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 目前不存在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 /

中国统计局: 目前不存在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17日在国新办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通货紧缩的现象,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环比下降0.2%。在当日回应关于CPI相关问题时,付凌晖强调,尽管我国CPI阶段性处于低位,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这些相关指标看,中国的经济都不符合通货紧缩的条件。

付凌晖具体分析称,从价格本身来看,今年上半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能源价格回落,带动国内能源价格走低。同时,国内车企降价促销、猪肉价格转降,加之上年同期基数较高,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上半年总体回落。其中,食品价格涨幅回落、能源价格下降、服务价格小幅上涨、核心CPI涨幅基本稳定。

付凌晖说,总的来看,CPI涨幅低位运行是国际国内不同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是阶段性的。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生产供给持续增加,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的态势。从供给来看,在疫情期间,我国大力实施助企纾困,保障了量大面广的经营主体的生存。疫情消退以后,我国凭借完善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市场供给快速增加。就业形势的改善也反映出生产供给恢复较好的情况。从需求来看,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居民和企业收入受到一定影响,相应的市场需求恢复需要一定时间。这种生产与需求之间恢复的不同步一定程度上造成CPI处于低位运行。

付凌晖还表示,国际的输入性因素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也是导致CPI涨幅阶段性回落的重要原因。他认为,从下阶段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经济循环畅通,供求关系将逐步改善。从食品价格看,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稳定,有利于保障食品价格稳定。后期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也会带动价格回升。从工业消费品价格来看,国际能源价格低位运行的输入性影响可能会持续,但是车企的短期降价促销的影响有望逐步消除。从服务价格来看,服务需求稳步扩大,服务价格将稳中有升,二季度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9%,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综合上述因素,加之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逐步消除,价格涨幅会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