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20多年最严峻挑战 美从中国进口暴跌24% /

20多年最严峻挑战 美从中国进口暴跌24%

华盛顿邮报8月7日刊文称,在中美官员都在努力为两国恶化的关系提供一个底线之际,美国企业正在加快努力减少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

根据人口普查局的数据,今年前五个月,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4%。惠普(HP)、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和乐高(Lego)等公司一直在重新定位面向美国消费者的供应线,要么是为了避免被超级大国竞争对手挤压的风险,要么是为了实现更贴近消费者生产商品的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不管怎样,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可能正面临着自20多年前加入全球贸易体系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墨西哥、越南和泰国正在蚕食中国的主导地位,尽管它们缺乏中国的规模和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

政治和经济力量的结合正在推动供应链的转型。

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Adam Slater表示:“政府之间的行为——更加敌对、对抗的姿态——正开始影响私营部门的决策,因为它改变了风险状况。”

牛津大学的数据显示,中国产品约占美国进口支出的六分之一,低于疫情前的近四分之一。日本也在减少从中国的进口。但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基本上是原地踏步。

与此同时,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新建工厂的数量正在减少,这表明其他亚洲国家将以牺牲中国为代价,继续增加其在美国进口产品中的份额。牛津大学的数据显示,中国在新建或“绿地”上的年度支出从2010年的约1000亿美元降至2019年的500亿美元,去年仅为180亿美元。

“我们从美国看到的脱钩似乎将继续下去,”Slater说。“唯一真正的问题是它能扩大至多大程度。”

中国制造商的行为也引发了关注。一些中国公司也已经离开中国,以逃避美国的关税,而另一些公司则将产品送到第三国进行少量的最终加工,以掩盖其中国来源。

因此,一些曾经由中国公司在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现在从中国在墨西哥或越南的工厂运到美国。

很难知道今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540亿美元中,有多少会被这种做法抵消。

但即使在今年美国对中国商品的购买量下降之前,两国之间的实际贸易(或经通胀调整后的贸易)就在萎缩。根据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研究员Alfredo Carrillo Obregon的计算,考虑到价格上涨,去年69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比2018年贸易战前的峰值低7%。

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价值比五年前下降了12%。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政部高级官员表示,经通胀调整后的总额仍然“非常可观,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早些时候,墨西哥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因为制造商越来越青睐区域供应网络,而不是全球供应网络。自2018年贸易战开始以来,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轮流占据了第一名。

越南和泰国已成为寻求在中国以外实现多元化、同时留在邻国的企业的主要选择。印度也吸引了苹果(Apple)等制造商的注意,苹果计划在印度增加iPhone的生产。

电子工业正在引领向新制造地点的推动。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在美国个人电脑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2016年的61%降至45%。同期,中国供应商在美国打印机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48%降至23%。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无数董事会(而非白宫)做出的决定。

“政府不做回流。企业在进行回流,”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供应链研究主管Chris Rogers表示。

惠普公司计划在墨西哥生产更多面向商务的笔记本电脑,同时在泰国增加消费机型的生产。惠普的一位发言人在回应问题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我们一直在寻找提高全球供应链弹性的方法。过去三年的一个关键教训是,需要增加灵活性,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多源生产。”

玩具制造商乐高也一直在减少从中国到美国的出货量。根据标准普尔全球的数据,2015年至2017年,该公司每年平均近18%的美国产品来自中国。去年,这一比例降至3%。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也反映了特定行业的状况。塔吉特(Target)和沃尔玛(Walmart)等零售商正在减少订购中国商品,同时专注于减少异常高的库存。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家Brad Setser表示,泛亚电子产品贸易的变化也可能给这一前景蒙上阴影,因为一些产自中国的产品在运往美国之前,会被送往越南进行一些细微的润色。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