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普京访中并不如官媒宣传 实际上空手而回 /

普京访中并不如官媒宣传 实际上空手而回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17 日赴北京参与第 3 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隔天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短短两天的行程,普京带领由超过 20 名记者、数十位金融、能源乃至军事等领域的高层官员、企业负责人组成的代表团大阵仗参与,足见这位领导人对中国的日益依赖。外媒分析,尽管俄罗斯一众官媒将此次访中行描绘为普京对西方的象征性胜利,事实上成他所希望的重大能源或农业协议并未取得进展,被形容是空手而回。

据总部现设于荷兰,遭俄罗斯官方封锁的《莫斯科时报》(The Moscow Times)报道,正值俄因对乌克兰侵略行动而受西方广泛制裁之际,欧洲试图结束与莫斯科的能源合作,这导致克里姆林宫正寻求国内能源、农业等的替代出口,以弥补收入来源的损失。

普京 19 日结束了对中国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他自今年 3 月被国际刑事法院列入通缉名单后的首次出访。

而据一位不具名的俄罗斯官员爆料,国内电视频道已接到指示,要在“于论坛上发表演说并会见习近平,是对普京作为世界级领导人地位的重要提示”这样的方针下进行报道,意味著一众官媒报道,均是为服务团结俄罗斯民众支持普京的战略意图。

然而这样的努力并未转化为实际的成果。因为尽管莫斯科有兴趣扩大与中国的合作,但俄罗斯代表团报告在北京没有取得重大成就。

普京 19 日结束了对中国为期两天的访问。尽管俄官媒将此次访中行描绘为其对西方的象征性胜利,事实上成他所希望的重大能源或农业协议并未取得进展,被形容是空手而回。 图:翻摄自新华社(资料照)

除了官媒塔斯社(TASS)声称的和中国在北京签署了价值 250 亿美元的“最大粮食合约”,被怀疑更像是“私人公司的公关声明”,实情尚待厘清外,包括俄积极推动的“西伯利亚力量 2 号(Power of Siberia 2)”管线建设等能源协议,都未被实际签署。

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Carnegie Russia EurasiaCenter)非常驻学者瓦库伦科(Sergei Vakulenko)指出,就算“西伯利亚力量 2 号”最终付诸实践,但对中国出口的天然气总量,还是与俄乌战争前,俄罗斯出口了超过 1,700 亿立方米 (bcm) 的天然气相差甚远。况且,计划中预计进口量对中国而言除了过于庞大,依靠单一来源,这也与中国传统上供应多元化的政策相矛盾。

因此他认为,北京不需要急著和俄签署合约,目前应等待并寻求更好的条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