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9500万的边缘群体,在对抗“自杀倾向” /

9500万的边缘群体,在对抗“自杀倾向”

每一名抑郁症患者都曾经或正在情绪拉扯中挣扎。

“四肢仿佛被钉在床上,一切力气都被抽走

有声音反复对话我,让我向死

告诉我‘自伤能换来快乐’

劝我站上窗台、冲向马路

或者永远睡去

它说这样解脱我,也解脱所爱之人。”

这是抑郁症患者的普遍体验。抑郁症的反义词不是开心,而是活力、生命力。

上月,著名歌手李玟的讣告发出:“我们谨以万分悲痛和不舍的心情通告:经过与抑郁症的长期斗争,李玟CoCo于2023年7月5日离世,享年48岁。”

抑郁症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01 抑郁,像感冒一样正常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抑郁症是自杀死亡者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其自杀死亡的风险是标准化死亡率的20倍。

“讳疾忌医”成为抑郁症患者群体中的一个显著现象。公众对于抑郁症的负面态度、加诸于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使得抑郁症患者深陷“寸步难行”的局面,他们的求助率与治疗率都不容乐观。曾有专家表示,在一年内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中,仅有9.5%曾接受过卫生服务机构的治疗。即使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中,也仅有7.1%得到了充分治疗。

抗击抑郁症的过程就像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它无法一蹴而就,需要谨遵医嘱,长期服用药物。

在康复之后,因重新返回创伤环境,或者因得不到家庭以及社会中他人的支持,导致抑郁病复发的情况近乎成为常态。

02 抑郁症向低龄群体蔓延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有3.4亿人,其中约3000万人深受心理障碍困扰。调查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77%和69%的学生患者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可见,抑郁症发病群体正呈现年轻化趋势。

学校的竞争压力、严苛的家庭氛围都有可能加剧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引导与父母陪伴,留守儿童较易产生焦虑、抑郁和内向的情绪,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疏导这些情绪,就会给孩子留下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

03 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将老年人、青少年、孕产妇、高压职业从业者都列入抑郁症高发的重点人群。

人际交往和生活压力等多种因素都有可能触发为抑郁症患病的成因。

客观地认识和接受抑郁症,是战胜它的第一步。

抑郁症不是所谓的“无病呻吟”,也绝不是简单的“坏心情”。

与抑郁症的对抗注定不能是一场孤独的战斗。社会、家庭、学校、医生、职场都在“救援”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预期提升到30%;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这意味着“情绪信号”正在被更多人觉察和正确识别。

如网友所说,人生实苦,但科学和爱可以让我们走得更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