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美缠斗重要节点 布林肯突访乌稳住后方 /

中美缠斗重要节点 布林肯突访乌稳住战略后方

墙内自媒体亚欧视点文章: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今天突然再次抵达基辅,对乌克兰进行战争爆发以来的第四次访问。

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爆发后的次月,布林肯曾短暂从波兰入境乌克兰;当年4月,在俄军从基辅撤出数周后,他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一起访问了乌克兰;9月,在乌克兰对哈尔科夫州发起第一次大规模反攻的时刻,布林肯再访基辅。

布林肯新的对乌访问正好是一年后。

一年来,乌克兰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俄罗斯的进攻停滞,在乌克兰占领地区全面转入防御,并疲于应付乌军对俄罗斯本土及克里米亚半岛的打击;而乌军由守转攻,与俄军的地位逆转,总体上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乌方正从政治上全面自我改革,清除腐败,以达到尽快加入北约和欧盟的目的。

在布林肯到访基辅前夕,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刚刚宣布解除涉嫌贪腐的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的职务,并决定将其权力转移给乌克兰国家财产基金的负责人乌梅罗夫。

作为支持乌克兰抗击俄罗斯背后的最大金主、美国的代表,布林肯在此之际对基辅的访问无疑是对决定更换对于当前的战争至关重要的角色之一的国防部长人选的乌克兰最高统帅部特别是总统泽连斯基,表达信任和支持的机会。

美国的支持不是口头主义的。布林肯此访就带去了新的10亿美元的见面礼,其中一部分是新的安全援助。

当布林肯和泽连斯基及其亲信班子成员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全世界都相信,乌克兰最高统帅部是稳定、强有力并能继续有效指挥战争的。

布林肯的访问的第二个背景是乌军刚在其南部和东部战线取得了一些成功,据称已在俄军扎波罗热的第一道防线取得了突破,并继续向东部的巴赫穆特地区挺进。在此之前,俄乌双方已历经数月攻防战,缺乏鲜明的进展。

乌军取得一定突破的消息一方面令其盟国感到鼓舞,另一方面它们也希望听取真实情况及乌最高统帅部的反攻计划细节,协调研拟继续对乌提供援助的具体内容,并咨商下一步对俄反击措施。

美国国防部匿名人士一度对媒体透露乌克兰对俄反攻未达预期并表达对乌方反攻策略的不满。

由此可见,华盛顿非常在意乌克兰反攻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美国务院一名高级官员就布林肯的访问称,美国“看到”乌克兰“在南部和东部”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在是前去评估反攻进展情况的合适时机,美方希望听听乌克兰未来的作战计划。

联合国将在本月举行年度大会。根据这位国务院高官所称,布林肯需要亲自向乌克兰领导人了解,在乌克兰战场上“发生了什么”,并向盟国解释其为什么需要继续得到支持。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刚刚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索契会面,有人结合泽连斯基免去“强硬派”列兹尼科夫的职务,揣测认为,布林肯此访,是因为从中获知了一些信息,因此亲身到访基辅,与泽连斯基面商和平解决战争的问题。

这可能有很大的误会。且不说埃尔多安与普京有没有谈到和平解决战争的问题,单从所谓列兹尼科夫是“强硬派”的说法来看,就很不妥当,总统泽连斯基是强烈主张在有效抗击俄罗斯的进攻后持续反攻的代表人物,没有人比他更从民族的立场捍卫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决意将俄罗斯赶出国土,不存在列兹尼科夫比他更“强硬”,甚至将其与“强硬”对立起来看,视为“妥协派”的代表。

其次,华盛顿并不主张在当前条件下推动俄乌和平谈判,在所有盟国中,美国是最支持泽连斯基的“强硬主战”的“十点和平计划”的国家之一。

布林肯在基辅所做的,是了解一切,询问乌方所需要的一切,并在回国报告总统后逐步落实所要提供给乌克兰的一切。不会在目前情况下要求基辅最高当局妥协。

第四个背景是战略上的。从乌克兰巩固了抗击俄罗斯的形势并转向反攻以来的情况看,拜登政府正在将工作的重心逐步从欧洲真正转向印度-太平洋地区。

本周将迎来拜登的“印太时间”,拜登将在三天时间里横跨印度和太平两洋,在西翼的印度驻留,出席G20峰会并举行双边会晤;抵达东翼的越南,在河内与越南领导层会面,将美越关系升级到历史性的高度。

从印度-太平洋的视角看,欧洲-大西洋就是美国的战略“后方”,稳住战略后方,有效钳制住北极熊,拜登政府才能放下心来将战略重心向印度-太平洋地区转移,针对首要战略对手,在开展紧密接触外交的同时,持续进行战略竞争,并将其牢牢栓在华盛顿的战略棋盘下,不脱轨、不逾矩、不破局。

稳住欧洲-大西洋,首要地就是要稳住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优势,紧紧地困住莫斯科,使其无法有效动弹,美国政府的首席部长的终极任务就在于此。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