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让全球提心吊胆,北京欲擒故纵! /

让全球提心吊胆,北京欲擒故纵!

当中国宣布由总理李强代替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G20峰会时,不仅美国,连全世界都非常失望,由于中国内部经济情况不佳,又有外交与军队高层人事的更迭,大家担心,习近平不仅这次不来G20峰会,连11月在旧金山的APEC领袖会议,他都不准备出席。

拜登总统失望的是,失去了可以与习近平见面以及达成美中协议的机会,但世界各国失望与担心的是,习近平可能就此不与西方互动,宁可与金砖国家或全球南方国家来往,而全球对抗的冷战2.0,恐怕要正式揭开序幕。

然而突然之间,美中共同发布消息,在上个周末的16日至17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在地中海马尔他岛,与中共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举行时间长达12小时、两天数轮会谈。

美中新闻稿中,共同描述称,这次会谈的气氛是“坦率、实质与有建设性的”(candid, substantive and constructive),白宫的纪要说,双方承诺保持这一战略沟通管道,并在未来几个月内就美中关键领域进行更多高层接触和磋商。中国外交部还表示,双方同意保持高层交往,就亚太事务、海洋事务和外交政策举行双边磋商。

我们认为,这次苏利文与王毅之间的会晤,不是一次简单的国安顾问层级的会晤,更有下列几重意义:

首先,这次会晤替以后的高层会晤打开了一扇门,就像王毅与苏利文在5月维也纳会晤之后,美国四位内阁部长接连赴中国访问,现在的马尔他会晤,也将开启未来的一连串会晤,就像18日随即就有,到联合国出席大会的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会晤,当然这让一个多月后的习近平与拜登在旧金山的会晤,成为可能。

其次,这次马尔他的会晤,虽然看似维也纳会晤,但是层级更高,因为讨论的事情更多,除了台湾问题,还讨论了亚太地区局势、乌克兰、朝鲜半岛等国际和地区问题,而且是“两天数轮会谈”,会谈也发布了两张照片,证明更为重要,加强了苏王会谈,有拜习会谈的预备会议的意味。

2023年9月19日,拜登在联大发言

第三,外交用语是有讲究的,这次的三个形容词,各有深意:“坦率”指的是,大家的问题全部摊开来谈;“实质”,触及问题本质;以及“建设性”,会晤取得了某些进展,而且中方已经挑明了未来将有三个分组:亚太事务、海洋事务和外交政策,继续举行双边磋商。

第四,会谈中最重要的议题,也是花的时间最久的议题,就是台湾问题,王毅指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美方必须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落实不支持‘台独’的承诺”;而苏利文则表示,美国“注意到台海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并没有超过美国传统的台海政策,美国反对改变台海现状的单方面行动,即美国既反对中国动武,也反对台湾独立。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的谈判策略往往是,利用对方希望达到会面的心理,抓住对方曾经讲过的话,而不断推叠出要求;中方刻意制造出习近平不确认是否出席APEC峰会的语境,其实是在主导话语权,将华盛顿置于不利的处境,以达到自己最大的利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方也著眼于重要目标,而不要让枝节问题影响,譬如美方对香港特首李家超的制裁,李被禁止参加这次APEC领袖会议,之前传说中方会因此而杯葛,现在看起来完全不会因此而影响中美的接触协商,协商中也完全没有这个议题。

相反的,对接下来一个多月的发展,中方充满了信心,在联合国会晤时,韩正告诉布林肯,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轨道,而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既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

可是中方依然认为,真正让中美关系重回正确轨道,关键还是在美方。对华承诺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上、口头上,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体现在具体的政策中。过去拜登总统也曾经当著习近平的面,承诺过“五不四无意”,但是政治风波一来,如气球事件,拜登就没有办法顶得住压力。

现在球又已发在美国脚下,这次能否促成会晤,更重要的,能否稳定美中关系,就看美国的抉择;事实上,王毅在会晤苏利文之后,旋即飞往俄罗斯,反映北京仍脚踏两条船,在中俄与中美两对关系中,找到趋吉避凶的平衡点。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