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萧条期已至 习近平却还在火上浇油 /

萧条期已至 习近平却还在火上浇油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进入萧条期 习仍以“内循环”为主加速经济下滑
 

在疫情前车水马龙的罗湖商业城, 上周仍然十分冷清。

中国经济低处未算低,最新的物价指数和生产物价指数都显示,内部消费比疫情时还要差。虽然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上周访华后,美中两国紧张关系缓和,但习近平还仍在强调要“自立自强”,要国民准备被西方国家制裁下,仍能靠自己活下去,有分析指,这实际上等同于锁国。有学者认为这只是表面上的政治姿态,其实目前中国非常需要欧美的资本等,但中国自相矛盾的举动只会令中国经济无望回升。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6月消费物价指数(CPI) 年增率为0%,较5月再下滑0.2个百分点。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则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4%,降幅大于上月的4.6%。大陆媒体《界面新闻》并指出,6月消费物价指数涨幅是28个月来新低。

虽然疫后有人会估计,中国经济反弹的力道会非常强劲,但今次结果出炉明显超出大家的预期,可见经济通货紧缩的迹象,是进入经萧条的迹象。中国国家统计局就解释,全球需求疲弱及原物料成本急速下滑,对生产者物价带来压力。

分析指中国国民消费意欲相当弱

金融学者司令向本台分析,现在整个中国工业经济难以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需求,而且居民需求十分疲软,整个经济不容乐观。

司令说:居民实际上消费意愿十分弱,实际生活必须品还有非必须品的相关消费活动十分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处于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就是说很多商品现在库存滞销的情况。这样势必导致中国的工业生产者,工业成品在市场上严重滞销卖不出去。

习仍力推“内循环”为主 经济会否更衰退?

然而在经济疫弱的情况下,党媒《人民日报》上周末头版仍在宣传习近平的经济主张,仍然坚持在高科技、农业“自立自强”,还说大陆当前力推“双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他更强调“不是要闭关锁国,而是当别人不给我们开门的时候,我们自己还能活下去、活得更好”。

与此同时,习近平上星期才到江苏苏州考察,因大面积戒严被形容有如“皇帝出巡”。其后,中国网传他在当地发表的重要讲话,当中提及“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碗里面主要要装中国的粮食”;另要求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记住十二句话,就是“说中国话、用中国货”等。虽然未能证实事件真伪,亦未见官媒等提及此事,不过本台翻查资料,这十二句话的相类似内容早在2021年出现,据海外媒体当年报道,一群中国学生正在课堂上宣誓,坚决拒绝“洋节”,要“ 说中国话、穿中国衣”等。

虽然表面上说不是要锁国,但如此种种,难免令人觉得中国继续推行的发展核心还是要“锁国”。为甚么在经济持续疲弱情况下,习近平仍要坚持这些倒退政策?司令解释,其实习近平并不是要短期内锁国,因为仍要依赖欧美各种资源去帮助中国稳定经济。但等到一切不用再依赖欧美国家,还是会“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这是他的决心。而所谓的“十二句话”,主要是营造一种个人崇拜。

司令说:只是作为一种官方表面的姿态,他并不是说中国真正要闭关锁国,事实上习近平一方面唱著白脸,另一方面让李强唱红脸,也就是到欧洲,还有和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密集进行双边会晤。事实上是中国需要欧美的资本、技术、人才,这一系列的因素就表明中国现在虽然嘴很硬,但现在中国仍难以摆脱外循环的依赖。

不过司令补充,在西方国家看来,中国的自相矛盾,还是会令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更没有信心,很难在中国安心发展,继而更难进一步令中国经济有回升的希望。

评论:习近平不甘示弱

台北海洋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吴建忠认为,习近平就是不想示弱。吴建忠说:“他底下的这些官员,不管是在芯片被西方限制的情况之下,还强硬的限制原料的方式来加以回应。我们看到习近平一方面谈国内循环的部分,但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他内循环已经出现问题的情况之下,目前没有人可以把这样的一个三驾马车给他挡下来的时候,其实我们会觉得中国的经济蛮危险的。”他并说当各国实际上也在做脱钩准备,中共仍不面对现实还嘴硬的话,恐怕经济前景将更差。

至于中国第二季的经济成长数据,将在下周一(17日)公布。

延伸阅读:中国复苏乏力将面临通缩风险 经济恐出现螺旋式下滑

中国6月份消费通胀持平,但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以7年多来最快的速度下降,许多经济学家担心中国正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图/Stterstock)

在经历了2个月的微弱增长后,中国6月份消费通胀持平,但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以7年多来最快的速度下降,让许多经济学家担心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一旦通缩预期确立,恐将出现经济下滑螺旋现象。

《华尔街日报》引述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资料显示,在已经陷入通缩的中国制造业,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以7年多来最快的速度下降,表明国内外需求双双疲软。经济学家担心,价格普遍下降将拖累中国国内本就脆弱的信心,使经济陷入需求疲软与价格下跌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说,中国显然面临重大通缩压力。如果通缩预期固化,恐将出现下跌螺旋。

报道说,今年年初由服务行业支出带动的一轮反弹只是昙花一现。4月以来,中国经济复苏在多个层面止步不前,5月份青年失业率飙升至20%以上的历史高位,中国制造业活动在6月份连续第3个月萎缩,对美国等西方经济体的出口也走弱。

此外,尽管中国放宽了调控政策以刺激购房需求,但房地产市场复苏势头依然减退。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没有像大多数国家那样在结束疫情封控并重启经济后出现通货膨胀,这暴露出中国经济在经过3年的疫情防控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其中包括家庭资产负债情况恶化,这种恶化抑制了消费支出。

继5月份和4月微幅增长后,中国6月消费者价格同比持平,为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准,低于《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所预期的上升0.2%。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外,中国6月份核心通胀率在低档持续下滑,反映出商品和服务需求低迷。6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4%,创2015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也是连续第个月同比下降。

报道指出,经济学家呼吁采取更多措施扭转低迷的人气并提振需求。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一直没有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原因之一在于债务负担加重,且政府主导的投资回报减少。也有人预计中国的刺激措施仍将是有针对性的。

凯投宏观的经济学家说,鉴于信贷需求保持疲软且人民币汇率面临压力,他们认为大部分支持措施将来自于财政政策。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3-07-12 06:40
    您已点过赞
    有完没完?一天到晚粘贴轮子和反华媒体文章,发帖挣狗粮。
  • @ 2023-07-11 18:44
    您已点过赞
    亲自泄漏,
    亲自传播,
    亲自掩盖,
    亲自训诫,
    亲自封城,
    亲自方仓,
    亲自清零,
    亲自算账,
    亲自失控,
    亲自烂尾,
    亲自群免,
    亲自退林,
    亲自还耕,
    亲自赢麻。
  • @ 2023-07-11 19:45
    您已点过赞
    台巴子盼中国萧条已经20年了吧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