性发掘。截至目前,共发现东汉墓2座,宋墓12座,明清墓8座。

老庄师古墓群共有22座墓葬,墓葬年代跨度近1600年,从东汉延续至明清时期。(河南日报)

本次发现的宋墓群位于山岗东侧,由北向南分布12座,墓葬形制不一,主要为带阶梯墓道砖室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构成,墓门和墓室均有仿木砖雕结构。

墓室装饰内容极为丰富,墓壁饰有彩绘壁画,涉及花鸟、神兽、家具、武器和人物等。砖砌的仿木门窗,一桌两椅,桌上摆放杯盘、食盒、酒壶或茶壶;剪刀、熨斗、衣架、衣柜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墓室内布置生动再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折射当年宋代社会生活和墓葬风俗。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常宏杰介绍,本次发现的宋墓年代应分别为北宋早期、中期、晚期,个别墓葬甚至可晚至辽金时期。

常宏杰认为,这批宋墓并未发现任何可以说明墓主关系的记录和器物,但从整个墓地布局来看,这些墓葬位置相近,年代又前后相接,有明显的埋葬规律。

根据文献记载,当时河南地区流行昭穆葬(贯鱼葬),祖坟尊穴在前,父、叔昭穆穴于后,昭穴又在穆穴左下方,排列一如以条穿鱼。从墓葬排列顺序看,符合宋代家族墓葬排列规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樊温泉介绍,古人墓葬不仅选址讲究,而且从外到内的设计、布置,基本上模仿了现实中的房屋和宅院。河南考古以往发现过不少宋墓,但宋代家族墓葬很少见,尤其是处于北宋两京地区的宋代家族墓地更是极为少见。

不过,山岗中部的东汉和明清墓被盗扰严重,出土随葬品极少。其中一座明代砖室墓出土有墓志铭,刻有篆书“故将仕佐郎,崇藩怀安王府教授师公及原配张氏合葬墓志铭”。根据墓志内容和相关文献记载,考古人员认为该墓主人应为万历甲戌岁(1574年)进士师引昌,其历任修武县训导、平陆县教谕、怀安王府教授。

“故将仕佐郎,崇藩怀安王府教授师公及原配张氏合葬墓志铭”。(河南日报)

同时,考古人员发现一座非常精美的康熙三十二年间的砖券单室壁画墓。墓葬坐北朝南,壁面白灰打底,上绘彩色壁画,整体布置仿生前宅居。墓室北壁为墓主画像,幔帐下墓主正襟危坐于供桌前,身后置屏风,身披通体缠枝纹服,衣襟边描绘以金粉,头顶官帽,右手持凉扇,扇面草书若干行字,惜图像不清,两旁侍女高发髻,躬身双手托盘,东西两壁男仆单手圆盒。

南壁正中为墓门,两侧以墨线简单勾勒怒目锺馗,下部彩绘盆栽。东壁一角墨书纪年题记: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初八日。该墓葬规模不大,但整体色彩鲜艳明亮,人物栩栩如生,构图错落有致。

樊温泉介绍,据当地传说,墓主人为一名进士,这与壁画中墓主人头戴金顶帽相符。按照规定,七品(进士、举人、贡生)以下官员佩戴金顶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