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借气候变化合作缓和中欧紧张关系? /

借气候变化合作缓和中欧紧张关系?

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林孟编译报道:英文《韩国时报》发表伦敦政经学院外交政策智库研究员哈蒙德(Andrew Hammond)的文章说,中欧关系冷淡现在可能已不可逆转。然而,并非所有双边关系都处于“深度冻结”状态。大约十年来,北京和布鲁塞尔至少就全球变暖问题进行了非常富有成效的双边对话。

蒂默曼斯(左)在北京会见中国第一副总理丁薛祥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负责欧盟的绿色政策,他2021年认为,欧中双方在该领域有“良好伙伴关系”。上周,蒂默曼斯最近一次访问北京参加中欧环境与气候高级别对话,对中国朝着正确的方向应对气候变化有信心。

但包括绿色和平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在内的一些批评人士却不以为然。他们本周强调,北京今年迄今已批准煤电大幅增加。2022年,中国近60%的电力依赖煤炭,至少是连续第三年增长。而进一步增加审批燃煤电厂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即北京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之前,将放弃在2026年至2030年之间达到排放峰值的雄心。

蒂默曼斯等欧盟决策者的结论显然是,激励北京同行参与这一议程的最佳方式是鼓励,而不是谴责。北京需要在气候问题的“帐篷里”,而不是被置身事外。今天的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6.1%。如果没有北京的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就会大大削弱。

许多欧盟官员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中国决策者与欧洲有着共同的愿景,即在稳定的气候下实现繁荣、能源安全的未来,并认识到双边合作的必要性。毕竟,全球变暖对中国也构成了巨大的环境威胁。最近几天,中国今年上半年的高温天数创下历史新高。北京记录了有史以来最热的六月天,华北大部分地区都忍受了40度的高温。与此同时,华中和华南持续强降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中欧在这一议程上合作的核心是2015年中欧气候变化宣言,这是去年12月在巴黎达成的全球变暖协议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双方同意合作发展具有成本效益的低碳经济,包括加强在国内减排政策、碳市场、低碳城市、航空和海运业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氢氟碳化物方面的合作。

这项协议非常重要,因为欧盟和中国加起来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将美国加入其中,这一比例将增长到一半左右。因此,毫不奇怪,2015年欧盟-美国双边气候变化宣言,成为在巴黎达成的新的、全面的全球变暖协议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在围绕气候变化的所有挑战中,中国和欧盟的政策制定者仍然认为,加速向低碳未来过渡的巨大“双赢”机会即将到来。这种合作似乎只会加深,包括在排放交易方面。欧盟越来越认识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其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供应总量的三分之一。

欧洲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中国在这方面有需求。随着后者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欧洲清洁能源科技公司存在大量商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和用户,也是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投资者,技术转让越来越有可能是双向的过程。

综上所述,欧盟和中国显然可以从这一议程上的深度伙伴关系中获益良多,但合作的机会之窗可能不会无限期地敞开。因此,现在是加强合作并帮助定义21世纪清洁能源经济格局的时候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