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日媒统计:中国上半年发生741起罢工 /

日媒统计:中国上半年发生741起罢工

《日本经济新闻》周一(8月28日)报道,在过去几个月中,由于需求减缓和供应链转移给中国工厂带来的压力,抖音平台上涌现出大量工人抗议的视频。根据劳权组织“中国劳工通讯”(CLB)统计,上半年中国已发生741起工人抗议事件,预估全年至少达1300起。

报道说,今年稍早,名为“静静的回忆”的抖音用户发布1段工厂工人站在江阴市汇巨昌纺织门口的影片,影片搭配的的文字写道:“我工作20几年的地方倒闭了,现在我没有社保,也没有钱。”

这段影片只是CLB编制的“罢工地图”中所收集的数十个影片之一。该地图显示了中国各地的工人抗议和罢工,每1次都标有抗议原因、示威人数和社交媒体的证据截图。CLB 研究员 Aidan Chau 表示:“疫情过后,工人罢工达到了新的高度。许多抗议活动都与国际贸易需求放缓有关。”

Chau指出,CLB监视中国社交媒体上工人罢工的迹象,并致电当地工会以确认细节并询问他们是否参与其中。

许多影片的格式与汇巨昌纺织的影片相同,显示工人站在工厂大门前,并配上字幕,指责该公司拖欠工资或拒绝为工人缴纳社保。影片下的评论经常提到其他工厂也对工人做了同样的事情。一些影片甚至指责中国政府没有介入并提供帮助。

根据 CLB 的1份报告,今年中国罢工和抗议活动急剧增加,上半年发生了741起案件,而 2022 年全年仅为830起;按照这个速度,CLB 预计今年全年可能至少发生1300起抗议活动。

大部分的罢工活动都来自于建筑业,但制造业成为今年抗议数量攀升的重要推力。CLB 发现1月制造业发生了10起抗议活动,5月达到最高峰59起。报告称,这主要是由广东省等中国沿海地区工厂关闭和搬迁浪潮引发的。

CLB指出,电子厂和服装厂工人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今年前6个月,电子厂发生了66起抗议活动,服装和服饰工厂发生了38起抗议活动,电子厂和服装厂的抗活动占制造业抗议活动总数的一半以上。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出口较去年下降14.5%,为疫情爆发以来最大降幅;进口也下降12.4%。

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研究中国财政政策的教授史宗瀚表示,全球需求降温以及疫情对人们荷包的持续影响,冲击了制造业。

史宗瀚指出:“由于封锁,很多中国人一度连续几个月没有工作。疫情结束时,他们的积蓄已经耗尽。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也开始减少支出,因为2020年刺激措施带来的额外收入正在减少。因此,中国面临著双重压力,一方面是中国人无法消费,另一方面是美国人和欧洲人的消费能力也较差。”

CLB的Chau表示,他的团队发现浙江省的1家爱迪达供应商因今年订单急剧下降,将工资减半至每月约300美元至400美元。1家台资服装厂的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工会介入,但仅能协商增加约50至100美元。

劳权组织“中国劳工观察”(CLQ)主任李强表示,受疫情引发的供应链混乱影响,许多跨国公司已开始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主要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就连中国企业也已将工厂从中国迁往非洲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方。

李强指出,工人们之所以采取罢工,是因为它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工人抗议往往比通过法律途径更有效,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满足工人的需求。中国没有工人可以依赖的法律框架,但抗议活动可能会给公司和地方政府官员带来解决问题的压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