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关系中有这6个迹象,说明你正在被PUA /

关系中有这6个迹象,说明你正在被PUA

编者按:

什么样的人容易PUA别人?

一种是专门学过PUA套路的——

他们可能会非常擅长在交往中,循序渐进地给对方点煤气灯,一点点达到操控目的;

还有一种是存在严重自恋的——

他们不一定专门学过PUA技巧,但他们与生俱来的性格特质,就包含贬低操纵别人。

无论是以上哪一种,一旦与他们进入到亲密关系,都将会面临一个充满伤害的世界:

轻则被否定、被打压,重则情感PUA、煤气灯操控。

时间一长,往往会令人持续地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甚至抑郁崩溃、走向轻生。

上个星期,我采访了PUA受害者叶子。

她的经历完整地呈现了——

一位善良、对爱情充满向往的高知女性,如何在一段PUA关系中,

被一点点贬低,一点点羞辱,最终被伤害得精神崩溃、遍体鳞伤。

今天这篇文章,

我尝试结合这段PUA关系的部分场景与关键节点,

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它的演变过程,还原它的本质,给广大女同胞以警醒。

童年缺爱

在PUA关系中,容易沦陷其中,屡受伤害却无法自拔的女性,几乎都有一个共性:

童年缺爱,特别是缺父爱。

回忆与父亲的相处,叶子印象最深刻的是5岁那年:

有一天,爸爸发现抽屉里的财务单据很凌乱,认定是叶子弄的,将她狠狠揍了一顿。

叶子其实没有动过抽屉,拒不承认,爸爸一怒之下,将她关到门外。

当时是晚上,楼道漆黑一片,她吓得哇哇大哭,甚至还尿裤子了,但爸爸就是不开门。

后来哭声贯穿整栋楼,邻居实在受不了过来敲门投诉,她才得以回家。

叶子告诉我,在她的成长中,类似这样的场景,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

从小到大,爸爸对她非常严苛,一点小小的错误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甚至有时她根本没犯错,仅仅是因为爸爸心情不好,也会无故被骂。

“我非常害怕犯错,所以我对自己也很苛刻,要求很高;

我爸根本不在乎我,不心疼我,我是随时会被抛弃的人;

在他面前,我感受不到一丝温暖与支持——

我非常害怕去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没有勇气为自己发言,

甚至我还变得非常隐忍,隐忍别人对我做出伤害的事情。”

爱意轰炸

童年缺爱,是一名女性成长中的遗憾,同时也可能会成为一段PUA关系的“温床”。

在现实中,很多PUA关系是从爱意轰炸开始的。

它可能是一份精致礼物,一次暖心关怀,或一个意外惊喜。

一般人可能不会过度放心上;

但对从小缺爱的女性来说,这样的举动会显得尤为强烈;

甚至会令她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被在乎、被重视”的感觉。

2018年秋天,叶子参加公司总部的一个团建活动。

坐大巴时,邻座的男生D非常热情,主动跟她攀谈。

细聊之下得知,两人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隶属不同分公司。

当时有两个场景令叶子印象深刻:

大巴中途休息时,D下去买水,专程给叶子带了一盒晕车贴:

“我刚刚留意到你在皱眉,嘴唇发白,猜想你可能有点晕车。”

那一刻,叶子非常感动,她确实有点不舒服,只是一直不敢说。

团建期间,组织者为了活跃气氛,邀请有才艺人士上来热场子。

D第一个就冲了上去,唱了一首《喜欢你》。

在唱的过程中,D的眼神经常不经意地瞟向叶子……

“真是个体贴入微、才华横溢的男孩子。”叶子心中忍不住赞叹。

然而在PUA关系中,

爱意轰炸有一个显著特点:不稳定。

团建结束后,D主动添加了叶子的微信。

两人热络地聊了一段时间后,D突然就“消失”了,不再回复信息。

有一次,叶子去到D的分公司开会,但D看见叶子以后,全程爱答不理,仿佛不认识她似的。

叶子感到有些受挫,决定不再联系D。

情感忽视

没想到大约3个月过后,D突然联系叶子见面——

给她送上一条精致的项链,外加一段深情款款的告白:

“从第一眼看见你,我就爱上了你。这段时间我不太确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一直没联系你。

现在我确定了,我想跟你在一起……”

看着一脸真诚的D,叶子忍不住回想起之前D带给她的一些感动瞬间,便点头答应了。

她以为自己即将迎来“甜蜜的爱情之旅”,殊不知踏上的却是“充满荆棘的深渊”。

确认关系后不久,D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贬低叶子和她的朋友,丝毫不顾及叶子的感受。

第二年夏天,D提议两人一起去日本旅行。

叶子专程找了在旅行社工作的朋友,申请了最优惠的机票&酒店套餐。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

在办理业务的时候,D全程板着脸,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事后他非但不感激,还背后中伤她的朋友:

“他只是为了做业务而已,根本不是诚心帮我们的。”

当时叶子觉得既纳闷又委屈,她不明白D为何这样排斥她的朋友。

在旅行途中,叶子全程听从D的安排。

D从来没有问过叶子想去哪里、想吃什么,玩得开不开心。

他全程只做一件事——

不停地玩自拍、录视频,发朋友圈;

但照片视频里,只有他自己,没有叶子。

整个过程,叶子宛如一个“透明人”——

每天陪着D东奔西跑累到瘫痪,却连一句关心和问候都没得到。

其实那个时候,D身上的自恋者特质已经开始展露。

只是早已习惯了被忽视的叶子,意识不到这可能是一种精神虐待。

制造内疚

真正令叶子措手不及的,是2019年年底的某个晚上,那时两人已经在一起一年多。

某天她跟D一起吃晚饭,顺便在他家过夜。

当时D正在洗澡,手机连续震动了好几次。

叶子扫视了一眼屏幕,顿时惊呆了:

是一名女性发来的信息,而且是赤裸裸带着挑逗性的内容。

叶子顺势打开D的聊天记录,发现他跟不少女性的聊天内容,都是非常暧昧的。

D洗完澡后,叶子忍不住质问他。

D立刻暴跳如雷,指责叶子没有道德和边界,偷窥他的个人隐私。

不正面回应问题,而是反向指责伴侣——

是自恋者逃避自身问题的“惯性姿态”。

叶子没有放弃,继续追问。

D突然转移话题:

“你前天不也跟部门男同事出去唱K到半夜吗?

那天我急性肠胃炎发作,一个人躺在床上难受到不行,现在还隐隐作痛呢……”

听到这番话,叶子内心咯噔了一下:

“你肠胃炎又发作了?要不要紧?对不起,我应该好好陪着你的。”

D轻轻舒了一口气:

“算了,不跟你计较了。我也是想给你自由空间,让你好好放松放松。

而且我很信任你,从来不会怀疑你跟异性乱搞……”

那一刹那,叶子内心突然产生一股莫名的内疚与自责:

“他这么信任我,处处为我着想,我却还怀疑他,真是不应该。”

于是不由自主地,她便放弃了继续追问D跟其她女性聊骚的事情。

转移话题,制造内疚,反向牵制伴侣——

是自恋者掩饰自身问题的“惯用伎俩”。

这也成了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引发两人的矛盾冲突。

情感回吸

虽然当时不再计较,但叶子内心的不安却愈发强烈:

常常会忍不住翻看D的手机,密切关注D的一举一动。

D非常不耐烦,经常指责她过于敏感,控制欲强。

有时被逼急了,D就会直接冷战,不再理会叶子。

可每当叶子心灰意冷,准备放手的时候,D又会突然冒出来——

要么可怜巴巴地乞求和好,要么声势浩荡地进行新一轮爱情轰炸。

自恋者常常情感上不断疏离伴侣,行为上又不断将伴侣往回拉,

美国心理学博士拉马尼·杜瓦苏拉,将这种行为称为“情感回吸”。

2020年夏天,叶子偶然在D的手机上看到一张他前任近期的照片。

她很震惊,询问D是怎么回事。

D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前任出差经过,两人见面叙了一下旧。

叶子不放心,继续询问细节。

D突然就暴怒了,指责叶子思想龌龊,总是把他想得很肮脏,他和前任清清白白……

叶子很委屈,哭着跑开了。

她期待D能够追上她,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让她安心。

但D并没有,事后也没有联系她,两人又一次陷入冷战。

叶子心灰意冷,对D彻底失望。

可没想到,几个月以后,D突然又联系她:

“叶子,这段时间我每天加班冲业绩,很辛苦也很累。

可我总忍不住想起你,我想明年买房,写我们的名字,然后跟你结婚……”

看到这段话,叶子突然心头一紧,两眼一酸:

“他终归还是爱我的,是我冤枉他、错怪他了。”

那一刻,她完全忘记了,D跟前任的关系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虚假承诺

自恋者情感回吸的力量非常强大,它会令人产生一种错觉:

他真的很爱我,很在乎我,他在努力争取我,不想失去我……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不,完全不是。

自恋者只是害怕被抛弃,害怕失去关系,因为他们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

他会不断通过虚假承诺来挽留你,但却没办法跟你维持稳定、持久的亲密。

和好以后,叶子和D分别见了双方父母。

双方家长同意各出一半钱,为两人筹够房子首付。

正当叶子喜滋滋地规划着两人未来时,状况又出现了。

在联系中介看房的时候,叶子明显感觉到D的不情愿——

他不断以各种理由将日期一拖再拖,一直拖了三个多月;

好不容易等到一起去看房,他却莫名其妙地向中介发火;

看中房子以后,他又不断挑毛病,死活不愿意支付定金……

无奈之下,叶子只能自己一个人将定金支付了。

但她的委曲求全,并没有促成两人关系的进展。

不久之后,

D突然向她提出了分手,理由是两人三观不合,根本不适合结婚。

叶子非常震惊,立刻来到D的家中,想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尝试解决问题。

D将叶子挡在门外,拒绝做任何解释,指责叶子不要脸,分手了还来纠缠他。

僵持之下,叶子突然看到屋子里闪过一个身影:

D的前任回来了!

那一刻,她整个人彻底懵了,脑袋一片空白——

仿佛整个人正在被D踩在脚底下摩擦,却丝毫没有挣扎和反抗的力气。

她浑浑噩噩地离开了D的家。

自恋暴怒

过后没几天,叶子突然感觉身体很不舒服,便去到医院做检查。

医生告诉她,是支原体感染,属于一种性接触传播疾病。

叶子当时内心充满羞耻,非常担心被医生或周围人误解为她是做不正当职业的。

但她心里很清楚,自己这些年只跟D一个人交往过。

她拿着病例报告再度找到D,要求D去医院做检测,还她的清白。

一开始D拒不配合,一个劲地羞辱叶子,骂她肮脏,行为不检点。

自恋者谎言被揭穿后,

内心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

他们最初可能会以暴怒的形式坚决否认,反向攻击、羞辱伴侣;

但如果证据足够刺痛,他们无处可藏时,就会上升到肢体伤害。

叶子当时也被惹急了:

“你敢不敢对天发誓,这些年没有背着我乱搞?”

D突然语塞。

“你不敢发誓就是有!”叶子斩钉截铁。

突然,“啪”的一声,D狠狠扇了叶子一个耳光,随后将叶子推倒在床边,发疯似的殴打她……

这本是听起来非常触目惊心的一幕,但叶子却告诉我,

她当时心灰意冷,整个人是麻木的,完全感受不到肉体的疼痛,

甚至脑海里还时不时冒出一个声音:

“继续打吧,打死我算了。”

她不记得这场暴力具体持续了多久,

只记得D打完她以后,冷漠地看了她一眼,没有一丝怜悯,然后就坐到沙发上打游戏去了。

她躺着床上,身体动弹不得,艰难地给闺蜜发了求救信息。

闺蜜立刻赶了过来,将她送去了医院——

检查结果显示,全身多处骨折,甚至有些部位关节错位。

闺蜜给D打了电话,说明情况,让D支付叶子的医药费。

D暴跳如雷:“你这简直是勒索!”

随后,他便挂了电话,直接关机。

创伤后遗症

叶子告诉我,

D后来一直不愿意支付医药费,还不断羞辱她。

无奈之下,她将D的暴力事件告到了公司工会。

在工会的协调下,D才非常不情愿地执行赔偿。

金钱的损失算是要回来了;

可精神和心理上的摧残,却持续影响着叶子的生活。

一方面,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她内心非常焦虑,担心嫁不出去;

另一方面,她又非常自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害怕接近异性。

在家人面前,她变得非常暴躁——

经常情绪失控,忍不住跟父亲大吵,摔东西,然后离家出走……

“我没办法忍受父亲话语的任何刺激,也没办法听到跟D有关的任何事情,

我很想疗愈我自己,但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我曾经问过叶子:

“在交往期间,D的种种言行已经给你带来了无数困扰,令你充满不安,

可为什么每次只要他一示好,你就会不假思索地原谅他,跟他言和呢?”

叶子思索良久,给了我答案:

“一方面——

他真的很优秀,工作积极进取,领导同事都非常认可他的能力;

在他面前,我一直很自卑,当他言语上打压我时,我会很容易认同,觉得确实是我做得不够好。

另一方面——

在和好的时候,他对我非常体贴,给我做饭,还会唱歌给我听;

我觉得他对我很好,当他指责我时,我会很容易被他说服,觉得是我过于敏感,他没有问题。”

当然这是她意识层面的回答。

或许在潜意识层面,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在影响着她,牵制着她,这需要她个人持续去探索、觉察。

写在最后

短短4000来字的文章,无法详细还原叶子跟D多年的情感纠缠。

但透过每一个场景与关键节点,我们或许能看到它的演变过程。

也许D并不是精通PUA套路的高手,但他身上却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自恋者特质。

比如,喜欢彰显自我,贬低他人,缺乏同理心,容易自恋暴怒,亲密关系不稳定……

透过叶子的经历,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

亲密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童年时期与父母关系的重现:

它可能是一个“陷阱”,令我们不自觉的重复与父母的关系模式;

也可能是一个“契机”,令我们得以在重复性的伤害循环中觉醒。

此时的叶子,或许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性节点上——

当她决定把过往经历与我分享那一刻,我看到了她愿意直面问题的勇气;

当她说出“我想疗愈自己”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想要跳出循环的决心……

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因为过去那么艰难的路,她已经一个人走过来了。

祝福她。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