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华人亲历加国急救 100分满分我给120分 /

大温华人亲历加拿大急救系统,100分满分我给120分!

加拿大的医疗系统总是被人诟病。不止一人和小编分享过自己如何忍着“剧痛”在医院排队。有人顶着“吞刀片”的嗓子排了8个小时的队,或者拽着自己脱臼的胳膊坐在冷冷的椅子上等待漫长的叫号——以至于人们一想到加拿大的免费公共医疗,脑海里就自动联想起“效率低”、“等待时间长”、“没啥好资源(因为是免费的)”等概念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位热心网友的投稿——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她体验了国内和温哥华的公共医疗系统。身为从业多年的医疗工作人员,她用批判性的眼光评估了整个过程,结论或与大家的印象大相径庭。

8月27日,苏女士和丈夫开车去UBC听讲座。可刚驶入校园里,苏女士突然感觉不妙,盗汗、抽筋、疼痛从肚子开始漫向四肢——这时她意识到,低血钾的老毛病又犯了。在疼痛和迷瞪中,苏女士开启了这趟让她感慨万分的“BC省免费公共医疗之旅”。

“100分满分我给120,多加的20分是惊喜”

令苏女士印象最深的是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说这些素未蒙面的路人。发病初期,苏女士的本意还想“逞能”,觉得自己可以控制病情发作,不愿意“兴师动众”叫救护车。但路人坚持报警,因为他们判定苏女士有生命危险。事实证明他们的坚持是对的,随着病情加剧,苏女士的抽筋已经蔓延到脸和舌头了,她随时面临着窒息的可能。而且隐私和舒适都被细心的路人考虑到了。热心路人和校警将苏女士放到了一个有灌木丛遮挡的角落,并不知从哪儿搞到了一个垫子,让苏女士在等救护车时“体面”地休息。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911报警系统。

苏女士的丈夫在报警时因为同时照顾苏女士而误挂了已经拨通的911电话。很快,苏女士和丈夫的手机铃同时响起,这时大数据起作用了,皇家骑警通过家庭医生找到了苏女士的电话,并对他们的手机进行了GPS定位。

第三个部分是训练有素的救护人员

他们在车上迅速完成抽血,苏女士暗自评估,不疼,挑不出一点毛病。

第四部分是开往医院时道路上的其他车辆——紧急避让,无一例外。

“我想跟各位华人司机说,大家在开车时的及时避让真的很重要。”苏女士说曾经看过一个采访,救护车里的人其实都是心急如焚,“有一个父亲说,‘路上如果有一辆车避让慢一点,你知道我的心里有多恨吗?如果我儿子在路上死了,我会恨这个世界。’”

其次,BC省的医疗设施真的很先进,医院也真的很有钱。

作为一个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士,苏女士评估了经历中碰到的设备,都是顶配。

“印象最深的是出色的避震性,”苏女士回忆道,“从担架到救护车本身,以及道路,毕竟要在疾驰的车辆上抽血,没有避震是做不到的。”她在疼痛稍稍退去的时候观察了救护车里各个设备的摆设,十分规范。等到下车时,苏女士发现使用的是“航空担架”,也就是人们不需要手动把担架晃悠悠地抬下来。

"这比我30年前在浙大附属医院的那辆美国救护车还要先进。”苏女士曾经在该院实习,当时那辆救护车据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进入医院以后,苏女士被眼前的设备配置惊呆了。十几台价值千万的空担架放在墙边。本来苏女士还觉得动用公共资源心里过意不去,这一看就放心了。接下来,医院给苏女士补充了电解质和其他药片。苏女士觉得自己好了想离开,但是医院不同意,给苏女士找了一个床位——此后苏女士又发作了两次,也多亏医院负责到底的态度。

在沟通的时候,医院还给推过来一个翻译的小机器人,线上有中英文翻译的志愿者协助苏女士描述病情。这些无一例外都给予了苏女士很好的就医体验。

最后,也是BC省乃至整个加拿大医疗系统先进的一点,就是就医过程的“闭环”

苏女士在就医不到一周后收到家庭医生的电话。医院已经将苏女士最近的发病信息传送给了家庭医生。可见,这里病人的医疗信息都是共享的,随时更新汇总。

杭州要开亚运会了,但是救护设备跟不上。”

今年8月10日,苏女士和朋友回到杭州。刚落地,苏女士的朋友就闹肚子了,情况十分严重,腹泻不止,直至苏女士叫来了医务室的工作人员,但救护车不能进机场——担架都不能抬进来。苏女士的朋友虚脱得已经无法站立了,医务室的人现场调动轮椅...居然花费了1小时20分钟。救护车来了以后,他们拎着大包小包飞奔了至少900米,才抵达救护车。

一路上,由于没有避震功能,开放气道、开放静脉通路(为了补给所需元素)、血压测试没有一个成功——路太颠了。而且,所谓救护车就是金杯改装的,陪同人员也没有安全带。“救护车不能进机场...这不符合国际惯例。”苏女士说,“医疗急救的硬件和软件都不理想,尤其没有回馈系统...按理说,杭州是电商大城,大数据不是很方便?”“我只给50分...但唯一满意的是机场里的人,保洁阿姨和医务室的人,忙前忙后,正直热心。”以上就是苏女士分享的亲身经历。她评价这里的分诊体系十分清晰——整个理念就是“先救人命”。在评估后,如果觉得你的情况危机生命,那么反应迅速。反之,如果你的病危机不了生命,那么确实需要等待。

感冒、脱臼、骨折,确实疼得难受,但是在医院看来,救人命实在更重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3-10-10 10:02
    您已点过赞
    打911第一个问题是要警察还是救护车。作者能惊动皇家骑警,不知有几分真。您就编吧
  • @ 2023-10-10 09:55
    您已点过赞
    急救很快,感冒发烧去急救倒要等很长时间。不过感冒发烧去急救是没用的,当然没人理。
  • @ 2023-10-10 10:12
    您已点过赞
    个案而已,不能以偏概全。有多少人现在连家庭医生都没有?
  • @ 2023-10-10 10:41
    您已点过赞
    "这比我30年前在浙大附属医院的那辆美国救护车还要先进。”苏女士将加拿大最富城市今天的车辆跟30年前的美国车进行比较,难道高烧把脑子烧坏啦?不过,好的流程和热心的加拿大同胞值得称赞,当务之急还是缩短普遍超长的急诊等候时间
  • @ 2023-10-10 14:34
    您已点过赞
    打911很多时候警车和救护车一起来,经常连救火车也一起来。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