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秦刚被免职前“消失”一个月暴露了什么? /

秦刚被免职前“消失”一个月暴露了什么?

北京时间7月25日,“静默”了一个月的秦刚终于有了官方消息,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秦刚被免去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王毅为外交部部长。被免职后的秦刚,目前依然是国务委员,为副国级领导人。

秦刚被免去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新华社)

过去一个月,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秦刚的状态和去向。各方试图从外交部记者会以及中共高层会议的通稿中寻找蛛丝马迹,但中国官方要么以“健康问题”搪塞,要么干脆顾左右而言他。

时下,靴子已经落地,但回看整个过程,至少暴露出两个维度的结构性问题:

其一,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经由秦刚事件的催化,将进一步固化。

中国崛起作为百年变局最大的变量,在21世纪伊始即开始倒逼世界其他国家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认识中国尤其是认识中国共产党。基于20世纪以来的内部革命与变局,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在美苏冷战中败下阵来,外界对中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始终停留在专制、封闭、落后的向度。基于此,中国自身现代化的过程,一方面是“冲击—反应”的产物,一方面也是不断祛魅、不断自我更新建立现代政党的过程。

但秦刚事件,让这样的努力大打折扣,至少从外部观感来说,不断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共,在如何应对外部舆论的问题上,还在故步自封,面对汹涌舆论,宁愿当鸵鸟,这样的应对方式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外界的猜疑与想像。

其二,面对今天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国际政治,以及中共在国际舆论场话语权的先天不足,接下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做好国际传播,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尤其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当下,内部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原本依托于内部民族主义凝聚共识的模式,正在变得缺乏号召力。

具体到秦刚事件中,从中共角度看,实则在按照既定的步骤“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且从王毅重新接任外交部长的安排来看,秦刚事件确实事发突然,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是罕见地提前一天才对外公布召开时间,但这样的节奏显然与外界需要的国际传播不同步。以至于过去一个月,围绕秦刚去向而起的猜测四起,其中不乏各种耸人听闻的阴谋论。

所以,虽然秦刚个人的去留对中共对外政策影响力有限,毕竟秦刚才上任不久,但以其消失一个月的事件作为载体,却也暴露了中国对外交往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困局。能否突破甚至超越这样的困局,能否以此为契机建立某种有效的应对机制,是秦刚被免职之外,对内和对外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