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房产 /
  3. 中央资金建3个项目全烂尾 监管干什么 /

4000万中央资金建3个项目全烂尾 监管干什么去了?

河南新乡长恒市申请中央资金建设3个项目,却全部烂尾,《焦点访谈》最近曝光了这一案例,引发轩然大波。

这3个项目,包括2个安置房配套项目和1个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总共涉及中央预算内资金4000多万元,由当地2016年申请实施建设。

在央视采访结束后,当地对相关项目进行了整改,部分工程逐步投入使用。

7年过去了,烂尾项目总算是有了小小的改善,但仍是让广大网友难以理解:4000多万的3个项目,当年是怎么审批通过的?又是如何做到全部烂尾的?

比如长恒某食品公司安置房的配套项目——建成7年,却从未投入使用的3座立体车库。在媒体的镜头里,车库里面满是灰尘和飞絮,有的地方已经破损,连电路都没有正式通上,有的角落甚至成了堆放垃圾的地方。

一个县级市的安置房小区,2017年就要配套立体车库,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立体车库占地面积少、停车位多,的确可以缓解停车难题。但即便是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立体车库也不是解决停车难的首选。

就说我所在的北京,停车够难了吧。但在地图上检索北京的立体停车场,总共也就弹出10条左右的结果。

根本原因还是立体停车场的维护成本太高。

车库得定期年检,日常得做好维护,出故障了维修成本也高,后续需要业主不断地往里投钱。在大城市还能靠高昂的停车费勉强维持运营,在小县城这就是个烧钱的无底洞。

问题来了,这样一个明显不符合当地实际的项目,当初是谁拍板通过审批的?

据报道,每个车位,市场价2万元左右,而车库的承建企业,却以近4万元的价格中了标,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和利益输送,没几个人相信。

更搞笑的是——

车库2017年底建成后半年,因为有住户投诉影响采光,车库修建方收到当地规划局的拆除决定书,于是拆掉了其中一座。然而公司后续没有找地方重建,而是将一堆废料堆在小区,可相关部门仍然将剩余的近百万元尾款,全部拨付给了公司。

拨款之前,不用实地查看一下工程进展?有关部门心有多大,验收环节都能直接免了?

另外2个烂尾项目,也看得人火冒三丈。

一个申请1800多万要建幼儿园和卫生室,但如今幼儿园不见踪影、卫生室成了空置房;一个中央拨付1700万修一条500多米的路,可至今还有200多米没修通,成了当地有名的“断头路”。

除了不顾实际盲目上工程,这2个项目还存在更大的问题——

实际下拨的资金远少于中央拨付的资金。更确切地说,2个项目实际下拨的资金,都只有600多万,剩下的2000多万资金“下落不明”。

要知道,根据我国《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转移、侵占或者挪用建设资金属于违规行为。而长恒2000多万中央资金被违规使用,这么大的金额,当地监管部门就没人发现?

项目明明还没完工,长恒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却以“(监管职责)起于立项,止于竣工”为由推责,显然有点过于侮辱公众的智商了。

而这事更令人担忧的地方在于,是不是没有央视的调查报道,就没人发现项目烂尾了?4000万的中央资金就打水漂了,还没有人为此负责?

财政资金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地方理应将每笔钱用出实效。早在2017年,为了提高中央转移支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很多省份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绩效评价结果低于一般,将核减下年度的预算资金。

可见,怎么保证国家的钱不被乱花,并不缺乏制度手段。

河南长恒仍这么大手大脚,明目张胆地挪用资金,实在让人惊诧。这背后,是当地乱花钱的代价太小了,还是层层审核、监管机制失灵,导致决策者的权力太大,涉及4000万中央资金的使用和去向,河南有关部门不能缄口不言。后续的调查处理,必须经得起公众的审视。

但如何从制度上,保证财政资金每分都花在刀刃上,不被挪作他用,实现资金流动的精细化管理,从上到下,都需要深思。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