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在中东“订单暴增” 热钱涌向独角兽企业 /

中国在中东“订单暴增” 热钱涌向独角兽企业

亲中共媒体香港01编辑:中东的市场和资金,中国的市场和技术,正在热情地双向奔赴。前脚沙特刚刚投了高合汽车400亿,后脚阿联酋又投了蔚来汽车近八十亿。两个石油大国,为什么纷纷看上中国新能源?原文刊载于微信公众号瑞承,香港01获授权转载。

中东的热钱,正涌向中国更多“独角兽”。中东出钱,国内企业出项目,他们投了什么?

同时,中东市场的热度也备受瞩目。

总量超过1亿吨卡塔尔能源公司答应在未来的27年里持续为中国输送液化天然气;中国的光伏正出海到中东;被卡塔尔视为国宝的、全球最大单一气田——北方汽田,在接下来的扩容项目里边,中国还将获得部份的股权。中国企业和中东的合作谈了一笔又一笔,其中有哪些机会?

01 造车新势力为何成了产油国投资“香饽饽”?

6月20日晚,蔚来官宣,已经与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签订股份认购协议。CYVN Holdings将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和老股转让的方式进行总计约11亿美元(约合79亿元RMB)的战略投资。

CYVN Holdings是什么来头?

它是阿布扎比政府持有多数股权的投资机构。该机构的董事长,就是阿布扎比的财政部部长,同时还担任阿布扎比央行副主席、主权基金ADQ副主席,以及主权基金ADIA和石油公司ADNOC董事。

蔚来汽车2022年7月在武汉展示旗下汽车产品(Getty)

众所周知,阿布扎比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七个酋长国里,面积最大的,占全国总面积的86%,总人口的42%。

所以,CYVN Holdings对蔚来汽车的这笔投资,可以看作是阿联酋国家队直接下场了,是带着浓浓官方色彩的投资。

它意味着,阿联酋相信我们中国的电动车企业,看好我们在新能源领域上的发展前景。

而这已经是中东国家近半个月以来的第二次向中国新能源车企伸出橄榄枝了。

就在6月11日,同为沙特投资部与华人运通签署了一项价值210亿沙特里亚尔 (约合400亿RMB)的协议,双方将成立从事汽车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合资企业。

沙特和阿联酋这两个中东产油国家,明明是燃油车时代的最大获利者,为什么要在新能源车上投入大量资金?

阿联酋:图为2015年5月22日,一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旗在杜拜一个码头的一艘船上随风飘扬。(Reuters)

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资源诅咒危机。

石油储备是有上限的,总有挖完的一天。而且,当下世界能源格局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零碳背景下,各国都在寻找更加清洁的解决方案,页岩气、太阳能、氢能源等众多能源技术正在持续发展。这也进一步可能打破中东国家在石油的垄断优势。

所以,中东土豪自然要未雨绸缪考虑经济转型,避免被时代抛弃。

如今大多数中东国家,无论是产油国或非产油国,都将发展绿色经济、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例如,阿联酋早在2017年就提出提出“2050年能源战略”。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自然成了中东市场,尤其是沙特和阿联酋的新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第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备显著优势。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供应链的成熟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突出的影响力。

中国有众多新能源车企、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密集的补能网络、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竞争已经白热化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而这些也造就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突出的性价比。

所以,无论是投资中国新能源车企,或引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对于中东投资者来说都是颇具价值和潜力的选项。

02 中东资金涌向中国“独角兽”

中东有资金、中国有技术和市场,这样的情景不仅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中国其他领域,中东的资金也正在涌入。

在刚刚举行的“中阿企业家峰会”上,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到2030年,中东主权基金的投资资本预计将增加到10万亿美元,届时,可能将有超过10-20%,也就是1-2万亿美元的投资将投向中国。

中国风险投资机构,正在接收来自中东的资金。

中东出钱,国内企业出项目,中东投资者偏好哪些方面的投资和中国的机会呢?

全球十大主权财富基金中,中东国家足足占据四席。据另类资产研究机构Preqin研究显示,截至2022年,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总额高达3.64万亿美元,占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总额的1/3。

从公开的资料中可以发现,2023年开年以来,来自中东的资金正在流入中国,并且特别关注前沿科技、生物医药、新消费趋势等领域。

例如,中东最大的国家沙特的公共投资基金(PIF),在2021年底,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申请,到了2022年2月,其香港办事处已经开张。

此前,PIF在中国就已经频频出手投资。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皓等所著的 《主权财富基金“沙特模式”:PIF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不完全统计,PIF在2017-2021年的海外股权投资总额约为608亿美元,其中对华投资总额约122亿美元,占比20%。

行业分布上,涉及对中国的13笔股权投资(含追加投资),有4笔投向在线教育(作业帮3笔、掌门一对一1笔),4笔投向网络(小红书1笔、口碑网1笔、客路旅行2笔),2笔投向软件服务(Keep 1笔、货车帮1笔),1笔投向商业地产(WeWork),1笔投向医疗健康(平安好医生),1笔投向零售(瓜子二手车)。

近期,中东和中国之间,还有更大规模的金钱流动。

据媒体公开消息,就在中阿企业家峰会上,第一天就签署了总值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6亿元)的投资协议,涵盖30多个行业,包括技术、可再生能源、农业、房地产、矿产、供应链、旅游和医疗保健。

在峰会之外,投资也在持续发生,例如在今年5月下旬,沙特阿美支持的风投企业“Prosperity7”宣布向总部位于上海的辅助驾驶技术初创公司宏景智驾(Hyperview)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

除了沙特,阿联酋也在高调投资中国。今年5月,阿联酋举办了专门针对中国企业家的会议。据该国官方媒体发布,该国接待了中国的“前50名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并启动了“阿拉伯—中国独角兽投资秘密会议”。

这是双赢的合作。

在过去几年中,中东各国政府都宣布了计划,投入巨资重塑经济,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增长。深度参与中东转型,是各国都想争取的机会,而拥有宝贵的基础设施和制造技术的中国公司,自然也在其中。

而对中东国家来说,中国有技术、有市场,与中国合作也是中东国家成功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基于中东国家自身战略规划,满足产业需求的在中国投资正变得愈来愈多。

不少中东LP希望通过投资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同时借此实现经济转型。产业投资成为中国与中东之间的“双向奔赴”。

习近平与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2022年12月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会面(Reuters)

03 出海中东热

在中东资本向“东”看的同时,中东也越发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热门地区。

例如,当欧美醖酿对中国光伏开展又一轮打击的时候,中国光伏企业把目光投向正向我们张开热情双臂的中东市场。

据InfoLink数据显示,2022年,中东全年累计从中国进口11.4GW光伏组件,相比2021提升了78%。以往的中东市场,进口组件的主要是巴基斯坦、以色列,而2022年,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两国则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沙特阿拉伯在2022年相比2021年,从中国进口涨了10倍;阿联酋则在2022年按年增长340%,一跃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组件客户。

而且,已经不仅仅只是供应组件货品,中国光伏企业已经纷纷应时而动,直接出海中东,争取在中东开发光伏太阳能独立发电项目。

上面说到,6月11日,就在中阿企业家峰会的第一天,中阿之间签署了价值1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其中就涵盖可再生能源行业。

这对中国光伏企业而言,是很大的市场机遇。

根据中东光伏工业协会(MESIA)统计,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低碳能源行业,到2030年项目价值将达到2570亿美元。这其中,光伏占项目价值的50%,意味着中东光伏市场将近万亿规模。

中东市场的机会不仅在光伏领域,以沙特为例,能源科技在内的多个技术类的行业也还有其他丰富机会。例如数据中心等数字化新基建、消费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金融科技等。

当然,有钱的中东是热土也是丛林,有无数机遇也有着残酷的竞争。例如,企业出海除了要和当地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也要在本土建设自己的团队,开展诸如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维护等工作。总之,做好品牌,要么就做当地稀缺的供应链,但无论哪个方法,都需要时间积累。出海中东,也需要长期主义。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