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涉学术不端 加拿大裔斯坦福大学校长辞职 /

涉嫌学术不端,加拿大裔斯坦福大学校长黯然辞职

根据《环球邮报》报道,加拿大籍斯坦福大学校长,神经科学家马克·泰西尔-拉维尼(Marc Tessier-Lavigne)递交了辞呈。此前数月,他一直因为涉嫌学术不端接受审查。

泰西尔-拉维尼出生于安省特伦顿的一个军人家庭,拥有美国和加拿大双重国籍。

毕业于麦吉尔大学,还拥有伦敦大学学院生理学博士学位、牛津大学哲学和生理学学士学位

2003年起,他在全球最为知名的生物工程公司Genentech担任首席科学官;2011年出任洛克菲勒大学第十任校长;2016年2月4日起成为斯坦福大学第11任校长,至今7年有余;2020年获颁加拿大勋章,同年成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IVA)的国际院士。

泰西尔-拉维尼致力于研究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是大脑发育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军人物。在过去32年里,他作为74篇学术论文的主要作者和150多篇学术论文的撰稿人而声名鹊起。

就是这样一位有着辉煌履历的科学家,却因为深陷学术不端风波引咎辞职,而且还是栽在了自己学校的学报上。

对泰西尔-拉维尼学术不端的公开指控在去年开始出现。检测图像复制和操作的专家、前斯坦福大学研究员Elisabeth Bik是最早提出质疑的人之一。在泰西尔-拉维尼与人合著的论文中,重复使用了一张图像,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实验。 在另一张照片中,“照片的某些部分被重新排列以代表两个不同的实验。Bik博士指出,“这不是美化,而是在改变数据。”这个问题已导致近1000条撤稿。

有关泰西尔-拉维尼学术不端的指控首先在 PubPeer 上爆出,该网站是科学界成员可以讨论研究论文的平台。 斯坦福的学生报纸《斯坦福日报》随后发表了几篇激进报道,坚持打假,将事情越炒越大

大学董事会于去年12月发起了一项审查。审查小组成员由杰出学者组成,其中包括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兰迪·谢克曼 (Randy Schekman) 。审查小组在泰西尔-拉维尼与他人合著的论文中发现了数据操纵的证据,并且在他控制的实验室中发现了不合格的做法。调查报告在周三公布。泰西尔-拉维尼亦在当天辞去斯坦福大学校长职务。

这份长达95页的报告并未指控泰西埃-拉维尼博士本人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而是指出了“他对神经科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并表示他“个人没有参与研究造假”。

但报告发现,其实验室的多名成员“似乎操纵了研究数据和/或不符合公认的科学实践”,具体做法包括修改和重复使用用于支持结果的图像。

小组成员在他们审查的12篇论文中发现了多处数据被篡改的情况。泰西尔·拉维尼作为主要作者的五篇论文中的每一篇都“在研究数据的呈现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其中至少有四篇论文存在明显的操纵数据的情况。

泰西尔·拉维尼坚称,任何不当行为都不是他本人所为,也不是在他知情的情况下发表的。他在周三写给斯坦福大学社区的一封信中说:“我从未在没有坚信数据正确且准确的情况下提交过科学论文。……今天的报告支持了这一说法。”

但泰西尔·拉维尼也表示,他应该更加努力地寻求对其工作的纠正,并且应该对实验室进行更严格的控制。对于被认定有缺陷的五篇论文,他将撤回其中的三篇,并对其中两篇进行纠正。

审查发现,尽管对图像进行了处理,但没有理由质疑其审查的大多数研究的更广泛结论,除了《自然》杂志 2009 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该论文描述了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潜在方法,但事实证明该方法是错误的。

这种现象实际上并不罕见,领导这项调查的前联邦法官Mark Filip就表示,现代科学史上充斥着其他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失败方法的例子。

泰西尔-拉维尼将于8月31日卸任校长职务。斯坦福大学董事会主席杨致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泰西尔-拉维尼博士将继续担任教授,并赞扬了他对“对神经科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杨致远还指出,泰西尔-拉维尼对于创建该大学70年来第一所新学院——斯坦福杜尔可持续发展学院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2019年公布的一项战略性长期计划也将继续指导该大学的发展。董事会同时任命古典学教授理查德·萨勒 (Richard Saller) 为临时校长,9月1日履新。

《斯坦福日报》的调查编辑,当时的大学新生Theo Baker对自家校长“大义灭亲”,因为积极的报道赢得了George Polk新闻特别奖。

他在周三告诉美联社的记者,如果没有当初的报道,后来的论文撤回和更正都不会发生。“我们能够为纠正五篇被广泛引用的论文的科学记录做出贡献,这一事实很重要。”

虽然泰西尔-拉维尼引咎辞职,但余波未平。埃默里大学伦理中心主任Paul Root Wolpe表示,大型实验室需要强有力的结构和监督,泰西尔-拉维尼博士领导下的“草率”引发了人们对大学是否提供足够管理支持的质疑。研究人员经营的实验室里挤满了人。这些人都面临着职业发展和薪水压力。“所有这些都与实验的积极结果紧密相关,以至于系统的诱惑会驱使人们做出不良行为。”“这不是欺诈。 这只是缺乏我们期望(有时也许是不合理的)顶级科学家所拥有的一种修养。”

说到底,科学家也是人,做研究不是修仙,得挣钱。再知名的学府,要管好这些位于科技发展最前沿的科学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