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香港人对内地的那些误会 终于有剧拍了 /

香港人对内地的那些误会 终于有剧拍出来了

没想到,今年TVB的台庆剧是《香港人在北京》。

香港人上次拍类似题材,还是1997年的《香港人在广州》。由香港人余颖铁和广州人吴坚毅两条线并行,先是表现了当时港人各种看不上内地,但又不得不北上赚钱,羡慕内地各方面便宜的矛盾心理,又通过广州小人物吴坚毅塑造了坚强勤劳老实的内地人形象,两个主角在生意往来和人生际遇中互相理解。

当时正值香港回归,这部剧很大程度上反映港人对社会变化的心态,只要看一集就知道当时TVB团队的能力,这部剧也成了经典。

而《香港人在北京》作为这一系列的最新作品,也是TVB台庆剧,走的是轻喜剧路线。讲述了陈展鹏饰演大哥徐港仁,奉行“佛系”主义,不求有功、但求轻松,未料因投资失利而令身家暴跌,影响其退休计划。

也因为工作失误,被调到北京做分公司总裁。岂料上班的第一天,男主就遇上语言和文化差异,宿敌更成为自己的上司,从总裁被降级为中层领导。

从第二集开始,本剧就频繁爆梗,平时喜欢刷小视频的朋友们或许都刷到过该剧片段:

场景1:

男主:电梯没信号,老婆我挂了。

秘书:内地电梯有信号,香港没有吗?

场景2:

男主:请给我准备一个尿袋。

秘书:???

其他同事:我们新的CEO年纪轻轻就肾亏了!

后来才知道,港人把充电宝叫做尿袋,因为最初的充电宝模样很像尿袋,他们便一直这么叫了。

场景3:

男主:去吃北京小吃吧?

尝了一口:不如我们......吃干炒河粉吧。

这些小段落,如果有过两地生活的经验,很容易理解并接受。事实上,《香港人在北京》的总监制钟澍佳透露,剧中很多故事和细节都源于他和朋友在内地生活20年的真实见闻。

比如第一集中,徐港仁刚到北京乘坐出租车就遭遇堵车,司机说赶时间的话可以下车坐地铁。“来北京之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里堵车真的不是跟你开玩笑的!”

钟澍佳已经在北京住了20多年,他还记得刚来北京时,最大的感受就是“眼界开阔”。城市很大,建筑物很大,马路也很宽,这种“宏伟”之感是他从小到大在香港都没体会过的。

同时,北京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人文精神的注重与发扬,也让他迅速爱上了这座城市。

与此同时,他深深感到香港人对内地的了解或认知是存在一些偏差和不足的。这也是他做这部剧的初衷。

本剧男主陈展鹏是该剧的一大亮点,虽然没有前辈演员那么令内地观众熟悉,但他已经是港圈“老人”,他还透露自己曾经也是“北漂”的一员:“早些年我曾在北京怀柔、浙江横店拍过不少剧,对剧中人心态把控颇有心得。”

香港演员在保养上确实是有一手。

这部剧的拍摄也颇为认真,剧组在内地拍摄长达4个月,在北京、宁波、广州等地都进行了实地取景。据说杀青时,演员们都不想走了。

不过,尽管这部剧笑料很多,但主线剧情却偏弱,内容显得干瘪无聊且单一。和《香港人在广州》相比,深度上欠缺不少,更像是一幕幕的小品。

好在,港剧内里那种对生活永远怀抱信心,永远迎难而上,永远能有一碗面等着你的温暖,还是被延续下来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