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移民 /
  3. 年薪 12 万的博士后 在中国成好工作标配 /

年薪 12 万的博士后 在中国成了好工作的标配

据人社部 6 月消息,我国博士后制度经过 38 年的发展,截至当时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约 34 万人,设立近 7700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其中,2022 年招收人数创新高,达 3.2 万余人。

事实上,如今的博士后似乎已成为半个 " 学历 ",而且在人才就业和相关待遇的问题上扮演着一个微妙的角色。

情非得已

博士的求职竞争日趋激烈,高校门槛今时不同往日。

今年 6 月,某京校 2023 年专职辅导员岗位拟聘用名单公示,包括两位人大博士,其中一位还是出站博士后。

而有些高校科研岗更是直接明确招聘需求——只要 35 岁以内的博士后

图源:青塔人才网某西部 211 招聘公告

众多博士历经坎坷毕业,仍求职无门,进不去自己理想的学校,不得不加入逐渐 " 学历化 " 的博士后行列," 曲线救国 " 跨过高校门槛。

但两三年出站后,高校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真会比刚毕业时的好吗?也不一定。

用时间换 offer,本来就是在赌:时间能跑赢内卷进程。

此外,博后基本都处于而立之年,经济、工作压力更为凸显," 临时学术民工 " 的代称一针见血直指博士后的尴尬处境:不稳定,且贫穷。

塔子曾关注到国内 Top2 的博士后招聘公告,基本年薪标准为 12 万 / 年。据网友评论区曝料,Top2 都是这个薪资水平,因为" 越好的学校钱越少,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

图源:青塔人才小红书

" 现在感觉,博士后更像是找到好工作的标配。" 一位去年刚进入 211 博后流动站的博士后在采访时说道。

越来越多的高校只招聘出站博士后,一些地方在人才引进补贴方面对博士后也有着较大倾斜,比如杭州市为出站留杭的博士后人才给予 40 万元的人才补贴,没有博士后经历的人才能获得的补贴仅是前者的 1/4。

行业标配,就一下子又把所有博士都架了起来。" 扶我起来,我还能继续做站博士后 "!

扩招扩设

早在 2020 年 3 月,科技部在印发的《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中提出,要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中,扩大博士后岗位规模。

图源:科技部

2021 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为 " 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培育高等教育事业生力军 ", 鼓励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数量,将博士后人员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

去年 9 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指出,要提升高端紧缺专业教师队伍的储备和支持,推动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的数量,将博士后人员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

从为了提高就业,到培育国内高教主力,在国家多重政策的鼓励下,高校教师逐渐 " 博士后化 "。

其实不止高校,产业界对博士后的需求也开始走高。

由于科技发展迅速,企业为了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纷纷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最强地级市 " 苏州今年公布,新增 16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数量在江苏省位居第一。

同时,苏州人社力争实现 5 年内引进不少于 2000 名优秀博士后,完成不少于 2000 个高水平博士后科研项目的目标任务。

图源:苏州市人民政府

高校和企业的双重需求,对广大博士来说,是压力,兴许也是机遇

待遇跟上

近日,2023 年度 " 博新计划 " 拟入选名单即将公布。

该计划自 2016 年开始实施,择优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专项资助其 60 万左右(两年)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争取加速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人才。

从金额上来看,中了博新的,基本生活条件能得到很大改善。

但从概率上来看,入选计划又堪比千人挤独木桥。

据中国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进站 18244 人,2022 年进站 32340 人,资助率从 1.1% 提升到 1.2%,基本保持不变。

因该计划的竞争难度,有网友甚至调侃," 博新计划 " 可以称得上小优青,是个小帽子了(咱可不唯帽子!)。

今年 3 月,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戚益军提交了有关博士后的提案:建议将博士后科学基金融入博新计划,并大幅提高博新计划的资助规模,使 5%~10% 的进站博士后(约 3000~6000 人)可获得博新计划的资助,并将资助改为 3 年 75 万元,主要用于博士后的个人待遇。

另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在 4 月发布 2023 年度预算,其中 2023 年博士后日常经费增加 22140 万元,增长 18.93%。

同时,博管会还公布了博士后基金项目的绩效目标表,在产出指标中,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人数为 ≥450 人,特别资助人数 ≥1100 人。

7 月底,2023 博后特别资助已正式公布有 1192 人入选,因此今年博新计划基本能确定扩招至少 50 人。

虽日常经费有增加,相比于每年持续快速增长的进站人数,上述的扩招量显得有些聊胜于无。

但很多地区针对当地博士后也启动了相应的资助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补足了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覆盖面小的问题。

近期,上海、山东、湖北等地的博士后资助项目陆续开始申报。这便可以让更多的博士后得以改善基本生活,从而心无旁骛搞科研。

目前看来,一段博士后经历尽管不是必要的,但好像的确开始变成一份好工作的标配。

只是相应配套待遇也得跟上,让选择这条道路的博士能走得更从容。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