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以军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 意味什么? /

以军发动首次大规模地面进攻,意味着什么?

战场上的消息,从来都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除了要真枪实弹地干仗,舆论和心理战也必不可少。

25日五角大楼传出消息:“以色列(专题)方面已经同意延缓对加沙地面进攻”。本以为事情真会按照美方所言,未料以军地面部队转头就趁夜袭击了加沙。

就在26日凌晨,以色列国防军动用坦克、地面部队袭击加沙北部的哈马斯目标,并声称这是新一轮冲突以来对加沙最大规模的地面行动。

但这所谓的“最大规模的地面行动”也很有意思。以色列公布了夜间行动画面,队长反反复复仔细看了视频,如果没有眼花的话是这么一个剧情:夜黑风高之际,一辆推土机推平部分隔离墙打开了突破口,之后几辆坦克晃晃悠悠一字排开,远远冲着加沙城里开了几炮,然后就撤了.....

打了吗?貌似确实打了。突袭?大规模进攻?看着更像是一场"表演式进攻",换个通俗词就是作秀。而号称摧毁了多少基础设施、多少反坦克导弹阵地,实际上可能就是对着混凝土废墟开炮。至于这打出去的几炮到底打没打到哈马斯?是否误伤平民?应该不在以色列国防军考虑范围。

从视频画面看,以军本次行动直接参与人员不可能超过150人,动用装甲车辆不超过20台,属于是“近距离直射火力掩护下的浅近纵深步兵突袭”行动,规模不会超过连级。

这比起乌克兰的“反攻"也差了很远,乌克兰的反攻虽说并没取得啥战果,但人家起码力度是够的,也敢于抢战线、建阵地,步步为营往前推进,而以色列这个,前沿阵地都还没搭建起来就说是大规模的地面行动了?

巴以新一轮冲突的第二天,以军就嚷嚷着要进加沙地带大开杀戒,老早就动员了36万大军开始围剿,天天叫嚣"犁庭扫穴"。现在大半个月已经过去了,除了继续狂轰滥炸,地面进攻没有任何动作,但前线总得给国内越发激进的大佬们传递一点动静,所以这次看起来畏畏缩缩的军事行动似乎就合理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在绝对的碾压优势下,以色列为什么还在搞点这种小动作?到底在顾虑什么?队长看来至少有这么两个因素。

其一是,政治层面。以军对加沙地带狂轰滥炸,迫害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老弱妇孺,在全球各地爆发反对以色列侵略巴勒斯坦的游行示威。在此背景下,以色列地面进攻加沙自然是师出无名,还没开打,政治层面就已经掉了大分。

这时候就必须寄托于好大儿美国的支持。当然,美国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在安理会上对中俄和平提案公然投反对票,和大半个世界逆行,只是为了捍卫以色列所谓的“自卫权”。拜登(专题)为给内塔尼亚胡背书,急赴特拉维夫,说到底也是为了放大以色列所谓的“自卫权”,让以色列放手去打。

其二是,军事层面。以色列目前的军事体制不支持它贸然发动这么大规模的地面作战。它只是一个955万人口的小国,以色列是打不了持久战的。如果强行对人口密集的加沙展开地面战,一旦伊朗介入,将很容易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巷战。

以色列军队目前依靠的,就是一支非常精锐且训练有素的空军。以色列步兵精锐化,特战化的趋势非常严重,普通义务兵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打大规模地面战的能力受到了很大削弱。当下的以色列,贸然开启加沙巷战,风险很大,代价很高。

事实上,在过去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队基本上都是以闪电战为主,速战速决,见好就收。在近期的几次大规模行动,比如2006年的黎以冲突,2014年的护刃行动中,两万多现役预备役加上动员出几万人,基本就是以色列“可持续动员”的极限了。

现在内塔尼亚胡盛怒之下,命令哈莱维动员36万大军,加上原有的18万武装部队,总兵力攀升到54万,相当于平均17个以色列人就要养一个士兵,先不论作战能力、装备保障,只要拖上几个月,后勤就先把自己吃垮了。

以色列是可以一仗再打出20年威慑力,还是一仗被打回原形,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