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为同情受害者而买货?老年粉丝深陷直播 /

为同情受害者而掏钱买货?当老年粉丝深陷直播...

深夜11点,朱阿姨家里客厅的灯已经关闭,房间却传来一浪又一浪的喊叫声,这是情感主播小浪正在直播。

“情感主播”指的是在直播间里聊情感话题,解决情感关系纠纷的主播。他们面对的是生活中许多厘不清的家务事,包括但不限于夫妻矛盾、第三者插足婚姻等。

直播的尽头皆是带货。据《方圆》记者调查,某些情感主播的“狗血直播”已经成为新型带货模式,虽然故事“假到离谱”,却仍然深深吸引着众多老年观众,他们深信直播间里的“爱恨情仇”,也买下各种产品。

这届老年人,钟爱“剧本杀”直播-鸟哥笔记

漏洞百出的剧情

那天,小浪在直播间里分享她调解的故事。

阿强与阿珍结婚后,在阿珍和娘家的帮助下,成为千万富翁。然而,富贵之后的阿强竟想抛弃阿珍。阿珍在阿强手机里发现阿强与陌生女子的亲密照片,阿强顺势提出离婚。

阿珍意识到,两人相处多年,自己竟然对阿强名下的资产毫无概念。房、车都在阿强的名下,自己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阿强哄骗签下数笔夫妻共同债务。

阿珍来到小浪的直播间,哭诉自己多年的付出。在小浪的操作之下,阿强和第三者阿桃都被请到了直播间,与阿珍当面对质。

直播间的气氛就此到达高潮,评论区的观众开始对阿强、阿桃口诛笔伐,几十万人涌入直播间等待这出“好戏”的结局,却没有意识到迎来的是各式各样产品的购买链接——以“为阿珍报仇”的名义,小浪开始“低价”甩卖阿强公司的产品,其中有8.8元的香水、9.9元的牙膏等。这些商品很快就被直播间的粉丝一买而空。

朱阿姨的女儿小琴看见母亲看得如此入迷,跟着看了一会儿。但小琴很快发现,直播内容很像排演好的剧本。

这样的故事看起来漏洞百出,但是很多像朱阿姨这样的老年人,每天会花费大量时间观看这类直播。

家住安徽的刘大爷白天负责照顾孙子孙女,晚上便蹲守在直播间。

每天的饭桌上,刘大爷都会滔滔不绝地跟儿女们分享他在直播间里听到的奇葩故事。儿子儿媳都对刘大爷说这些是剧本,刘大爷一听,摆手说道:“我还能比你们傻?”

刘大爷在直播间消费的种类确实不少,小到肥皂、洗发水等日用品,大到“名家”画作、金手镯等他都买过。

不过,这些产品的质量堪忧。刘大爷曾经在直播间买过一件黄金首饰。在直播间里,主播信誓旦旦地说黄金含量达5克,拿到手之后,刘大爷发现金器里面是空心的,只是外面包了一层金箔。

刘大爷的儿媳将刘大爷在直播间买的黄金首饰送到了当地专业的珠宝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玉镯和金器均被鉴定为赝品。

即便如此,刘大爷还是说:“他(主播)这幺正直,不可能骗我们,肯定是商家的问题,我们都是被坑了。”

售卖的多是“三无”产品

《方圆》记者在多家平台上发现,在搜索栏中输入“情感主播”,列表即刻出现一些粉丝为几十万、上百万的账号。这些账号的介绍页面都有各自的店铺,卖的多是各类生活用品,价格也都低得离谱。然而,这些产品部分是“三无”产品——“手感差”“穿两天已经感觉快破了”……

《方圆》记者在某情感主播的直播间买了一双品牌女鞋,但收到的鞋子和正品鞋子并不一样。这双被主播宣称“原价498元,现价78元”的女鞋有一股浓重的胶水味,两只鞋的鞋跟高度也不同。

李田曾在互联网大厂做过4年直播带货的工作,他告诉《方圆》记者:“商家要赚钱,主播也要赚钱,平台更要赚钱,如果老百姓还觉得商品实惠便宜,那可以想象到这个商品成本有多低。

某平台博主洋洋曾是一名情感主播的助理。她告诉《方圆》记者,部分情感直播有专业的团队在背后设计剧本,然后在一些兼职群里找演员。在洋洋私信发来的一张截图里,记者看到兼职演员的要求:女,30至40岁,苦情戏必须到位,秒落泪,面相善良清秀;男,35至45岁,会要账,能生气的。以上演员均800元一场,饭补50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有些“演员”会被直播间长期聘请。为了避免露出马脚,这些“演员”不会在某一个情感主播的直播间里短期内反复出现。

一位前情感主播在网络上发帖称,情感主播大多是通过带货来赚取佣金的。

这名主播表示,情感主播最常售卖的是保健品,因为这些主要成分是蔗糖类的食品,往往利润率最高,250元的产品,主播团队就能拿到200元的纯利润

此外,《方圆》记者发现,按照国内几个主要短视频平台的带货规定,主播售卖产品前,平台需要审核产品证书。但洋洋说,部分平台审核只是走个形式,不少主播还会伪造产品的相关市场资质。

有时候,平台也会因为这些直播间的内容过于离谱,而关闭直播间作为惩戒。主播也有应对的方法——他们会发一个动态广而告之:“刚才坏人来抢货了”“天天为你们主持正义、处理矛盾,辛苦得我刚才晕倒了”。

直播炒作带货要不得

实际上,看到这种直播,大部分人都会认识到这是设计好的圈套,退出直播间。然而,某些直播是以剧情取胜,很多老年人看,根本不愁没有观众。

一位专门做直播打假的博主告诉《方圆》记者,自2021年11月以来,他经常收到私信,大多是询问父母沉迷情感主播要怎么办,评论区也会有父母辈的粉丝留言:“买过一堆破烂堆在家里,现在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容易受骗?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老年学研究所教授杜鹏一直关注老年人网络沉迷现象。他认为,一方面,短视频直播迎合了老年人的使用需求,老年人容易深陷“信息茧房”无法自拔。另一方面,一些互联网平台对于内容筛选和把关并不足,一些虚假信息和诈骗广告对防范意识不强的老年人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导致老年人过度信任和依赖网络信息。

另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家庭支持不足也是老年人沉迷网络的重要原因。随着家庭结构和规模发生变化,子女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不足,而某些直播间上演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满足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当老年人在网上找寻日常生活中缺少的东西时,年轻人是不是该反思,自己可以为家中老人做些什么?杜鹏说:“子女应该尽量陪伴、融入父母的生活,给予更多家庭成员之间的引导和关怀。”

那么,如果情感主播借用剧本带假货,是否涉嫌欺诈消费者?广州金鹏(荔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颖珺向《方圆》记者表示:“这种直播间出售给老年人的产品,要么是假冒伪劣产品,要么是‘三无’产品,要么是价格虚高,在民事上,卖方的行为是欺诈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148条,受欺诈方有权要求撤销交易。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昕栋补充了另外几种情况:网络主播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然销售,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根据刑法第214条,可能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网络主播销售产品若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根据刑法第140条,可能构成“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若其销售的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有毒有害的食品,根据刑法第143条、144条,还可能构成“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或者“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从消费者维权的角度看,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网络主播售假行为应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除退货外,还应当按照价款的3倍赔偿消费者受到的损失,同时消费者还可以要求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产品质量法等相关规定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方圆》记者注意到,最近某视频平台修订的《电商创作者违规与信用分管理规则》,新增交互内容处罚,说明与电商内容相关的交互内容(如连麦、引流直播间)违规的,平台有权对电商内容进行处置。

李颖珺强调,如果这类平台和主播销售金额高、受害者众多,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受害者可以到公安机关举报,要求立案处理。”李颖珺补充道。

短视频购物本质上仍是通过互联网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李颖珺认为,它应当受到电子商务法的约束。比如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产品以及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李颖珺建议,有关部门应及时依法介入,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追究平台和直播方的责任。

(文中小浪、阿珍、阿强、小琴、李田、洋洋为化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